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黑森林

  网易回来了,易车、58私有化了,而明天(6月18日)京东也要回来了。

  近日京东集团(09618.HK)发布全球发售公开价及分配结果公告。公告称,其发售定价每股为236.00港元,全球发售的股份数目为1.33亿股发售股份,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预期于6月18日上午9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交易。

  这标志着京东将成为目前港交所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如果将京东、网易的IPO计算在内,香港股票交易所的融资额将第二年超过纳斯达克,成为世界上科技公司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交易所。

  港交所正在转型为一个新的科技企业上市中心。

  【1】

  1997年9月,成思危邀请美国花旗成长基金、穆迪公司一起开了个会,认为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条件基本成熟,提出了开办创业板,服务民营企业的“一号提案”。

  那个时候,600多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产业园区在全国各省遍地开花,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7万家。

  同时期A股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仅占3%,完全无法满足旺盛的融资需求。

  2000年,创业板挂牌运营的舆论热潮到达顶点,深圳市长亲自对外放风,小道消息是到处流传。全国的券商、咨询机构、审计中介被被各路公司挤破门槛。

  当时中国风险投资的热潮渐起,深圳仿佛在一夜之间,深圳突然出现了近200家创投机构,大量资金都进入了这个行业。

  万事齐备,只待最后的开板钟声,然而大洋对岸的风云突变却让一切戛然而止。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崩盘,直接蒸发了相当于美国GDP近一半的财富。受此影响,香港创业板指数也从1200重挫至100多点,投资者同样血流成河。

  于是,即将落地的创业板在最后时刻踩下了急刹车,而这一停就是近十年。

  【2】

  开不开创业板?

  经济学家各自站队爆发了持续数年的论战。双方唇枪舌战,而未来却在势如水火的论战中悄悄溜走。

  由于国内投资环境不好,急需资金的互联网公司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绕过禁止外资进入电信增值领域的限制。

  2000年,新浪以创始人王志东离开为代价,成功从母公司拆分出来,以外资“协议控制”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启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曲线救国” 的先河。

  协议控制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外资出钱,分收益,但不管事,保证企业在中国管理层手中。

  有了新浪冲头阵,日后各自独霸一方的BAT都无缘A股:

  2004年,腾讯在香港敲钟上市;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阿里巴巴也在香港上市。

  有了先行者的榜样,后来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为了寻求资金输血,克服了外资政策藩篱,离开最熟悉的土壤,奔赴海外上市的浪潮已势不可挡。

  残酷的股市动荡,尖锐持久的论战,在互联网产业的黄金年代,难产10年创业板到底还是错过了20年来一大批最具活力的企业,失去这些优质企业资源无疑是创业板与中国股民的重大损失。

  监管层的犹豫,投资人的尴尬,互联网企业的迫切,三者相互冲突,酿成了后来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成了“外资”的遗憾。

  【3】

  一号提案十二年之后的2009年,创业板终于开板了,第一批上市企业被称为“二十八星宿”,风光一时。

  创业板的开闸打通了国内股权变现的产业链,先行者们的令人咋舌的高额回报让跟风者如潮水般涌入,10亿规模的基金几乎每周就会成立一支。

  四万亿大背景下,压抑多年的投资洪流终于迸发出来,却一发不可收拾。

  私募股权(PE)迅速发酵成一个不谈就OUT的全民话题。监管层希望借此孵化新兴产业;地方将其视为拉动GDP的利器;企业视其为融资最佳选择;投资者看中其动辄数十倍的回报,有心人更是将其当做资源变现的稳妥手段。

  但这种短时间汹涌而来的“全民PE热潮”却让创业板的股权结构变数增大,管理层投机心态浮动,埋下了公司治理的病根。

  敏锐的媒体就发现创业板的高管们通过辞职进行限售股套现的现象格外频繁。“辞职成潮”、“拿了就跑”一度成为了创业板的热门标签。

  媒体统计,在2009年2016年的7年里,总共有来自480家公司公2327位高管主动辞职。

  浙大经济学院教授杨柳勇研究认为:“风险投资减持退出会显著增加高管辞职套现,原因之一是对公司监督管理力度减弱,二是对公司股票的表现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高管想尽快撤离。”

  据统计,创业板启动后,中国本土风投机构平均退出时间仅为4.13年,远不如美国同行的8.3年。40%的公司在接近解禁一年后就会遭遇风投减持。

  这种情况局面让创业板高管辞职套现愈演愈烈,动摇了上市公司的稳定性以及投资者的信心,助长了市场投机心理,投融资环境急剧恶化,市场长期不振。

  创业板10年时有人统计,千挑万选出“28星宿”中,有高达三分之一股价相对IPO发行价涨幅不足一倍,更有多家企业上市后仍未超过上市首日收盘价,其中6家企业市值比上市之初还缩水了,甚至爆发了恶性造假丑闻。

  2014年后,面对又一波互联网企业上市潮,此时已经开板五年多,市值跻身全球同类第二的创业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微博、京东以及阿里巴巴(二次上市)等互联网企业乃至一些优质实体企业都远赴重洋。

  拖了十年,一再错过,那一年,深交所内一片惋惜之声。

  【4】

  “创业板迟开放会有损失。如果老是不开放创业板,好的公司都跑到海外上市去了!”因为害怕跌倒而不敢放手奔跑的保守思维,让厉以宁当年的预测可以说基本成为现实。

  失去了好的公司的股市却陷入赌场般的困局,投融资功能紊乱,最终错过好公司,形成了恶性循环,一直到今天。

图源:雪球

  创业板开了,资本乱象并没有好转,于是就有了科创板,还有了《新证券法》。

  但是科创板刚开,市场就像故意为难我们日夜操劳的监管层一样,连续爆发了康美、康得新等一连串股市造假大案,动辄百亿三百亿。

  如何处理这些造假者,就成为市场未来信心的来源。

  可惜,当造假金额少得多的瑞幸咖啡必须从纳斯达克退市的消息传来时,康美却因为区区六十万的罚款与无须退市的处理结果,神奇般的涨停了。

  康美涨停了,人们对A股的信心却分明又跌落了谷底。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