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4日的国是论坛2019年会上,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货币政策上,他认为,中国应该进行适当的降息降准。尽管连续“破三破四”,但中国的核心CPI持续下降,以PPI为代表的中国工业品价格甚至已掉入通缩区间,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货币的收紧。

他认为,财政政策的力度应该大于货币政策,2020年的减税降费应该更多地提高企业的获得感,比如降低企业所得税,以及社保缴费费率;同时,他建议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的基建。

他认为,未来中国新增的2亿城镇人口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19个城市群,未来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短缺,在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低、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然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来做这些基建是远见之举。

放眼未来十年、二十年,任泽平认为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并建议以推动六大改革为突破点,开启中国经济的新周期:

第一,放开汽车金融、能源、金融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第二,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竞争中性,坚持黑猫白猫的实用主义;第三,住房制度改革,核心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老成谋国,用时间来换空间;第四,大规模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让微观主体轻装上阵;第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第六,调动企业家、地方官员、技术官僚的积极性。

以下为任泽平演讲全文: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一些观察以及建议,对于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的理解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就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来稳短期的增长,通过改革开放来稳长期的增长。

经济下行问题

当下,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把数据做了拆分,数据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经济结构中,下行幅度比较大的是我们的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大量的都是民企的投资,还有就是我们的出口,以及我们的土地出让收入。

图:任泽平在国是论坛2019年会上演讲PPT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摄 (下同)

所以,我们来看中国经济的下行有周期性和外部的因素,这个是需要我们通过财政货币的逆周期调节来进行平滑。更深层次的是什么呢?我们存在所谓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这个需要我们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我们要调动国企、民企、外资经济的活力,这都需要深层次的改革开放。

事实上,过去4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将近10%,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GDP增速曾达到12%-14%。增速下滑有基数的问题:在十年前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跟日本差不多,今天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16%,而日本只有5%多一些。所以说跟过去比我们增速下来了,但跟国际比,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速其实不低,而且还相当的高。

今年1-3季度中国GDP增速6.2%,今年印度的GDP增速只有百分之5点几,1-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1%,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日本只有百分之1点几,欧洲百分之零点几,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增速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我们对中国经济要进行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一个判断。

货币政策问题

对于当前的通胀实际上业内争论比较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通胀,因为中国CPI连续破三破四,一般来说破三就是通胀的警戒线,按照过去的经验说破三以后我们应该加息,货币经济应该收紧。但我认为,这一轮的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猪价的上升,而猪价的上升除了猪瘟,还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包括猪周期、环保一刀切等因素。

所以,我认为,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货币的收紧,应该进行适当的降息降准。昨天总理也讲我们会采取结构性降准的方式,来支持我们的实体经济。因为中国的核心CPI实际上是不断的在下降,而以PPI为代表的中国工业品价格甚至已经掉入了通缩区间,因为它已经负增长了。

对于宏观政策,我们建议应该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不要把财政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等同于大水漫灌,它是正常的熨平经济波动的行为。我们建议财政政策的力度应该大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问题

对于财政政策,我们有两点建议:

1、大幅减税降费,放水养鱼。对于2020年的减税降费,我们建议应该更多的提高企业的获得感,降低企业所得税,以及社保缴费费率,这对增强企业和居民的信心非常重要,因为他的获得感更强,效果更明显。

2、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走铁公基的老路,我们的建议是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的基建。

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92%,今天中国城镇化率已经60%了,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将达到80%,根据我们的研究,未来中国新增的2亿城镇人口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19个城市群,未来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短缺,所以在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低、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然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来做这些基建,是具有非常长期的远见。

中国经济前景

在经济学家里面,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大家知道我一直是一个乐观派,不仅很多老外不理解中国经济,我目前认为我们国内很多人也没有把握好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高速增长的机遇。

放眼未来十年、二十年,我认为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呢?

第一,虽然中国人均GDP2018年是9700美元,今年超过一万美元,但是我们还只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潜力。

第二,中国城镇化率60%,发达国家都到80%以上,只要中国经济往前发展,未来我们城镇化还有一二十年的空间。

此外,中国有14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美国3.2亿人,日本1.3亿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8000万人,整个欧洲7亿人。中国就14亿人,一个14亿人的超大型经济体,以每年6%的速度在增长,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这里。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大转型,在传统经济在个位数增长的同时,我们看我们的新经济,尤其是我们的互联网经济,是以30%的速度在增长。

经常有人抱怨说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好,我们来看全球新经济的独角兽企业,最好的独角兽企业不在美国,就在中国,中美两国加起来占全球的70%,所以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力是非常活跃的,我们大量的跨界创新蓬勃兴起,所以我们涌现了BAT、华为这样世界级的企业,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冲入无人区,具备了打地基的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埋头苦干,我们忘了去到外部宣传我们,所以引发了很多误解,比如说在这一次中美贸易摩擦当中,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是什么呢?有人认为,中国是通过压低汇率,通过偷窃美国的技术来实现了我们伟大的成就,这是爆发中美贸易摩擦的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但凡是对中国经济有理解、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人,都不能接受这一观点。

其实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故事并不复杂,中国经济的故事、中国经济的成就,就是我们开放了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改革越来越市场化,中国14亿人追求自由、追求梦想、追求中国梦的结果。我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有很多共通之处,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正是符合时代的潮流。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他们倡导的不都是这样吗?为什么今天中国强大了你要用双重标准来要求中国呢?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推动六大改革

放眼未来,我认为中国如果能够推动以六大改革为突破点,将开启中国经济的新周期。

第一,放开汽车金融、能源、金融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因为这些行业还存在一定的管制,就像总书记讲的这是我们自己未来开放的自身需求。

第二,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竞争中性,坚持黑猫白猫的实用主义。

第三,住房制度改革。核心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老成谋国是用时间来换空间。

第四,大规模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让微观主体轻装上阵。

第五,未来中国经济要发展创新,创新需要直接融资,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六,事业都是人干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调动企业家、地方官员、技术官僚的积极性。

中国将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深信经过改革转型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