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少年时代是水木清华的一名学子。他在清华求学期间,成绩优异,还担任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后来,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并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他曾经说过,“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贪官”,成为了诸多贪官的“阎王爷”,因而被人称为“铁面宰相”。
《汉书·陆贾传》有一句话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意思是在天下安定的时候,要注意宰相的任用与作为,在天下危乱的时候,要注意将军的任用与作为。那么,“铁面宰相”朱镕基在少年时代,又有哪些作为呢?
朱镕基
一、幼年丧失双亲
朱镕基,原名朱长庚,他的父亲是朱希圣。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朱希圣正值年轻,却不幸染上了肺疾,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痨病”。
这在当时是很难医治的,无异于癌症之类的疾病。朱家境况惨淡,求医医不能,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在万般无奈之下,朱家只好为宝贝儿子朱希圣找了一门婚事,希望婚事能够给朱家“冲冲喜”,冲掉新郎身上病气、晦气、妖气。
1927年年底,朱希圣与一位余家的小姐顺利成婚了。婚后不久,余氏便怀上了朱家的喜脉。朱镕基在母亲余氏的腹中孕育着,日渐成长。然而,“冲喜”却不见效果,父亲朱希圣愈发地消瘦了。
朱希圣因为痨病经常复发,每每咳出大量的血块,余氏则挺着日渐壮大的肚子在一旁一边轻拍丈夫,一边长吁短叹。最终,朱希圣没有等到亲生儿子的出生,便因为肺痨疾终。
新婚妻子刚入门没多久,丈夫就匆匆而终。余氏和腹中子朱镕基两人孤儿寡母,如何生存得下去?左邻右舍前面还在可怜遗孀二人,后面可能就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克夫命”、“小寡妇”了。
一九二八年十月一日,余氏终于在湖南省长沙诞下一子,而这一天,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朱家长久阴霾低沉的脸上终于有了笑脸,因为朱圣希早逝,朱家希望朱镕基能够健康长寿,因此取名为“朱长庚”,寓意消灾化难,寿命相长。
朱镕基在一出生时就没有见过亲生父亲,从小就没有体验过慈严父爱的他,在长大之后却有如此大的成就,可谓是“两代背父,后代命大”。
余氏背着丧夫之痛,怀胎之苦,好不容易生下了朱镕基,为朱家继承了“香火”。但是,她若是想要再嫁,就必须留下幼子朱镕基在朱家,而不能携带幼子改嫁。最终,她以牺牲自己的幸福换得了与幼子日夜陪伴的权利。
余氏产子前后正值国共合作破裂之后,我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到处充斥着白色恐怖,兵荒马乱。余氏既要艰辛地操持着家庭的生活,要忍受世俗社会的冷眼,还要时时担心不坏好意者的骚扰……
艰苦的生活使得年轻的寡妇余氏心力交瘁,最后未满三十岁便随着丈夫朱希圣撒手人寰了。而这时的朱镕基,才十二岁。
余氏在临去世之时,将幼子朱镕基托付给了他的伯父朱学芳。朱学芳知书达理,后来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农艺专家。他将朱镕基接到家里后,视为己出,并含辛茹苦地把幼年朱镕基拉扯长大。朱镕基长大后,常常念及伯父伯母的养育恩情,深怀感戴。
由于幼年丧失双亲,成为新孤,朱镕基较为早熟。他为人成熟稳重,待人和蔼可亲,周围人都称赞不已。朱镕基曾经说过,
“我的父亲在我生下来以前就去世了,我的母亲在我12岁时也去世了。我是靠自己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受到教育的。也许这培养了我一种性格,就是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二、儿时扮演“坏人”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省长沙市反围剿失败,便逐渐意识到“夺取大城市”的路线走不通,于是便进行“战略转移”,率兵走进井冈山。
1927到1934年,国共的“围剿”与“反围剿”交战频繁。国民党一直指使湖南长沙对共产党进行“共产共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宣传,连当时的儿童也被这些“火热”的宣传影响到了。
由于国民党“反共”的大肆宣传,那时候的儿童也搞不懂共产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也把共产党当做“坏人”。他们经常玩着国民党与共产党“抓人”的游戏。
游戏的一方,是国民党,按照孩子们的观念,国民党一般被称为“好人”。而游戏的另一方,是共产党,按照孩子们的观点,共产党一般被称为“坏人”。在游戏中,“好人”要去抓“坏人”。
小朱镕基也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但是孩子们经常抢着要扮演“好人”。小朱镕基从小失去父亲,经常被别的小孩子欺负,因此不得不经常扮演“坏人”。
根据朱镕基老家街坊邻居里的老人们回忆——小时候的朱镕基经常与孩子们玩耍,但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孩子们在玩游戏时,都要充当“好人”,而小朱镕基则要当“坏人”。“好人”抓“坏人”的游戏当然是“好人”获胜。
因此每每游戏下来,小朱镕基总免不了被孩子们“抓到”。
