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回复公告,让“公考第一股”再度受到关注。

10月2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申请同意,将延期至2021年10月30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并与第三季度报告一同披露。

深交所之所以关注并问询到中公教育,源于10月15日,中公教育披露的《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这份报告称,预计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7亿元至9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3.21亿元。报告还提到,其中仅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就亏损6.02亿元至8.02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5.54亿元。

从盈利十多个亿,突然到巨亏近十亿,这一来一去,去年和今年的业绩差额竟然悬殊约20个亿。

巨亏如何来的?钱去哪儿了?10月18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中公教育说明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斩获两个涨停板后就遭重创,

中公教育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暴雷”

事实上,在中公教育“暴雷”前,才刚刚经历涨停的顶峰。

今年以来,教育板块整体下跌,中公教育自2月以来股价大幅下滑。但在10月12日,受职业教育政策的激励,多家职业教育类上市公司股价涨停,其中就包括中公教育。

但好景不长,就在股价刚刚斩获两个涨停板后,一则业绩预告,让中公教育股价再次急转直下。

10月15日,中公教育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预计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7亿元至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3.21亿元,其中,公司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6.03亿元至8.03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深交所官网截图

而在去年三季度,中公教育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5.54亿元;扣非净利润也有14.46亿元。与之相比,今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不仅转为负数,还亏掉了去年同期净利润额的一半左右。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中公教育在业绩预告中称,因多省联考提前导致高峰收费期减少,以及教师板块、综合板块、医疗板块招考变动和考试推迟等因素影响,同时受行业外部、内部环境较大变化影响,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尽管中公教育也对亏损原因做了说明,但由于业绩落差实在太大,市场对此也是质疑不断。

10月18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中公教育结合2021年第三季度成本费用的结转情况以及收入下降的具体情况,说明公司在2021年三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减少21亿元至23亿元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同时,因为业绩报告亏损幅度超预期,中公教育股价亦大幅受挫。

业绩预告披露后,10月15日,中公教育公司每股收于12.05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9.94%。截至10月27日9点34分,中公教育盘中跌幅达5%,报10.09元/股。公司当前股价较年内43元高点,跌幅超过70%,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

10月2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同意,将延期至2021年10月30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并与第三季度报告一同披露。

深交所官网截图

26日当天,中公教育还发布公告,拟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公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给北京尚恒吉瑞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由北京龙湖中佰置业有限公司持股100%,转让价为5100万元。

中公教育表示,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5000多名学员吃住学一体化及线上线下融合培训,解决30000多名教师和研发人员的研发与教学多轮次集中内训学习,将系统提升公司对内与对外的培训能力。

“公考第一股”借壳上市

退费难问题广受关注

从北大围墙边的小公司,到居于“公考第一股”的宝座,中公教育用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突围。

1999年,中公教育创立,主营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等三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在当时,公务员培训几乎是个空白市场,中公教育也正是抓住这一市场先机,完成了原始业务模式探索与打磨,在同行业中率先完成全国市场布局,并飞速扩张。

中公教育官方微信号介绍显示,如今,中公教育在全国建立了1859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覆盖全国319个地市,拥有22000+名专职师资和研发人员。

中公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股价从重组时的3.68元/股一路上涨,市值甚至一度冲击2500亿,虽然最近几个月下滑较为严重,但市值仍超1500亿,仍是名副其实的“公考第一股”。

借壳上市之际,中公教育还与亚夏汽车签订了为期3年的业绩对赌协议:“2018年至2020年,中公教育扣非净利润数须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

2018至2019年,中公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实际净利润均轻易超过对赌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中公教育2018年营收62.37亿元,扣非净利润11.13亿元;2019年营收91.76亿元,扣非净利润17.00亿元,连续两年完成对赌。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中公教育由盈转亏,但在三季度,得益于疫情得到控制,公司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最终实际扣非净利润19.03亿元,超数额完成对赌。

但令人不解的是,对赌期刚刚结束,中公教育就自曝巨亏。

在业界看来,中公教育的业绩“变脸”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其合理性。市场的质疑为,今年国内疫情总体上控制得较好,为何中公教育还会业绩“暴雷”?究竟是为了兑现前期的业绩承诺而“透支”了业绩,还是经营出现重大失误?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业绩成谜,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公考第一股”还暴露出不少其他问题,口碑受损。

退费难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发现,截至10月27日发稿,中公教育在黑猫投诉的投诉量为3278条,已回复3276条,已完成3229条,投诉的焦点集中在退费上,诸多投诉者表示“机构承诺时间内未退费”。

黑猫投诉官网截图

职教江湖入局者增多,

中公教育地位或面临内忧外患

一年时间,业绩如此急转直下,原因到底出在了哪里?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公教育并非因透支未来业绩导致今年以来出现亏损,则更令人担忧,“随着‘双减’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中公教育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而吸引众多教培机构入局的,是政策端刮来的“春风”。

自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培行业遭受重挫,不少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被“腰斩再腰斩”,还有不少企业乘兴而来,黯然离场。其中,职教板块的中公教育也未能幸免,股价进入下跌通道。

直到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给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遭受重创的教育股反弹修复,部分个股一度掀起涨停潮。

除此以外,职教行业的需求也在上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截图

以中公教育主打的公考行业为例。10月24日18时,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截至24日17点50分,总报名人数突破202万,183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平均竞争比超过60比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万比1。此次国考,共有1万6745个职位共招录3万1242人,相较于上年增加5516人,扩招21.4%,招录人数近年来首次突破三万。

事实上,在政策出台前,就有部分嗅觉敏锐的机构,提前在职教领域融资加码了。

今年2月,公考培训机构头部企业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挚信资本领投、CPE、德弘资本等;3月3日,全国性公考培训机构导氮教育宣布获新东方数亿元A轮投资。

与此同时,中公教育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展市场,持续扩大经营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度,并且将科技要素融入到经营系统中,以此带动业务升级以及创新,在研究生考试辅导业务、学历提升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等项目上发力。

有教育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预计未来3-5年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窗口,行业或将面临“烧钱抢人”的大战。

尽管目前看来,在公务员培训考试领域里,中公教育仍是佼佼者。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快切入职业教育赛道,市场格局或将生变。除了一直对其虎视眈眈的华图教育,中公教育的强劲对手必将增加,“公考第一股”的地位也将受到新一轮挑战。

注:部分资料源自《长江商报》《新京报》《证券之星》

记者丨李宇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