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爆发的“北部湾事件”是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的分水岭。对这一事件,交战双方各执一词。美方称,8月2日,在北部湾执行“水文地理研究”的“马多克斯”号驱逐舰,遭到了3艘北越鱼雷快艇的突然袭击,美舰击沉了其中1艘,击伤2艘。

  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立即警告越南,任何对美国舰艇进一步的无端攻击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严重后果。然而,仅仅2天之后,8月4日夜,“马多克斯”号与“特纳·乔伊”号驱逐舰报告再次遭遇了越军小型舰艇的袭扰并进行了还击。

  毕竟前面总统已经放了狠话,如果再没有点实际行动,那以后资本主义阵营的大哥就没法当了。当日,约翰逊向全美发表电视演说,宣布了对北越进行轰炸的决定。

  上图为“北部湾事件”的主角,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驱逐舰(DD731)。该舰在二战中曾被日本神风特攻队击伤,修复后参加了支援美军冲绳登陆的战斗,而后又作为第7舰队的一员参加了朝鲜战争,然而见过大风大浪的“马多克斯”号却在北部湾因为雷达虚警乱了方寸,成了越南战争全面升级的导火索。

  看来,被神风特攻队撞过之后这艘驱逐舰就埋下了倒霉种子,只是过了20多年才开花结果——被北越鱼雷艇来了个海战版本的“三英战吕布”——三艇战大舰。毕竟相对于鱼雷艇那块头,驱逐舰算是个大家伙了。而历史却表明,8月4日这仗可能就没打,可能就是美国人自己给自己安了这么一仗。感觉美国人为了出兵越南他们也是操碎了心地搞套路,搞过之后就把自己弄到泥潭里了。

  上面两图为1964年8月2日,“马多克斯”号驱逐舰与北越3艘鱼雷艇发生交火,图为交火中美舰拍摄的现场照片。

  然而,对于8月4日美舰遭遇第2次的“袭击”,越南方面自始至终持否认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佐证资料能够证实这次“交火”并不存在。由于事件发生在夜晚,美舰仅仅是通过雷达判定有北越快艇在向其快速逼近,高度紧张的美军并没有通过目视或者其它形式的确认就仓促开火还击。而通过事后的技术分析,当晚很可能是由于无线电波传输异常导致的雷达虚警让美舰产生了误判。

在当年,无线电可是个新鲜玩意。能玩得起的那都是美苏这种超级大国,可玩得起不代表玩得好,玩得好估计就没这么多误判了。然后——美军估计就不会深陷越战泥潭了吧。
  通常来说,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会逐渐降低。但由于越南地处热带,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偶尔会造成上层气团温度比下层大气温度高的“逆温”现象,而这种现象会造成无线电信号的不规则传播。美军后来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并称之为“北部湾魅影”。在美舰的雷达屏幕上,偶尔会在远距离出现一个看上去像鱼雷快艇之类的小型目标,但天线扫描几次后,它可能就消失不见了,过一会儿,它又会在另一个方向突然出现。即便是同一舰队的舰只,也无法同时用雷达锁定它。最后通过其它方式确认的结果是,“魅影”出现的地方都不存在任何实际目标。
  无论那天夜晚美舰究竟遇到的是不是无线电信号异常传播所导致的“魅影”,庞大的战争机器都已经无可挽回地启动了。8月5日,64架次F-8“十字军战士”、A-4“天鹰”、A-1“空中袭击者”和F-4B“鬼怪”从“提康德罗加”号和“星座”号航母上起飞,对北越的鱼雷艇基地和燃油库区进行了空袭。

  8月6日,美国参众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授权总统约翰逊在越南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包括动用美国武装力量。在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揭开了一场残酷消耗战的序幕,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美军将超过90万吨的弹药倾泻在这片土地上。

  虽然扔了超过90万吨的弹药,甚至还动用了“橙剂”这种化学武器。美国人还是没有拦住北越统一南越的步伐,但这8年时间里的电子对抗、直升机、制导炸弹等各种在当时的新概念武器引领了未来的装备发展潮流,有些现代装备的技术都能从这里找到祖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