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大萧条,无数美国人倾家荡产,流落街头。经济崩溃,所有人都没好日子过吗?真相可能会让你吃惊。

大萧条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美国人的回忆,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威廉·本顿:“失业的人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找到出色的销售人员。”

“美国梦”的街头广告

1929年5月,离大萧条爆发还有6个月,威廉·本顿在芝加哥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那时候他才29岁。

威廉·本顿回忆说,那一年他们公司有一个客户,要为一款名叫“白速得”的牙膏做广告。但是,牙膏本身的口碑不佳,很多牙医都表示,这款牙膏太粗糙了,会破坏牙釉质。所以,在1929年5月之前,白速得牙膏的销量就是一个灾难。

但是5月的一个晚上,威廉·本顿从公司步行回公寓,沿路看到很多家庭的窗户都开着。那时候,美国人最流行的是听广播。威廉·本顿走着走着,忽然灵机一动,在大街上来回走了两趟,发现19个听收音机的家庭中,有17家收听的是一款广播喜剧《阿莫斯和安迪》。

第2天,威廉·本顿就回到公司,说服老板买下了《阿莫斯和安迪》的广告时段,然后播放白速得牙膏的广告。结果,这款牙膏的销量立刻飙升,大萧条开始以后,白速得牙膏依然卖得很好。


威廉·本顿说,大萧条期间,他的收入每年翻一番。

被倒掉的牛奶

原因很简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大公司的老板们觉得产品很好卖,做怎样的广告都无所谓,广告业务都被一些大公司抢走了。但是当经济崩溃之时,大老板才觉得,为了让产品能卖出去,必须寻找有能力的广告公司。

威廉·本顿就是这样的人,他总能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给客户做出最好的广告。从大萧条开始,到1935年,威廉·本顿赚了将近50万美元,他回忆说:“在当时,连电影大腕都赚不到那么多。”

大萧条之前,在广告界呼风唤雨的人,都没有什么真本事。他们做生意的捷径,就是陪着客户打高尔夫球,然后 就能接到大单子。可现在,只有像威廉·本顿这样的人,愿意花心思去研究营销,才能帮大企业赚钱。

1937年,威廉·本顿在股票投资中赔了15万美元。于是,他觉得应该好好赚钱了。在当时,因为大萧条的影响还在,很多之前风生水起的大公司都破产了。现在,只要你愿意,用很低的价钱就能买到手。

寻找工作的年轻人

于是,威廉·本顿买下了缪扎克公司。这家公司专门制作所谓的缪扎克音乐——在机场、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所播放的背景音乐。

当时他们公司还剩下5个销售员,他们都表示,缪扎克音乐已经占领了纽约80%的市场,实在没有更多的公共场所可以推销了。然而,威廉·本顿告诉他们,试试理发店、医生办公室、银行之类的地方。其中四个推销员都表示,那种地方才不需要背景音乐呢!

于是,唯一支持这一想法的最年轻的销售员,被提拔成了销售经理。而且很快,他们就把这种背景音乐卖到了更多的地方,缪扎克公司赚了很多钱。当威廉·本顿因为缺钱卖掉这家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因此赚了几百万美元。

当别人都在抱怨大萧条的时候,威廉·本顿觉得这才是机遇。他表示:失业的人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找到出色的销售人员。失业的人越多,我们的求职者也就越多。销售人员多了,也就抵消了消费者减少产生的影响。在灾难中进步。


大卫·J·罗曼斯:百万富翁因为焦虑到我这儿寻求治疗。

1930年的洛杉矶街头

罗曼斯是一位心理医生,大萧条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工作了很多年。

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大萧条的影响,包括那些百万富翁。1933年,一个富豪找到了罗曼斯,对他说:“我常常因为自己赚的那些钱而心怀愧疚。”

原来,这个有钱人之前是股市的场内交易人,他说自己发现股市下挫的时候,就开始做空,那一段时间,几乎每天交易结束的时候,都能赚超过五万美元。很明显,在别人的钱凭空消失时,罗曼斯成了富翁。

不过,他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焦虑不已,所以开始找心理医生。罗曼斯表示:“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像在从那些孤儿寡母的手里抢钱。”但是很明显,罗曼斯不会把钱分给穷人,他只愿意花大钱请心理医生,让自己能够活得更坦然一些。

有些职业,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能体现出价值。当那些企业家赚大钱的时候,他们每天都很高兴,根本不会想到去找心理医生——一旦经济崩溃,有钱人不管有没有损失,都很容易焦虑,心理医生的预约也就排满了。

罗曼斯医生在大萧条之前,也曾经往股市里投了不少钱。

聚集在银行外挤兑的人群

1926年他在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时,那里的医生都在买股票,他也试着买了一些。从1926年到1929年,他的资产因此翻了一倍。但作为医生,总有一些金融界的大客户,他们的善意提醒,让罗曼斯医生及时退出了股市。

罗曼斯还回忆了另一个重要事件,有一天一个有钱人和他约好了诊疗的时间,但是因为临时会议取消了。后来,这个有钱人为了“补偿”罗曼斯医生,告诉了他一个重要信息:某家银行可能会倒闭。

于是,罗曼斯提前取出了所有的存款……

大萧条期间,罗曼斯医生从未感到经济拮据,因为他的病人总是支付高昂的诊费。而当经济有所好转的时候,那些刚刚手头宽裕的中产阶级,又因为焦虑找心理医生了。后来,二战爆发的时候,纽约的心理医生都忙死了,罗曼斯甚至每天都要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

总有一些职业,在特殊时期很受欢迎。


吉米·麦克帕特兰:只要你是一个好的音乐人,这就够了。

失业者在排队领取免费的汤

吉米是一个音乐人,而且水平相当不错,从没有感觉到缺钱。大萧条开始的时候,他听说很多人从窗口纵身跳下,就因为亏了钱——吉米很不理解,他觉得钱算什么,亏了再赚呗。

吉米不太熟悉的是,大萧条之前,很多美国人热衷于投资和提前消费。

投资股票,是大多数美国人当时的爱好,很多大萧条的经历者都回忆,当时美国股票市场异常繁荣,几乎所有的投资都能赚钱——就连街头擦皮鞋的人,都在买股票。所以,股市崩溃直接给了他们一记重拳,很多人赔得倾家荡产。

另外,因为经济繁荣,普通人也喜欢超前消费,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了很多东西。比如很多农场主,为了多产出农作物和牲畜,抵押农场贷款购买种子、农具、饲料等。一旦经济崩溃,他们还不上债务,抵押物就会被收走。

一个抵押农场被拍卖

吉米没有在股票上面投入太多钱,而且有着稳定的收入。他一开始是乐队成员,靠演出赚钱生活。大萧条之前经历过失业,但因为有能力,经常能到有钱人举办的聚会上表演,饿不死。

大萧条时期,他有时候会去地下酒吧表演,上流社会和有权有势的人,都喜欢给他们捧场。吉米觉得,当时搞音乐的人,还不至于太穷困潦倒,因为他们总能找到工作。

很明显,吉米是那种对物质生活要求并不太高的人,他没有超前消费,赚多少花多少;也没有大力投资股票,他的兴趣都在音乐上,而不是一夜暴富。

所以,当1929年美国经济崩溃时,大多数人忽然间发现,他们的钱没有了,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想要东山再起,却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能力。

吉米最后说:“每个人都应该工作,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工作比领救济的感觉好多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