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银行 作者:曹林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一)项目背景

2011年我行投产建设了第二代个人网银,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个人客户使用习惯从PC端转移至移动端趋势,我行陆续投产了个人手机银行1.0,2.0,3.0版本。其中在2016年投产建设的个人手机银行3.0和个人网银共同接入渠道整合平台实现了共享同一套客户体系,极大的简化了客户签约办理我行个人互联网业务的流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化的快速拓展,线上金融产品的日益增多以及用户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个人手机银行已经无法支撑和满足以上要求。从客户体验来说,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应用的缺乏,导致无法产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块化定制及千人千面的精准化营销。从技术架构来说,原有的技术不支持热修复,导致迭代优化周期长;不支持灰度发布,导致无法按不同客群呈现差异化设计方案;服务端运维不够高效灵活,没有日志归集,交易监控不够完善,导致运维成本提高,安全保障降低。

综上所述,原有的产品逻辑和技术架构既难以满足客户对移动金融端的使用需求,也在监管要求的响应效率上大打折扣。

(二)项目目标

打造重庆银行移动数字金融生态圈,新一代个人手机银行将以客户为中心,统一业务功能视图,通过接入互联网运营平台的客户画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界面;通过接入语音识别实现移动端智能化语音转账功能;通过集成远程银行的SDK包实现远程视频能力的接入。

同时支持产品快速创新,适应业务产品的快速迭代,具备完整的多元化配置功能和参数体系从而提高业务迭代能力和精准营销服务能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体验;支持节假日视图切换,实现不同节日展示的UI特色,实现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按照监管机构及我行安全规划要求,实现高层次的安全模式,使得个人手机银行在互联网中的安全得到提升;并有效结合移动金融平台的建设,提高报文洞察能力、运维管理分析细度和广度,以及业务管控能力。

二、项目方案

(一)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整体实施五步走,确保项目进度及产品质量。

第一步,组织设计公司、开发公司一起完成对客户、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需求调研分析。以客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目前手机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依照业务部门产品营销计划,结合UI设计,满足客户金融交易需求。

第二步,根据需求拟写规格说明书及UI/UE设计稿。结合市场主流金融app及优秀客户端操作习惯,借助专业的设计团队打造适合我行客户的全新页面。

第三步,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进入开发阶段。技术板块采用模块化架构、开放平台设计、开发遵循组件化、模块化、参数化、高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实现功能合理分布、代码跨平台应用、提升软件复用性、保证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

第四步,测试人员、行内员工、客户代表等完成测试工作。在保证代码逻辑正确和硬件设备稳定配合的基础上,对数据迁移、系统间配合、手机兼容性做出必要的监测及验证,达到测试环境高度模拟生产环境,以确保上线后系统稳定运行。

第五步,完成安全检测、环境部署等准备工作后,实施手机银行上线运行。

(二)技术架构

新一代个人手机银行将基于主流的移动金融平台(类阿里的mpass平台)构建,平台采用成熟的轻量级开发框架,在构建弹性、松耦合的新应用框架基础上,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新的开发平台,便捷的开发工具,统一的开发标准,严谨的版本管理和版本发布机制作为基本的开发要求,移动开发平台以参数配置的方式使得开发效率大幅提升;合理全面的数据结构设计,与新的渠道整合平台无缝衔接,整个平台采用vue.js+native+h5+java技术架构,以vue.js和java为主,Navtive和h5为辅等亮点技术达到跨平台实施的有效支撑。

个人网银与个人手机银行将统一服务,统一治理,统一运维;并统一实现业务模块化的分离,支持全年7*24小时运行,交易无缝切换,应用与数据的集群部署模式,负载均衡,构建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应用、数据库环境,无单点故障风险,满足业务与日俱增的功能性要求至少3年。

三、创新点

(一)借助运营管理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对不同客户个性化定制化地展示不同产品、活动、UI设计。

(二)利用运营管理平台向指定客户进行订单推送,大幅度简化客户操作学习成本,可一键购买产品,快速参与活动。

(三)接入远程银行控件,将柜台转移至移动端,足不出户完成贷款全线上办理、金融产品线上购买、增值服务线上预约等。

(四)简化App操作流程,以三步为限,使客户快速完成业务办理。

(五)开发运用热发布,灰度发布等技术手段,高效地完成监管要求和业务需求。

四、项目过程管理

需求分析阶段(2个月)

需求确认阶段(1个月)

项目开发阶段(6个月)

项目测试阶段(4个月)

上线准备阶段及产品正式上线运行(1个月)

五、运营情况

手机银行上线运营过程中,从客服中心和本部门运维岗得到反馈,业务咨询量已下降30%,重大故障率已低于1%,需求上线量从原来的每月10个左右提升至每月30个左右。在应用热修复技术后,客户端发版频率已降为3个月一次,避免了应更新客户端所造成的客户学习成本,降低流失率。在接入移动金融开发平台后,针对产品、界面、活动的配置已达到实时生效程度,可完全满足业务部门的营销需求。

六、项目成效

手机银行5.0上线后,整体运行平稳。从业务部门角度看,新推产品、监管需求、客户体验优化最快可在一天内投产,与原版本相比效率提升数倍。从分支机构角度看,一线工作人员拥有了更快捷的移动金融工具,曾经线下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已转变为线上一对多的服务模式,客户维护量大幅度增加,成交率直线上升。从客户角度看,操作的简化极大的减小了学习成本,上手更快,使用率更高;精准产品的推荐也增加了产品购买率及传播效应;活动配置紧跟产品流程后,增强客户粘性,提升附加值。从安全角度看,模块化的组件使功能间相对独立,在投产过程中,相互影响小,这样既降低了开发难度,也减少了测试工作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事提升了上线效率。

七、经验总结

手机银行5.0是我行个人移动客户端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仅是单一的移动渠道,而是俨然成为了获客、营销、传播等多维一体的移动银行。本次项目最大的收获是在于,将更多的外围系统依次接入手机银行,形成蜂窝式体系,每个分支系统都可与手机银行完成高效的交互,其中业务系统可与手机银行进行数据共享,技术系统可解决线下办理难,效率低的痛点,安全系统可在业务办理的从前至后提供安全保障。当这个蜂窝成裂变式增长时,各系统相互独立却又唇齿相依,从而真正实现移动数字金融平台生态圈,这一模式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行内电子渠道的主流模式,在我们不断优化与迭代过程中,这一模式也可向行外输出,与行业内外先进技术相互碰撞,逐渐摸索与完善这一互联网电子渠道新模式。

本文完整版在金融业数字化创新知识服务平台 – 金科创新社“案例库”栏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