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IT厂商

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形成产业,成为各大企业的“竞技场”,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IT厂商。

“二三十年前,当旧的物理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生活的需求,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效率;而今天,我们的愿望是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把数字交通变成更有灵性和温度的智慧交通网络。”

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交通的追求目标也契合着前者的发展理念,即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那么智慧城市最终会呈现出一个什么样子呢?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微电子所研究员陈曙东认为,智慧城市代表着城市生产力已经发展到“智慧阶段”,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类社会活动将被赋能智慧化的特征。

比如城市感知能力的增强,人类个体的生物器官能力将得到延伸;社会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机器人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最后,社会文明程度将大幅提升。

智慧城市将把“为人服务”的本质体现得更加彻底,这种围绕“人”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通过“智”的方式来打造及管理整个城市的初衷,将引导各行业朝着“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业已经达到874家

虽然西方国家较早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但是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国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业已经达到874家,同比2015年增长了35.09%。预计到2020年,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数量将超过1500家。

作为一个处在不断发展、成熟中的社会表现形式,我国在智慧城市上的进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1.0时代,此阶段主要以政府单个条线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主要模式,数据的横向打通和交换共享还未得到重视。

接下来是以平台化为核心的2.0时代。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成熟的社会背景下,类似“互联网+政务”的场景式应用逐渐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从2016年至今的智慧城市3.0时代,由智能化衍生出来了新需求和新解决方案,例如借助全国数以亿计的人脸数据来进行人脸识别。

智慧城市概念的外延还在不断扩大,同时,由此引申出来的应用落地也正在进行中。不过,走出实验室后的实践历来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阵痛。业内人士称,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否认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企业家要将考虑“数字的地球”,提升和落实为考虑“地球的数字”

继“数字地球”,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经过相关研究,IBM认为,城市是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几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的整体。

所以智慧城市的构建,最重要的不是推出几款片面应用于某个领域的成熟产品,其核心本质在于,构建完整的横向产业合作生态和从底层到顶层打通的纵向全产业链,并最终让城市中的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

对此,浪潮集团爱城市网公司总经理肖雪认为,城市既是人的聚集,也是产业的聚集、数字经济的载体,各要素之间要互为支撑、互为服务。

目前,新兴技术正陆续发芽、成长,而以云计算、大数据、AR、VR等为代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也正经历着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这些技术为各领域的产业升级创造了多元的思路,同时它们也为跨行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提供了可能,而这些都将成为智慧城市大厦得以建成的基石。

地球上的大家要团结在一起的动因是什么

作为新网络、新数据条件下万物互联的社会新形态,智慧城市将让数据和数字化技术发挥更大的效用,以制定更好的决策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今,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影响已经渗入很多城市建设的血脉深处,它伸开的双手正强有力地推动城市向前发展。不过,归根结底,这种力量源自人的力量,大家团结在一起的力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两种解,不为别人,活着可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文/之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