扮演“好人”的孩子们在与小朱镕基游戏的过程中,总免不了一番斗打。当几个孩子把小朱镕基压在地下,欢呼着胜利的时候,小朱镕基一点也不服输。哪怕被小孩子们打得浑身是土,到处是伤,他也要爬起来,凭着气势和胆量压倒对方,并把对方打得落荒而逃。
当然,对方孩子的父母往往也会找上门来向小朱镕基的母亲“告状”,家长们纷纷责骂小朱镕基,而母亲余氏则免不了要代为道歉,上门赔罪。
童年的这些经历,使得朱镕基早早地就悟出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懂得了不自强就没有活路的道理,这使得他逐渐养成倔强的性格,也使得他越来越不甘居人下。
可是谁曾想到,这个儿时经常扮演“共匪”、“小共产党人”的朱镕基,长大后真的成为了真正的共产党人。朱镕基走上社会后很快接受了共产党的红色宣传,并积极投身到共产党在学生当中组织的学生运动。
朱镕基的下一代子女玩“好人”抓“坏人”的游戏,共产党变成了“好人”,国民党变成了“坏人”,只是游戏的结果决不能让“坏人”得胜。每当看到这种儿时游戏时,朱镕基总想起自己的童年光景。
三、求学水木清华
1947年,朱镕基以湖南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电机系,并学习电机制造专业。
清华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严谨学风,因此清华大学教学严格、考试严格,而且会频繁地进行口试和笔试,这也养成了学生钻研学问和待学严谨的风气。清华大学的校长蒋南翔就曾经说过,“未来中国的部长、总理,就是要从清华出!”
1947年,朱镕基(左)与郭道晖在一架国民党报废飞机前合影
清华大学教授学生坚决杜绝只给“兔子”或“干粮”,而是“给学生猎枪,这样学生会在社会大森林中杀出自己的天地。”
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与美国求真务实的精神一贯相通,并竭力训诫学生“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的娇生惯养习气,并大力培养能干善干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学生。
朱镕基所在的电机系,属于清华大学的工学院。当时的工学院一共有学生1200余人,学生人数为全校最多。电机系当时的系主任是叶楷,该系共有教师23人,教授8人。
抗战胜利返回北平后,电机系集中力量恢复已被破坏的实验室,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实验室,并新设了电报电话实验室,高压实验室等。
1948年,朱镕基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当时大多数班级都有联盟小组,像电机、机械等大系还有联盟的分部。全校盟员由复员初期仅有几十人,到解放前夕已发展到600余人。
他们也过着地下生活,三人、五人一小组,活跃在全校各社团和每一个系级里,起着骨干和带头作用。他们都是从每次学生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入盟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与考验,不少人又进一步加入共产党。
当时,一个党员带领一个或几个盟小组,一个盟员也分工专责联系一些同学,交上一些朋友。清华中共地下党就是依靠这几乎占全校三分之一左右,总数约七、八百人的党员和盟员,作为清华学生运动的基干。只要一声号召,立即就可以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
朱镕基在求学清华园的期间,功课一直都名列前茅,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聪明”和“勤奋”,深受同学拥戴,并成为了班长。他每年凭借奖学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在毕业之前担当了学生会主席。
对于母校的教育恩情,朱镕基念念不忘。
1991年,清华大学诞辰80周年,当时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访问美国归来之后,为自己的母校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感恩之言:“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身难忘”。
在母系机电系成立60周年之际,朱镕基又以“为学与为人”为题写道,
四十多年前,母校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会‘为人’,然后才是‘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这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哲人已逝,言犹在耳。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学风和革命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献身革命和建设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饮水思源,终生难忘。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清华电机系行年六十,弟子六千,为人为学,人才辈出。值此建系六十周年大庆,敬录章师名言,愿与同学共勉。
四、要求赴朝作战
新中国解放前夕,北京的高校想起了“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国民党当即组织了“清共大队”,准备袭击清华。中共地下组织成立了“护校纠察队”,朱镕基也是纠察队的一员。
