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数据库“IMF数据库?

2023-03-13 15:30 23次浏览 财经

演讲嘉宾:谭海鸣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处长、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

【编者按】

2017年8月11日上午,“金融鹏程大讲堂”第19期顺利举办。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谭海鸣处长结合本人在IMF的工作经验,深入讲解了IMF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为我们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范式。

【核心摘要】

作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机构,IMF每年都会对世界经济进行预测和展望,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预测方法与科学的分析体系,一般称为金融规划与政策(Financial Programming and Policies,FPP)。

FPP是IMF经济学家用来分析和预测成员国经济形势的一套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将经济分为实体、财政、金融和对外四个部门,每个部门之间基于现金流量表框架相互联系在一起。运用这一框架,IMF经济学家对各成员国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并在一致口径下形成对全球经济的预测。在此基础上,IMF经济学家可以为有需要的成员国设计具体的援助贷款实施方案(Program)。

IMF在统一口径下对全球经济预测的成果主要通过《世界经济展望》(WEO)发布,每年有两个预测周期(WEO Cycle)。每个周期都先由研究部统一给出一些通用预测值,再由各成员国经济学家预测本国的经济指标并提交研究部,研究部再运用校准(calibration)方法实施一致性检验,得到新的预测结果下发给各国别经济学家。如此经过数次循环,得到全球一致的预测结果。在调整经济预测值的过程中,各国别经济学家可对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修正,从而形成一整套一致的预测结果与经济政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IMF设计了一系列统一的经济分析模板。其中,汇率评估模板与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模板不仅有助于分析师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而且还能广泛应用于有价证券的估值,对微观产品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以下为正文内容: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与大家共同学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IMF)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又称为金融规划与政策(Financial Programming and Policies, FPP)。

IMF拥有一整套生成宏观经济数据的方法论

IMF以统一的口径、长期跟踪全球经济走势,形成一套长期时间序列。这个过程最早可上溯到IMF成立之初,每年IMF都用统一的口径来统计、公布全球的经济数据。有了这个统一的数据,经济学者对全球宏观经济进行总量分析和横向比对,才有了非常好的基础。IMF为了建设全球统一、长时间的数据库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其中的中央数据库采取的是树状分布,每一组数据都是根据非常严谨的手册编制而成的。数据库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数据库、各个部门的数据库,以及各国别的数据库)之间,以及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的生成、采集以及应用)都已实现自动化,数据经过反复迭代优化,以保障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可以说,现在市场上非常热门的大数据、金融科技(FinTech)等技术,在IMF已经运用很多年了。只是因为这是宏观的框架,没有直接应用到投资和具体的产品设计上去,所以才没有流行。IMF这一整套体系,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的运行,设计微观的产品,都是非常有用的。

IMF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目的

下面介绍一下金融规划与政策分析框架(即:FPP),它是IMF进行宏观分析、技术援助设计的基础。这个框架建立在宏观经济四部门(即:实体经济部门、对外部门、财政部门,以及金融部门)基础之上,基于这个框架,我们可以进行宏观经济动态预测和评估。

金融规划与政策分析框架设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息息相关:

一是要形成一个长时间序列的全球统一的数据库。根据IMF章程第四条要求,所有成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国经济的评估和监测。于是,每年全球主要国家都要进行第四条款磋商,并出具第四条款磋商报告(即:Staff report)。

二是提供技术援助。有些国家在设计自己的数据统计与发布规则方面,存在一定技术障碍。此时,IMF就可以提供技术援助。比如:上世纪90年代IMF和世界银行就为我们国家提供了很多技术援助,其中包括帮助我们编制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是为陷入危机的成员国提供贷款。既要设计贷款项目(Program),还包括提供贷款时给成员国提供相关建议(Policies)。

