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的中日马关议和,是近代史上众人皆知的重大事件。然而,关于议和的人物与场景一直少有照片流传,各种书籍使用的一般都是日方绘制的几幅图画,可谓一件憾事。图为李鸿章被刺后的肖像照。李头戴瓜皮小帽,身着便服,神情冷漠,隐隐有几分阴沉,与背后绘有花鸟的屏风形成了鲜明对照。由于刺客手枪造成的创口不大,而且得到了一流水准的医治,他左眼下的伤痕此时已经很不明显。不过,左眼似乎受伤口牵动,稍显眯缝。

图为日本首相、全权办理大臣伊藤博文的肖像照。在日本,有人将这次议和称为“两雄之会见”。不过,李鸿章与伊藤所处的地位与心境可谓天壤之别。

4月10日的谈判中,伊藤对中方的议和方案提出最终修改案,依然要求割让辽东与台湾,赔款白银二亿两,并声称“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这一天,正是日方规定的最终答复期限。图为春帆楼外景。

李鸿章13日发电向清政府请求签约。14日,清政府回电:“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但这份电报当日未到马关,李鸿章因此不敢擅自向日方表态,只得恳求推迟一日再作答复。图为春帆楼楼梯口,旁边拉有长绳作为扶手。

15日,李鸿章收到电报之后与日方会谈,在“无可商改”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了《日清讲和条约》即《马关条约》的内容,两天后,条约签字,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图为谈判会场。

李鸿章休息室

参与准备会场的日方官员在李鸿章休息室前的庭园合影。前排左起:土木课长三宫,外务省官员近藤锦太郎,外务省事务补助儿玉雅尚;后排左起:外务省官员大杉正之,山口县参事官志贺平藏,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

伊藤、陆奥休息处的风月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