2021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迎来揭牌运营二十周年。

站在2021年的岁尾回望来路,这家由国家出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与我国外经贸企业同舟共济,成为促进国家产业和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用亮丽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二十年信保答卷”。二十年,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6.1万亿美元,支付赔款174.1亿美元,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保额超过4.1万亿元人民币。

(一)

1978年12月18日,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

23年后,2001年12月18日,我国惟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于入世后第七天正式揭牌运营,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出口信用保险专营机构的历史。

这是我国外经贸迅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愈发重要的二十年——

二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外贸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要求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工具,国务院常务会议10余次强调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作用。2015年起,《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七年明确提及“出口信用保险”有关内容。

这是中国信保推进全方位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的二十年——

二十年来,中国信保将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升到如今的20%以上,惠及23.7万家外经贸企业。二十年来,中国信保保险产品从成立时的不足10项增加到2021年的近30项,形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领域最为完备的产品服务体系。

这是中国信保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的二十年——

二十年来,中国信保年度承保规模从成立时的27.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8000亿美元,业务基本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与200多个外国政府、银行、企业、同业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自2015年起,中国信保总承保规模和主要险种规模一直在国际官方同业机构(ECA)中排名第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保持领先。这是中国信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二十年——

中国信保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为安徽霍邱县、江西余干县及山西、福建、云南等六省的十余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亿元,30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二十年过去,“履行政策性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从一句口号,淬炼成企业的信任和国家的重托,淬炼成中国信保的立司之本。

(二)

作为中管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出口信用保险事业的领导,保证公司政策性职能履行有力有效、改革发展方向正确,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不断夯实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根基和制度基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体现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落实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则等制度。建设信保党校和信保网络云课堂,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干部政治能力。坚持激励保护和管理监督“两手抓”,出台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制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出版《党支部工作实务手册》,开发党建信息系统,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破解“两张皮”“灯下黑”等难题,努力打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锲而不舍正风肃纪反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细则,大力营造好作风、好生态。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制定加强机关纪委建设实施方案,充实力量、强化培训,提高纪检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内部巡视,有效发挥巡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三)

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全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

面对国家的信任和重托,中国信保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任务重于泰山”的大局意识,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并作出了“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的承诺。

一诺出,万山开。

“国家交给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任务已经全部得到落实和实现,提前17天完成全年指标。”2009年12月,时任中国信保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毅在当年第三次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信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国家要求,全力扩大承保规模,2009年全年实现承保金额1166亿美元,是上年的1.9倍,帮助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升竞争优势,扩大成交机会。

危急时刻,更显初心本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信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迎难而上,勇担重任,及时出台“10条专项”“23条意见”等政策措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承保,对企业应赔尽赔、能赔快赔。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15项措施中有5项明确由中国信保参与落实。

2020年,全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货物贸易出口增长3.6%。而在同期,中国信保短期险承保金额近5700亿美元,增幅高达16.9%。事实证明,在我国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的背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持导向作用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短时间看,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全力支持企业防风险、抢订单、稳经营,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为外经贸企业复工达产提供保障。长期来看,凭借各类保险、保单融资、担保、资信等多产品服务,中国信保在落实“六稳”“六保”、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助力我国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坚决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针对医用口罩、呼吸机等部分应对疫情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中国信保充分利用独有的进口预付款保险和强大的资信数据库,有力支持全国多家药企和外贸企业迅速开展紧缺物资进口,保障国内供应,2020年支持23个省市的企业进口医疗物资近3800万美元。

——积极支持企业融入“双循环”

2020年以来,中国信保不断加大业务创新,首个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转让协议、首笔央行再贷款政策性保单融资、首张关税保函、外汇局区块链保单融资场景、信步天下客户APP……一个个创新成果的直接应用为企业带来“红利”。2020年以来,中国信保支持企业开展国内贸易8751.1亿元人民币,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保额支持超4700亿元人民币。

——护航“六稳”“六保”

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国信保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多项普惠金融政策措施,涵盖承保、理赔、融资等诸多层面,为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支持。2020年以来,中国信保服务小微企业14.6万家,支持小微企业出口2053.7亿美元,向小微企业支付赔款1.91亿美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保额支持超66亿元人民币。

(四)

老挝南欧江,湄公河左岸老挝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

2013年,中国信保以海外投资保险对中企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投资开发的梯级水电项目——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一期项目、二期项目进行承保,最高保险金额超过26亿美元。

2021年9月底,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这座“一库七级”的大型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50.17亿千瓦时。

“七级水电站、点亮一个国”,是中国信保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一个真实写照。有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信保的参与,有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累计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1.1万亿美元,支付赔款37.7亿美元,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8项成果全部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一系列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信保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工作要求,中国信保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合作内容纳入其中,为大湾区外经贸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服务。2019年以来,中国信保为大湾区内4万家企业提供服务,承保规模近4200亿美元。

长三角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新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中国信保相继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以来,中国信保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内外贸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服贸货贸一体化等多个“一体化”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在上海,中国信保年度承保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在苏浙皖三省市,中国信保支持南京、杭州、无锡、常州、台州、金华等多个地市年度外贸出口超过100亿美元。

(五)

2012年12月18日,成立11周年司庆当天,中国信保体制改革暨注资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

时间再往前回拨三年。国家启动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总体部署,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法制办、银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中投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研究推进中国信保的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三年间,改革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经过大量认真细致、科学缜密的论证,确定了中国信保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有力推动了中国信保的改革工作。

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中国信保年度承保金额从1166亿美元增长到2500亿美元。

历史最好的铭记,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改革后,中国信保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职能定位进一步强化,标志着中国信保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2012年以来,中国信保年度承保金额连续跨上4000亿、5000亿、6000亿美元台阶。2013年,中国信保代表首次当选伯尔尼协会中长期委员会副主席。2015年起,中国信保总承保金额和主要险种规模位列国际官方同业机构(ECA)首位。

业绩规模不断扩大,压力也随之而来。

“随着内外部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信保的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亟需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强化政策性使命担当。”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如是说。

改革,是始终向前发展的动力;发展,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印证。

中国信保在建设世界一流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的新征程中充分认识到,唯有改革才能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才能调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才能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2019年,中国信保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336”发展战略,提出了战略导向、业务布局、战略工程、战略目标的全新构想。

两年来,中国信保系统优化组织架构,加强党的建设、风险管理、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力量配备,启动企业级业务架构项目,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六大战略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中国信保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围绕“336”发展战略明确总体蓝图和实施路径,制定《公司改革行动方案》,改革方向更加清晰,落实战略抓手更加具体。改革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激荡,中国信保为未来发展树立了全新的坐标。

二十年,人们见证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经济实现飞速发展;见证了中国信保伴随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步伐,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见证了我国信用保险事业从入世初创到实现跨越式发展壮大。

眺望未来,以20周年为新起点,中国信保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到2022年,中国信保将实现“四个基本建成”,即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外部融合、管理规范、运行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台;基本建成主动、动态、量化、全周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成逻辑集中的运营中台;基本建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生态”的数字化客户服务平台,以及一线营销和客服人员的数字化作业平台。

到2025年,中国信保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负责任、可信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成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国家风险管理的平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保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后盾。

到2035年,中国信保将建成世界一流信用风险管理机构。

中国信保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服务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使命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