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三板做市指数一改颓势,连续7个交易日大涨,形成了本年度新三板市场最后一波上涨行情。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年底行情”可能与市值管理有关,这是企业为了维护后续发行价格、券商和投资机构为了维护浮盈,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于市场对创新层新政策预期下降,今年企业为冲击创新层而增加做市商数量、扩大市值的动力明显下降。分析人士认为,新三板估值已经达到底部,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确之时,投资者才会放心的入场。

新三板遇“年底行情”

12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数微跌后午盘开始发力,收于1100点,上涨3.94点,是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大涨,累计涨幅17点,形成了2016年度新三板市场最后一波上涨行情。

12月29日共有775只做市股票发生成交,其中25只股票涨幅超过10%,92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致生联发)成交金额最高,超过2800万元。

另外,有398只协议股票成交,其中24只股票涨幅超过100%,135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易建科技)、新媒诚品)、中投保)成交金额都超过1亿元。

在2016年漫长的下跌中,三板做市指数有三波明显的上涨行情较为抢眼,分别为年初的冲刺创新层行情、9月初政策预期行情和最近的年底行情。

开源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姚少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值维护需求是出现年底行情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基金产品需要提升净值,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市值维护的动机。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近期做市指数每天尾盘拉升并翻红,主要是少数做市股票为了市值管理的需要,通过收盘时的操作让公司股价收到高位。这一般是公司为了定增或质押等自身要求和投资机构为了年底基金净值的需求,所以近期的做市交易并没有明显放量。”

近来,新三板市场做市股票每日成交总金额停留在在5至7亿元,而协议股票每日成交总金额一直在10亿元左右。

据Wind资讯统计,过去一年1534个做市商持有挂牌公司库存股案例中,做市商浮亏比例达到32%,亏损过半的有8%。另外据数库科技统计,到今年10月底,参与挂牌公司定增最多的前20家非券商投资机构中,以定增成本看,浮亏的机构占比75%。

从全年看,三板做市指数先后经历了1月暴跌和市场分层以来的持续近半年的漫长下跌,从年初1438点最深跌至1073点,目前指数在1090点附近震荡。

周运南表示,近期新三板整体交易有放量迹象,这主要是临近年底很多公司尤其是做市转协议股票在进行大额的大宗交易。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在目前没有整体行情的情况下,可以把握这种大宗交易的机会,在大额交易时以合适价格进场搏取一定收益。

不以“政策市”看三板

尽管部分挂牌公司出于转板、并购和大宗交易等考虑,将交易方式从做市更为协议,但是从做市商看,布局挂牌公司做市交易的步伐所有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里,做市商新增挂牌公司报价席位出现140多例,超过券商退出报价义务的两倍。

有市场人士指出,券商加入挂牌公司做市报价可能与明年冲击创新层有关,但是在经历了失望情绪后,企业找做市商的热情不如去年那样强烈。

他表示“去年大家对创新层的政策利好有很多憧憬,但是今年看没有明确的利好,现在大家还愿意进入创新层,但是愿望没有那么迫切。以前是一定要挤进去,现在有能力就进去,没有能力得看看再说。”

创新层有三套独立标准,其中第三套要求挂牌公司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同时合格投资者股东不少于50人。

去年底到今年初,部分挂牌公司为了满足第三套标准积极寻找做市商做市并提升市值,形成了所谓的“冲6”行情。此外,由于做市企业需要以较低的价格将库存股转让给新加入做市商,因此报价会先人为压低,待做市商全部进入后再拉升股价,因此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了“系统性”的投资机会。

不过,今年6月,市场分层正式实施后,创新层并没有获得政策红利配套,融资、交易方面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未能兑现。

12月27日,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在苏州讲话时称,单一的服务和监管无法满足万家挂牌公司的差异化需求,2017年将以市场分层为抓手,加大制度供给,为不同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制度供给,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创业企业,又能满足发展壮大的企业的需求。

不过,股转公司监事长邓映翎近期也表示,市场不应期盼新三板明年有大的政策变化,以“政策市”看新三板有违市场化导向的初衷,也不符合新三板的历史地位和功能,只有搞清楚新三板的国家定位,投资才不会出现失误。

目前,市场对降低投资者门槛、竞价交易和转板试点等政策的预期已经冷却,预计明年私募做市将会正式启动,公募基金入场的规则也将会出台。

姚少卿告诉记者,公募入市、开放私募做市对新三板都是潜在利好,能够带来新量资金,但目前具体细则没有清晰,所以这些资金在门外等候。由于明年市场面临基金产品退出高峰,新政策落地要考量时机问题,如果在退出高峰前,市场就能平稳向上,否则可能导致一波结构化下跌。

他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估值已经到达底部。他表示,“新三板股票在权益类资产里是被低估的,从并购角度看,新三板整体进入了15倍估值的区间,从pre-IPO阶段来看,新三板估值已经比较靠近底部,但是行情要往上走仍取决于政策和新资金进入的情况。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确,大家才会放心地进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