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为什么嫁给毛岸青

2023-03-09 23:58 24次浏览 财经

引言:

建国之后,毛泽东经常说:“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作为一个领袖,毛主席是非常合格的,说是千古完人不为过。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毛主席亏欠孩子太多了。

早年间因为革命工作,毛泽东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们,一头扎入革命队伍的洪流,并且引导这股洪流走向胜利。

毛家为革命牺牲太多了,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覃、毛泽民)、妹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相继遇难,十个子女最终只留下了四个(一个因早产夭折、一个因肺炎夭折、四个下落不明)。建国之后,还陪在毛主席身边的只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

考虑到这一点,彭德怀拒绝了毛岸英上战场的请求,想要保护好毛主席仅剩的几个子女。但是毛主席亲自为毛岸英说请,让毛岸英做第一位志愿军。却不成想,这一去就成了永别。

对于最后留在身边的儿子,毛主席十分关心,他把所有的父爱全部灌注在毛岸青的身上。在儿子的婚姻大事上,毛主席非常关心,曾经给他写信说:邵华是个好孩子。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毛岸青与邵华走在了一起,开启了一段幸福生活。

本期文章,笔者将带大家了解一下毛岸青,看看他的少年经历以及他的媳妇婚姻。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次子,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

杨开慧有三个孩子,分别是老大毛岸英,老二毛岸青,老三毛岸龙。在毛岸青七岁前,家庭的日子还算过得轻松幸福。毕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食粮都要优于很多人。

父亲早年在湖南地区活动,也经常有时间回到家里陪伴毛岸青兄弟三人。然而后来随着毛主席去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时,孩子们就更少的能够看到父亲的身影。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毛主席致力于推翻压迫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了革命忙前忙后。毛主席又何尝不想老婆孩子,但是他没有办法。

作为时代的巨人,革命事业与儿女情长无法同时兼顾,为了黎民苍生,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革命队伍之中。我们今天能有和平的生活,真的应该感谢那些为新中国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是非常伟大的。

母亲杨开慧经常给兄弟三人讲述父亲的光荣往事,在母亲的讲述下,毛岸青对父亲十分崇拜和怀念,他非常渴望父亲能够回家一趟,哪怕在家里看一眼也行。

但是还没等到父亲回家,国民党反动派来到了家里。时任国民党湖南省省长的何键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抓捕毛泽东的家人,毛岸青兄弟三人眼睁睁的看着母亲被反动派给抓走。

杨开慧的哥哥为妹妹奔走,试图联络父亲杨昌济的旧友,一同向国民政府施压,逼迫其释放杨开慧。

但是何健根本不管这些东西。何健把红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不仅抓杨开慧,还让人把兄弟三人都抓到监狱里面。

在灰暗潮湿的牢房里,兄弟三人十分害怕,但是作为大哥的毛岸英却告诉弟弟们,不管别人怎么逼问,怎么哄骗,绝对不可以干出伤害父亲和母亲的事。

第二天,国民党的特务把大哥毛岸英抓出去严刑拷打,但是毛岸英什么都不说,最后特务头子不得已转换目标,盯上了年纪尚小的毛岸青。

第三天,当一群成年人围在毛岸青周围,拿着鞭子、手铐逼问父亲毛泽东的行踪时,毛岸青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直哭。特务们被他的哭声吵得气急败坏,对不到7岁的毛岸青实施毒打。

当毛岸青伤痕累累的被抛到牢房里,哥哥毛岸英心疼的直冒眼泪,但是被关在这密不透风的牢房里,兄弟几人的小命都篡在国民党特务手中,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够忍耐。

特务看用酷刑没有办法,就直接告诉他们,如果不告诉毛泽东在哪里,那么就拿他们的母亲杨开慧开刀。而对此,年纪稍大的毛岸英把弟弟们护在身后,一直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

