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 1044年是什么朝代

2023-03-08 20:50 26次浏览 财经

战场往往会因为一些意外因素直接改写结局,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天气就是其中的一个意外因素。

如果所战场神操作,那么天气才是真正的“神”操作,因为这完全是上天的安排,人是左右不了的。

1044年,因为一场沙尘天气,不但改变了辽夏第一次战争的结果,还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

公元1044年,在辽宋夏三国的历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的一年。

这一年,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是辽兴宗重熙十三年,是西夏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自1038年宋夏战争以来,北宋连战连败,焦头烂额,西夏却是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宋夏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却是第三方的辽国。

辽兴宗挟夏诈宋,利用宋夏战争成功地迫使宋朝在澶渊之盟三十万岁币的基础上再增加二十万,此事发生在1042年,史称“重熙增币”。

这让西夏很不满,辛苦忙了半天,倒让辽国割了韭菜。

更让西夏不满的是拿到了好处的辽国竟然帮着宋朝向西夏施压,要求宋夏议和。

之前为了对付宋朝,西夏是向辽称臣的,以便倚辽抗宋。那时西夏势力弱小,称臣是权宜之计.随着对宋的胜利,李元昊觉得自己壮大了,没想到辽国竟然真把自己当做附庸来看待了,用命令的口气对自己指手画脚。

西夏对辽国的要求没有理会,李元昊态度很傲慢。

李元昊

这让辽国产生了不满,觉得西夏不想安心地做个小弟了,想摆脱辽国的控制。

事实上,西夏的确不甘心再仰辽国鼻息。击败宋朝后,李元昊甚至发出“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言壮语。

他对辽兴宗的西夏与宋议和的要求置若罔闻,甚至开始在辽夏边境挑衅辽国。

1044年五月,李元昊挑唆辽国境内的党项部落叛辽附夏,同月辽国在讨伐另一处叛辽附夏的党项部族时,李元昊“来援叛党”,西夏竟然派大军前来支援党项叛部。

六月,辽兴宗决定要教训这个已经不安分的附庸,“诏征诸道兵会西南边以讨元昊”。

辽夏终于要撕破脸了。

西夏积极备战,6月下旬,李元昊遣使向宋求和,要结束宋夏战争,以全力对付辽国。

同时辽兴宗也遣使赴宋,要求宋朝暂缓与西夏议和。

夹在两个强邻中间的北宋左右为难,最终只好采取两不得罪的态度,从中“和稀泥”,劝谏两国好好相处,不要随意动武。

李元昊一方面也做足姿态,两次遣使入辽请和,辽兴宗对西夏使者一次“羁之”,一次“笞之”,拒绝请和。

辽国上下打定主意要狠狠教训李元昊,告诉他大国威严不容他小小的西夏挑衅。

事实上,辽夏边境的党项人归属问题仅是辽对夏动武的理由,辽国要维护自己的与西夏“君主国与附属国”的常态关系才是根本的。

契丹战士

1044年九月,辽兴宗正式部署对西夏作战,“会大军于九十九泉,以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将先锋兵西征。”

十月,辽兴宗祭祀天地,然后亲率骑兵10万渡过黄河,征伐西夏。

第一次辽夏之战正式开始。

十月下旬,宋夏达成和议,宋“岁赐银、绢、茶、彩凡二十五万五千”与西夏。

宋夏议和成功,李元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两线作战了。

但辽国终究是大国,不是北宋可以比拟的,李元昊不敢大意。

如果西夏是狼的话,那辽国无疑是猛虎,而且辽国庞大的体量也不是西夏这样的弹丸小国可以比拟的。

为了彻底击败西夏,辽国做了周密部署,以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进攻西夏。

契丹大军压境,来势汹汹,党项人不敢硬抗,李元昊遂采取以逸待劳策略,命令前方不要与辽军正面接战。

就这样,辽军很轻松地杀入西夏境四百余里。

李元昊收缩兵力,将西夏主力部队——左厢军秘密部署在贺兰山北麓,等着辽军的到来。

辽国三路大军的主力是北院枢密使萧惠率领的北路军。萧惠并非泛泛之辈,他率领的主力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扑贺兰山,翻过贺兰山就是西夏都城兴庆府。

第一次辽夏战争示意图

大辽精锐与西夏大军在贺兰山开战。

契丹勇士果然剽悍,竟然将以逸待劳的西夏主力打的大败。

李元昊算盘落空,索性退到贺兰山中,避战不出。

此时李元昊又拾起来请和的伎俩,他主动示弱求和,遣使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说要将之前收留的辽国叛党献给辽国,请辽国退兵。