朱镕基在参加护校纠察队的同时,还与十来位志同道合的湖南籍同学,一起自主组织了一个小团体——“明斋117室生活小组”,过起“共产主义”的集体生活,学习从解放区传来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勉进步。
与他们同室的张信传同学还主编出版了一份为迎接解放“催花润草”的油印报《晓露》。朱镕基除积极撰稿外,还帮着刻蜡板,给读者复信。这份油印报由于内容新颖丰富,很受校内外同学的喜欢。
1949年10月,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之后,朱镕基即申请入党。朱镕基的同窗好友郭道晖非常愉快地担任了朱镕基的入党介绍人。
朱镕基的同班同学金怡濂也在人群之中参加了开国大典,在一片宏大的新气象里,满怀着向往和憧憬,年轻的他热血澎湃,立志要“把自己所有的才智无私奉献给年轻的共和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泽东主席为了国内建设环境的安定,决定出兵朝鲜。
清华大学的学生也纷纷表示要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朱镕基所在班级的一名同学刘景白写了一张表示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的大字报,朱镕基作为班长,发动了全班的同学在大字报上签了名。这张大字报被贴在大食堂门前,引得全校许多同学驻足观看。
在抗美援朝爆发前后的这段时间里,清华大学的校园里群情激奋。当时的朱镕基是全系第一个向党支部报名要求参军赴朝作战的学生。
当时,社会上存在“恐惧美国的情绪”,朱镕基就作为电机系代表在全校大会上发言,他援引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中的故事,说明勇敢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保卫祖国,革命青年应该不怕牺牲,无所畏惧。
党组织出于工作考虑,没有批准朱镕基的参军请求,而是推荐他为校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当时,大家除了宣传抗美援朝之外,还努力筹备学校学生会换届选举。朱镕基班上的郭道晖同学也推荐了他作为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
消息传来,全班同学特别高兴,班上同学还成立了阵容强大的竞选班子,比如去张贴海报,宣传朱镕基的品德才干。当时的朱镕基也不负众望,竞选演说讲得特别好,非常具有鼓舞性。竞选结果是,朱镕基同学高票当选清华大学第五届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同学金怡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们班同学聚会,还跟镕基同学说,当年竞选学生会主席,我们都是投了你的票的,他笑着跟我们拱手说“感谢感谢”。据说,铭基同学京剧唱得也挺专业的,不过我们都没听到过。”
金怡濂
虽然朱镕基同学最后没有去成抗美援朝的战场,在疆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急需清华大学的才子。
1950年11月,海军提前从清华电机系51届的毕业班中招收了6名同学,电机系里的电力组、电讯组各招了3名,陆建勋、常振铮同学光荣参军,他们没等到毕业,提前半年离开了清华。全班同学和他们照了合影照,带着几分敬仰和羡慕同他们依依惜别。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镕基欣然接受聘任担任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并为经济管理学院辛苦付出17年。朱镕基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再一次告别了他所热爱的母校和学生。
“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实际上,就是不来了。”他说。
“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
“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小结
20世纪80年代,朱镕基被任命为上海市长、市委书记,再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昔日好友郭道晖登门拜访,两人谈起了少年往事。
郭道晖说,朱镕基演讲时出口成章,条理清晰,富有感情,又具有理性、逻辑力量,感染力很强,总能够成功地征服听众,使各种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朱镕基则说,这是在清华锻炼出来的。
从幼儿时代不愿服输,到儿童时代扮演“坏人”,到少年时代报名参军,到成年时代为民服务,朱镕基这一路走过来,既不负清华,也不负中华。
参考文献
[1] 何中石著.《朱镕基传》[M]. 2008年版。
[2] 何新生著.《铁面宰相朱镕基大传》[M]. 1998年版。
[3] 文海编. 《谁主沉浮》[M]. 2000年版。
[4] 唐建光著. 《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M]. 2011年版。
[5] 清华校友总会[编]. 《校友文稿资料选编:第六辑》[M]. 2000年版。
1.文章《朱镕基在清华:抗美援朝,全系第一个报名参军》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朱镕基在清华:抗美援朝,全系第一个报名参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