金融规划与政策分析框架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一套分析体系,分为四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又分成若干个科目。我们可以把全球经济想象成一个企业,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广义的现金流量表,除了流量的统计还有存量的统计。如果我们看广义的现金流量表,有四个象限,有实体交易、金融交易,有存量、有流量。有了这个框架,每一个部门和部门之间还有相互关系,用会计恒等式连接。这个框架设计时是静态的,但通过输入数据进行预测,框架又可以动态运行起来,从而具有了前瞻性。

IMF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核心架构简介

首先来看实体经济部门。其主要内容就是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则同会计原则一样,资金来源要等于资金运用,是收付实现制,资产要等于负债。在编制过程中,一般涉及到流量的都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涉及到存量的则多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实体经济部门核算内容主要涵盖GDP统计、物价与汇率。假设宏观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家庭部门和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向家庭部门购买劳动力并生产产品,然后又卖给家庭部门。二者之间既有实物交易又有金融交易,从而形成了两个市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这些金融交易和实物交易最终演化为三种GDP统计方法:一是生产法GDP,二是支出法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还有净出口,三是收入法GDP,是根据要素市场的视角,包括劳动者收入、利息、企业利润,包括间接税还要减去政府补贴。

实体部门还包括物价与汇率。汇率可分为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有效汇率又分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其实,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实际有效汇率。IMF或者国外研究学者所说的人民币是高估还是低估,指的都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衡量的是国家间的贸易竞争力,其升值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这个国家的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贸易伙伴国,另一个则是这个国家双边汇率的升值。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非常快,在全球54个主要经济体中升值幅度第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快速上升一方面是受双边汇率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的物价涨幅比伙伴国快。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曾出现非常高的通胀,2000年后虽然降了一些,但是总来的说,我国物价水平还是比主要贸易伙伴国涨得快。

然后是对外部门和财政部门,其核心分别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与财政收支,比较简单明了,在这里不展开叙述。

最后是金融部门,主要是金融概览。金融概览又分为银行部门的货币概览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分析金融,通常有两个视角,货币视角和信贷视角。货币视角,是以银行的视角来看,银行欠实体部门的多少资金,最后形成一个货币供应;信贷视角,则是银行放了多少贷款,对经济进行支撑。我国还有一个独特的方法,即把信贷视角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融资规模视角。

2005年-2014年,我国主要的基础货币需求来自于国外净资产,我们积累了很多外汇储备。现在M2增速处于下行空间,过去是双位数增长,现在9.5%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净资产增速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信贷的增长也受到一些因素扰动。比如:金融机构之间同业存款,以财政存款的缴库等。

IMF对全球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的流程和方法

因为整个经济体系太大,一次性把所有参数估计出来很难,所以IMF采用校准的方法来做预测(即先估一个大概的数,通过反复迭代来进行优化),英文叫做Projections。

通常,IMF每年会公布三个主要报告:《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与《全球财政监测报告》。其中,比较核心的是《世界经济展望》。IMF网站上能够下载到完整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并且都是定期更新、口径统一的数据,非常好用,但频率比较低。

《世界经济展望》每年两期,于4月和10月定期公布,而这两个月通常又是IMF和世界银行开年会的时候,期间把报告拿出来,让自己的执行董事和各个国家的央行行长进行讨论,促进大家达成共识。考虑到两次报告中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1月和7月又会更新一下。

《世界经济展望》有一整套经济数据生成机制:先是由其研究部的世界经济展望处(WEO Division)给出一组通用预测,分发到各个国别经济小组。国别经济小组根据通用预测,预测出自己国家的这一组经济数据,然后提交上去。交上去以后,世界经济展望处再把这个数据重新运行一遍,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调整后,再将预测发下来,下面再调整。由此往返迭代三次,形成全球统一的宏观经济数据。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完成的,用的方法很简洁,很多是用Excel表编的简单程序。有时候,我们会发现IMF对某一个国家的预测可能不是很准,这并不表明预测是错误的,而大多是因为基准情形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其他情形。例如:之前没有预测到英国要脱欧,脱欧了又是另外一个情形。