后来国民党特务残忍的杀害了杨开慧,并准备把毛岸英三兄弟囚禁在监狱里,以后当作威胁毛泽东的筹码。

后续在中共地下党的努力下,毛岸青三兄弟被营救出来。国民党特务们不甘心放过三个重要筹码,他们调动了大量的人手到处去追捕毛岸英三兄弟。

三兄弟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在这段日子里,他们睡过马棚,藏过地窖,也躲过小溪里。好在兄弟三人在叔叔毛泽民的帮助下,悄悄的被送到了上海。

不过到上海并不意味着就安全了,逮捕中共党员的白色恐怖掀起之后,上海地区也成为了白色恐怖的核心发展区。

在上海,兄弟三人再次陷入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而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小弟毛岸龙因病去世,最终就只有毛岸英带着二弟艰难的生活着。

在这期间毛岸青得知叔叔毛泽覃遇难的消息,内心十分愤怒,他在街头写下“打到帝国主义”的标语,不成想因此被捕。

毛岸青被残忍的毒打,这次毒打把毛岸青打的浑身都是血,好在最后被中共地下党营救并送到医院抢救。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毛岸青遗留了间歇性脑震荡,病根也使得毛岸青性格开始变得郁郁寡欢。

国内的环境已经不适合毛岸青兄弟俩生活,鉴于毛岸青的身体状况,党组织就把毛岸英和毛岸青秘密送到苏联生活和治疗。

对于国内形势来讲,哥俩到苏联无疑是最好的决定,但是对于两人的年纪来说这是很不好的,年纪尚小就来到了异国他乡,特别是这个时候毛岸青还患着病,缺少父亲的陪伴更是让他十分自闭。

苏联方面对两人也是非常照顾,不仅把中国来苏的青年们都统一集中在一个班里学习,还专程找了一些中国老师来教导他们,甚至逢年过节,苏方官员还专程学着中国的文化习俗给这些孩子们办起了中国年。

但是在毛岸青心里,这里一片冰天雪地,春节虽然办的有滋有味,但是自小就缺乏安全感的毛岸青身边只有哥哥毛岸英照顾着他。他十分想念父亲,但是父亲还要坚持革命工作,并不能陪在他的身边。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一直怀有愧疚,在建国之后还经常说道:“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对他来讲,哥哥就像父亲,在苏联的日子里毛岸青寸步不离的当着哥哥的跟屁虫。而对于弟弟的依赖,毛岸英心里是十分清楚,母亲离世,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如今弟弟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长兄如父”,年长的毛岸英一直细心的照顾弟弟,尤其是弟弟脑震荡发作的时候。但是当时的毛岸英也是一个孩子啊,他不是医生,哪晓得如何治病救人,只能看着痛苦的弟弟流眼泪。

转眼就到了1941年,纳粹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苏联红军开始反击纳粹德军,掀起了卫国战争的序幕。

在看到苏联的节节败退后,毛岸英兄弟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斯大林对此深感意外。

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地位特殊,如果出什么差错,不好和中方交代,毕竟是毛泽东的儿子,而且中苏两党都有不让孩子服兵役的约定。

但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坚持上前线,在看到他们的坚持后,斯大林批准了他们的请求。毛岸英在前线建功立业,被授中校军衔;毛岸青因为身体缘故,只能在后方运送伤员,参加支前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局势也渐渐稳定起来,苏联的战争也开始进入反击阶段,哥俩也开始准备回国找父亲了。

时隔多年,毛岸青对父亲的模样已经有些模糊了,不过他始终认为爸爸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不过毛岸青这时候正好考取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大学,因此他面临回国和继续深造的选择。

毛岸青有些犹豫,他希望深造,但是他更希望哥哥能够陪伴自己在苏联。毛岸英看出了弟弟的心思,就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哥哥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现在你就要独立了,像一个男人那样生活吧!”