此时辽兴宗也率领大军到了河曲一带,派遣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去斥责李元昊,李元昊表现地诚惶诚恐,辽兴宗听了汇报后便打算就此打住。

但是萧惠等人觉得留着李元昊终究是祸患,而且“大军既集”,十几万人兴师动众而来,不应轻易罢兵退去,何况李元昊在对宋朝的作战中经常用诈降手段。

辽兴宗想想也是,对李元昊“宜加讨伐”,于是拒绝了了西夏的请降。

请降求和的确是李元昊惯用的缓兵之计,他趁请降之机不断后撤,“每退必赭其地”,能搬走的粮草等物资全部搬走,搬不走的全部烧毁,并填埋水井,厉行坚壁清野之策,不让辽军获得一丁点可利用的物资。

辽军刚入夏境时,他就是这么做的。

李元昊这番霹雳手段非常有效,使得辽军执行以战养战的策略顿时失效。随着战线拉长和僵持日久,辽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

西夏的荒漠、戈壁、山地,都成了摆在辽军面前的困难,很快辽军人粮马料短缺,人马皆乏,士气萎靡。

李元昊将时机拿捏地很准,此时又再度请降,陷入困境的辽兴宗很快同意请和。

不过,李元昊有意拖延议和时间,折腾得辽军更加饥困不堪。

见时机成熟,李元昊趁机发起猛攻,直奔萧惠率领的辽军主力。

这一场大战也是辽军希望看到的,疲惫不堪地契丹人也希望早日决战。

李元昊出动的是由他创立的西夏镇国杀器——铁鹞子,这是一支重装骑兵,是西夏军中的精锐。

西夏铁鹞子

铁鹞子如猛虎下山,冲向人马皆乏的辽军。

如果你认为辽军将不堪一击,那你就太小看辽军了。

辽军也有自己的重骑兵,在那个时代的北方大草原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存在。

饥困的辽军重骑兵在混战中击退了西夏的铁鹞子。

猛虎终究是猛虎,在弱也不是狼可以对付的。

辽军本想追击,却被李元昊提前安排的拒马阵给阻挡了。

这一手是李元昊从宋军手中学到的对付骑兵的招数。

但是,即便这样也没有难住萧惠。萧惠指挥右翼骑兵迂回进攻,成功地击溃了西夏的拒马阵地。

辽国也有重骑兵

大势已去,激战中,李元昊只好带着千余铁鹞子先行突围而出。

李元昊的精心部署终究没有敌国辽军的绝对实力。

如果能听到李元昊的内心想法,他一定恨恨不已,极不甘心。

如果能听到萧惠的内心想法,萧惠说的一定是:“大辽摁死你李元昊,就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

然而就在这时,改变战场走向的意外出现了。

这个意外因素就是天气。

突然间,大风刮起沙尘,遮天蔽日,辽军人马都睁不开眼。

战场真正变成了沙场。

这是沙尘暴。

沙尘暴

习惯在草原上生活的契丹人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沙,极不适应,眼睛都睁不开,更别说在这样的天气下作战了。

辽军的队伍顿时就乱了。

但是党项人却是常和风沙打交道的,这样的沙尘暴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本来想跑的李元昊见状,立刻抓住机会反攻,借助风沙造成的混乱,向辽军队伍狠狠冲杀。

如果能听到李元昊说话,他说的一定是“天助我也!”

这是上天降下的沙尘暴,是真正的“神”的恩赐,甚至连一部分信奉天地鬼神的契丹人都惶恐不安,认为老天爷发怒处罚他们了。

最终萧惠大败,辽军溃败而逃,驸马都尉萧胡睹等多名契丹宗室贵族被俘虏。

李元昊乘胜追击,最终辽兴宗仅率数骑逃出。

第一次辽夏之战,作为大国的辽惨败而回。

而李元昊并非是单纯的莽夫,胜辽之后立刻遣使求和显示姿态。1044年12月,他将萧胡睹等俘虏送回辽国,同时对宋承诺取消帝号,宋夏和议最终生效。

西夏继击败大宋之后,又击败大辽,崛起之势难以阻挡,李元昊彻底在两大国面前打出了西夏的生存空间。

辽、宋、夏三国分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1044年的李元昊无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最后那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李元昊很可能惨败而回,而取胜的萧惠将兵临兴庆府,即便灭不了西夏,西夏恐怕也将继续老老实实地保持辽国附庸的身份。

可以说,这一场沙尘暴改变了西夏的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