通用预测产生的主要变量包括:一是各个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因为只有把这个实际有效汇率假定后,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才能确定下来,然后才可以把各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确定下来,最后才能把各个国家的GDP确定下来。二是定大宗商品价格。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和全球物价相关,也和很多国家(如:沙特、巴西与俄罗斯等)的财政收支和GDP相关。三是把短期货币利率定下来。因为整套FPP框架是基于现金流折现得到的,因此必须有一个利率才能进行折现。通常,IMF使用各个货币的LIBOR利率来进行定价。

具体操作上,世界经济展望处在第一次迭代开始时要给定一些关键变量的初始值,这里主要是要把美国的经济增速和CPI定下来。因为在进行第一轮迭代时,别的国家要根据美国经济情况来估算本国情况。这就好比要先定好一个参考系,然后才能开展后续工作。通常,第一轮的初始值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但其仍具有一定科学性,因为第一次迭代完成后,数据会返回到经济展望处,展望处计算检验后就能发现自己第一次的预测到底对不对。如果预测了一个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值,比如把美国的GDP预测高了,导致各国都高估自身GDP,其最终结果是全球经常账户余额之和大于0,这时就需要把初始预测值往下调。

IMF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模板

除了给出一些通用的预测之外,IMF还有一些统一的模板。这些模板都是公开的。比如汇率评估模板,它包括一个数据模板与一套评估方法。其中,数据模板是一个Excel表,只要放在基金组织的内网上,点一下,这个数据会就按照统一的格式从中央数据库下载并自动回归计算。随后,经济学家要做的是根据系统输出的结果,结合自己对本国经济变量的预测进行一致性检验。假如出现不一致,就要对自己国家的宏观经济预测进行调整,并将其交到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会更新该国的数据库,下次下载就是根据该国新的数据回归出来的一整套全球新的数据评估。

再来说评估方法,这套汇率评估法的前身是CGER评估法(包含:宏观经济均衡法、均衡实际汇率法、外部可持续法),目前已扩展为外部平衡评估法(EBA)。过去CGER是把所有信息都放到一个模型里,算作一类变量。现在则是将变量分成三类:一类是结构性变量,其实质是影响经济长期运行的基础性变量,这是大家最关注的,另一类是政策性变量,还有一类叫周期性变量。这么区分开来之后,有助于更好的评估汇率,但经典的CGER方法仍然是评估的核心。

第二个重要的模板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的模板,其实质是一个资产定价的估值模板,是微观。这个模板体系非常完整,且完全公开,该体系广泛应用于我们对有价证券的估值方面。我在基金组织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产油国把这套方法应用到自己财政收入的预估上,还有一些商业机构把这套方法应用到某个具体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上。

这套模板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融资的国家(MACs),另一类是针对低收入国家(LICs)。二者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现金流折现原理进行评估,不同点是MACs是基于公开评级确定折现利率和各类债务阈值,而LICs是基于世界银行的国家政策与制度评估指标(CPIA)来确定债务阈值,并统一确定折现率(目前的模板中为5%)。

IMF政策修正的主要方法:一致性检验

总的来说,IMF进行政策修正,所使用的关键方法就是一致性检验。其具体流程为:首先进行政策设计,然后根据政策设定来计算具体情形。例如:某个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既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那财政政策肯定高一点,既然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速肯定要低一点。根据这个设定,再去预测经济指标,预测完了以后做一致性检验。如果没有通过,就要修正政策,重新制定政策,反复迭代,最后得到一整套一致的预测与一致的政策,作为整个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阶段性结束。

这就是对IMF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简单介绍,供大家批评指正。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可以下载的,便于大家学习并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其中有一些模板可以便于大家运用在微观的投资分析上。谢谢大家。

录音稿整理:马瑞超

本期小编:陈结

版面编辑:陈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