为了避免毛岸青胡思乱想,毛岸英在第二天凌晨就悄悄离开住所回国。当毛岸英醒了之后,只看到哥哥留在书桌上的纸条。

在那一刻,毛岸青心里虽然还是很害怕,但是他决定留在这里深造。决心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毕竟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落后世界太多。

毛主席抱病到机场接机,在看到毛岸英之后心情十分愉悦,尤其是听闻毛岸青身体恢复的十分好,毛主席顿时精神百倍,回到住所后挥毫:

岸青,我亲爱的儿子:

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到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已五岁半。她的剪纸,寄你两张。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父亲的来信让毛岸青十分感动,他不忘父亲的嘱咐,在苏联刻苦学习,想着回去好为人民服务!

毕业之后,毛岸青也回到国内建设祖国,在哈尔滨的一个县城(克山县)搞土改工作。

其实以毛主席的身份,给岸英、岸青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毛主席不想让儿子们脱离群众,特意安排他们下基层,去了解中国国情。

在哈尔滨的时候,毛岸青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一直用化名“杨永寿”。这一点就能很好避免他人的阿谀奉承,以便自己能够安心的在农村锻炼。

毛岸青曾在苏联留学,他把苏联集体农庄的合作方式带到了哈尔滨,提出了要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虽然当时的工业、农业都还比较落后,中国还是以传统牛耕为主。但不得不说毛岸青提出的道路是正确的,到现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都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建国后,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比较密切,与苏联搞好关系就成了国家层面的任务,在这个时候留学苏联的青年就开始发挥作用,毛岸青也就到了中宣部,担任翻译工作。

父爱如山,毛主席与毛岸青多年未见,此时终于再见到面,他对儿子显得格外关心,想要把亏欠几十年的父爱全部补上。

能看着儿子成家,这是全天下父亲的心愿,毛主席也不例外。他对二儿子的婚姻十分操心,经常询问毛岸青个人问题。

毛岸青也遇见过不少好姑娘,但是都没有中意的,毛主席在与毛岸青谈心时就说:“你谈恋爱找对象,不可以说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你就对对方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就很好嘛?我劝你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女孩,这对你有很好的帮助,毕竟你要求太高了,人家能力强,就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的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如果毛主席真要是想安排,那完全可以解决毛岸青的婚事问题。只要说一句这是我毛泽东的儿子,想嫁的人多了去了。

但是他不愿意用什么特权,与某些人为子女大搞“选美”活动所比,毛主席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句话用在这里正合适。

但是之后随着哥哥毛岸青的牺牲,毛岸青的病情再次复发,还没陪伴多久,毛主席只能再次送毛岸青到苏联治疗,让他换换环境。

这是毛岸英第二次前往苏联,这一次他孤身一人,外加上重病在身,心情异常沉重,整日郁郁寡欢。

1955年,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抽空看了看毛岸青。在看到毛岸青的恢复状况后,刘思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诉毛主席毛岸青在苏联的状况。

毛主席时时挂念着毛岸青,得知岸青身体恢复后就让毛岸青回国休养。最开始毛岸青是在大连修养,考虑到毛岸青36岁都没有婚配,大连市委就帮他物色了一名女护士,让这名女护士照顾毛岸青的生活。

女护士年龄要小毛岸青8岁,照顾毛岸青比较负责,毛岸青也体会到护士的感情,所以写信给父亲,说医院的一个护士对他挺不错,但是他拿不准注意,想问问父亲的意见。

因为毛主席不了解情况,所以并没有直接表态,只是淡淡的回复一个“恩”。之后毛主席悄悄让警卫处的徐永福去大连看看毛岸青的身体,并且顺道了解一下毛岸青所说的这位护士到底怎么样。

徐永福怎么汇报的,至今不得知。毛主席在得到汇报之后态度发生了转变,写信给毛岸青说:“这个姑娘别谈了,另找个合适的吧。”

毛主席一直不愿意毛岸青找女朋友提他的身份,也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安排,爱情就应该是水到渠成,两情相悦,无关政治、地位、身份。

他想了许久,最后想起了刘思齐的妹妹邵华。邵华的父亲陈振亚是革命烈士,姐姐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妻子,毛主席也是从小看着邵华长大的,人品绝对是没问题的。

