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

M0、M1、M2(英文全称Money)货币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

M0:流通中现金,就是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即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就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就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因为购物时现金无论是哪个卖家都会接受。M1居中,流动性仅次于M0,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流动性偏弱,我们可以把M2理解为“可以达到购物目的”的货币,虽然“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不可以直接购物,但可以到银行里把钱取出来购物。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而且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通常,央行会关注这三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看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不是合适,进而调整货币政策,比如,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等等,以求经济的平稳,物价的稳定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