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是什么意思

2023-03-14 15:08 33次浏览 财经

“贸易战”,一个现今已经家喻户晓的名词,而在十几二十年以前却还没有诞生。虽然早就有“商场如战场”这个说法,但这基本上只是以企业为主体而言,而并不涉及指国与国之间搏弈。经营企业与经营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做企业,“赚钱就做,不赚钱大不了关张不干了”,只要积蓄够多,也可以安度余生;但国家不能说关张就关张,那么,要想形象地理解“什么是贸易战”,就要从“贸易”与“顺差或逆差”下手。

什么是“贸易”?有买有卖,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以货易货。“贸易”不是“抢掠”,不能白拿或是强买强卖,而是要双方“自由谈判”。的确,这种“好好商量”的方式比起“直接动粗”,显然要文明了许多。但这并不代表着“公平”,因为买卖完成之后,两边的会计一算账,一方赚了一方却亏了,或者一方赚得多一方却赚得少,这“公平”么?不怎么公平。于是,才有“顺差或逆差”的概念。那么,请问“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有人觉得“当然是顺差好,顺差不就是赚钱么,赚钱还不好?”没那么简单,因为“钱不是白挣的”,每多赚一块钱,也就意味着多流失出去一件货。那逆差就更甭说了,当然,换个角度来说,顺差一方与逆差一方也都是各自得到了好处,顺差一方赚到了钱,逆差一方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真正的关键是“顺差依赖”或者“逆差依赖”的问题。先说简单一点的,“逆差依赖”会有什么问题。“逆差依赖”,换个说法就是“依赖进口”、“不花钱买就没的用”。这种危险显而易见:容易被人“坐地起价”、“卡脖子”。古人早就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早在我国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国家许可管理的“茶马互市”,中原的粮食、茶、盐、铁、丝绸、瓷器等等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皮货等等进行交易。这种交易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为中原王朝创收,而是做为安抚与把控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手段:少数民族地区依赖进口,若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就会通过抢掠的方式。当然,这种背景下的“互市”,也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每年的交易额是有定数的,不然,像粮食、铁器这种战略物资如果大量被屯积,那么一旦再发生战乱,就是大麻烦。所以,由于自然环境的优势,物产丰富,我国自古都在扮演着互市中的“坐庄”的角色。类似的情况在当下也依然存在,欧美动不动就“贸易制裁”,凭什么?还不是因为被制裁的国家严重依赖进口,一旦欧美联手死活不卖了,就没的用、国内就要出乱子。这种手段甚至比直接硬碰硬打仗还要有效:欧美一方完全是零伤亡,而被制裁一方政治秩序、经济秩序都会混乱,甚至瘫痪。再来说“出口依赖” 会有什么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哪个国家的幸福感最强?日本。因为日本人太会做生意了,索尼、丰田、东芝、三菱、松下、NEC……各个都是富可敌国。当时的索尼的创始人甚至专门写了一本畅销书叫《日本可以说“不”》。结果,他低估了“出口依赖”的危害,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却忘了他赚的钱都大部分依赖于海外市场。正赶上美国经济不景气,于是美国就主导策划了一个《广场协议》,靠一招“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一下子让日本的出口产品变得奇贵,卖不动了。摊子铺那么大,海外卖不出去,光靠日本本土怎么消化得了?结果,一家家跨国日企纷纷裁员、转卖甚至关门大吉。类似的案例,美国对其他国家也没少干。可见,只要是“依赖”就会在“贸易战”中处于不利位置,如果双方都有所“依赖”,那么各自有利有弊,打个平手;如果一方依赖于另一方,而另一方却可以不依赖,那就是毫无悬念的一边倒。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中美目前的贸易战。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中美就是谁也没拿对方当朋友,美国换谁是总统都一样,肯定就是“对手”是“战”。第二,现在分出胜负了么?没有。因为目前来看,谁都有必须依赖另一方的地方。众所周知,中国缺芯片、美国缺稀土,类似的事情很多。第三,怎么才能决出胜负?就看谁先做到“我不依赖你,但你还得依赖我”。所以,比尔盖茨最近发表言论,反对芯片不卖给中国,认为这样只会让中国芯片产业快速崛起,自给自足。至少中国目前的国产芯片并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落后几代”。实在没办法,大不了就用回板砖机,大一点、笨一点、慢一点,但并不是没的用。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并不是说中国芯片不依赖美国就赢了。

所以,我们工作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自己每个月有点饭吃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都在亲身参与着这场贸易战,多出一份力,赢了就都是胜利者,若是人人都事不关己,最后打得难解难分,甚至败了,那都得吃瓜落儿:现在几块钱的吃喝,涨个十倍二十倍;现在有工作,回头没工作,怎么活?要有危机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