毛岸英牺牲后,张文秋也有意再与毛主席续亲缘,于是张文秋就带着邵华去大连,见见毛岸青,此行多少也带点“相亲”的色彩。

毛岸青对邵华心仪已久,常常和毛岸英说:“如果我找对象,我就找嫂嫂的妹妹邵华。”此刻见到邵华,毛岸青的心情愉悦了很多,平常见到女孩子就内向的毛岸青在今天话格外多,对邵华妹妹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爱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奇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毛岸青和邵华聊得特别来,两个人也开始向恋爱阶段发展。

之后毛岸青尝试性的问问父亲的态度,毛主席在得知他们两个人合得来之后十分高兴,激动的写了一封信: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

毛主席的那句“邵华是个好孩子”肯定了邵华的人品,毛岸青在收到信后就和邵华在一起了。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正式结婚。秉承简朴的家风,他们的婚礼十分朴素,几碟喜糖、花生就代替了婚礼酒席。

在婚礼上,邵华代替毛岸青讲话,说道:“我和岸青真诚相爱, 我们的结合只是爱情漫长旅途的开始, 生活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 但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互爱互助, 我们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婚后邵华一直在照顾毛岸青的身体,但是由于两个人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年龄差距也有点大,所以也经常有矛盾。

每次一吵架,毛岸青的精神就容易受到刺激,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邵华心里也不好受。毛主席也知道岸青的身体情况,于是写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毛泽东也非常理解毛岸青的身体情况,儿子的精神容易受到刺激,独立性差。他希望邵华能够在生活中独挡一面,“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多照顾照顾毛岸青。

同时他也能理解邵华,毕竟两个人在一起是需要磨合的,生活怎么可能没点拌嘴。所以特意让邵华读读《上邪》,鼓励儿媳妇要坚强一些,要像古代女子一样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这篇《上邪》让邵华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在与丈夫在一起生活时,她对丈夫也多了一些包容,两个人一起携手走向新的生活,风雨与共几十年。

1962年的时候,毛主席让毛岸青带邵华回趟老家,去给已故的母亲杨开慧扫墓。杨开慧离开他们已有32年,时隔多年,毛岸青终于成家,想必九泉之下的杨开慧女士也能得到一丝欣慰吧。

到1970年,邵华在医院难产。毛岸青是毛主席唯一一根独苗,此时邵华肚子里面的孩子十分重要,医生特意询问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坚定的说:“两个都留!告诉医院,想方设法,母子平安。”

伟人一生坎坷,估计是老天也看到了伟人的艰辛,所以在老天的保佑下,母子平安。毛主席亲自给孙子取名毛新宇,小名毛毛。名字的寓意就是新的宇宙,毛主席想要旧时代一去不复返,想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没有剥削的、幸福的新社会。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在北京去世,毛岸青和邵华十分悲痛,他们失去了一个慈善的父亲,人民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历史终将记住这一难忘时刻。

怀着悲痛的心情,毛岸青与邵华合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用五百多万字诉说毛主席的一生。

另外,邵华还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一直兢兢业业。1995年,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邵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15位女将军之一。

在晚年,毛岸青和妻子邵华两个人还重走过长征路,去革命老区、农村调研,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立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陪伴多年的丈夫去世,邵华十分悲痛,她继承父亲和丈夫的爱国情怀,晚年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边远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躺在病床上的邵华深受触动,她连忙找到自己的儿子,让毛新宇拿出家里面的积蓄捐献给灾区。尽管都已经虚弱的说不出话,她对灾区都念念不忘,找来昔日的同僚,联名100多摄影家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动员全国百姓支援汶川。

一个月之后,劳累的邵华将军因为乳腺癌扩散而去世,享年69岁。她用一生践行了《上邪》,与丈夫毛岸青恩爱终生,同时不忘毛主席的嘱托,一直心系天下百姓,后半生投入慈善事业,致力于建设穷困地区、发扬红色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