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对读者来说,武志红可能算得上当下国内心理学家中,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多年来,他一直与公众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为心理学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
但与此同时,他的理论和主张也引起过很多争议。比如,在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看来,认为他过度夸大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有过度诠释的倾向。
最近,武志红出版了新书《巨婴国》,其中对中国人的种种心理问题做出了他自己的一套系统阐释。借此契机,书评周刊专访了武志红。请他谈谈他的巨婴理论、“原生家庭”、心理治疗的理解。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张婷
1
打破“巨婴”循环,在关系中把爱活出来
新京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中国人都是“巨婴”这个心理学概念的?
武志红:我在2012年底看电影《1942》时,第一次形成了“巨婴”这个概念。电影中的军需官去妓院,老鸨给他安排了“东家”17岁的女儿。这个肥头大耳的军需官大剌剌躺在床上,要女孩像个老妈子一样伺候他。那个军需官的形象,让我脑子里跳出了“巨婴”这个概念。
中国人的心理发展处在婴儿期,这不是特别的认识,在精神分析学界,这是共识。我们中国人的“吃”非常发达。按佛洛依德的分析,1岁之前是“口欲期”,婴儿用嘴探索世界,他所有的快感都来自于嘴,嘴是最发达的。我们的“吃”这么发达,就是我们身处巨婴国最强有力的象征。
但这个认识一直处在笼统抽象的理论阶段,当我看《1942》的时候,那个镜头让我对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思考全都串起来了,而且特别具体。
新京报:如果请你简单概括《巨婴国》的核心理论,你会如何介绍?
武志红:简单来说,成年婴儿都是巨婴,由成年婴儿组成的国度就是巨婴国。
婴儿和巨婴都有三个基本的心理特点:共生、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共生的表现就是大家庭、集体主义、你我不分。全能自恋就是一切都得听我的,都得按照我的来,不按我的来不如去死。偏执分裂就是极端。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这些特征,那你就是巨婴。
电影《1942》剧照,军需官董家耀与老东家女儿星星
新京报:就你的观察来看,你认为所有中国人都是“巨婴”吗?如果说“巨婴”的形成跟原生家庭有关,国外也有很多不完满的家庭关系,其它国家有没有这种现象?
武志红:我认为所有中国人,或多或少地,都有巨婴症。巨婴心理是共有的,其他国家也有,但不像我们这么严重。因为中国人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我们特别擅于压抑自己。
其他国家像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现象。从世界来看,英国、美国社会是整体心理发展比较成熟的社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是活力比较强,但理性发展弱。
《巨婴国》
版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人要走出“巨婴”心理的解药是什么?
武志红:我写《巨婴国》的目标,是解释中国人种种心理问题的形成机制和表现。我不敢说能解决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这太自恋了。但另一方面,如同尼采说的,当你知道why的时候,你就不需要问how了。
我书里也提到过破解这个“巨婴”链条的办法,最可行的是从婚姻关系入手。“巨婴”的形成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们的婚姻关系中很少有高质量的爱情,妈妈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支持,没办法有足够的心理能量看到婴儿、照顾婴儿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高质量的两性关系、婚姻关系,“巨婴”的链条就可能被打破。
从自身来说,我们要建立起“核心自我”,允许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能量流动。怎么去建立“核心自我”?要在关系中把爱活出来。一个孤独的婴儿(巨婴)作为一个孤独的能量体,他(她)会觉得自己的能量都是黑色的。但一旦两个人建立起关系,两个人的能量就被联系在了一起。这时候能量被照亮,黑暗的活力就变成了光明的活力,破坏力就变成了热情、创造力和生命激情。
2
抑郁症一直很多,只不过我们刚开始重视
新京报:你对儒家一直有很多批评,你是否认为儒家的礼教观念是造成中国人压抑的一大原因?
武志红:我提过“中国式好人”这个概念。这个“好”可能让社会看起来比较平和,但没有意义,因为都是假的。真实的好,必须在关系中得到滋养和确认。儒家的东西会令我们活得很压抑,它把活力视为敌人,把自己内在的需求视为是有罪的。所以要用外在的一套礼仪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要求我们听别人的。比方说,“孝道”要求孩子听父母的,年轻人听老人的。这非常要命,因为我听你的话就意味着我被你杀死了。实际上,“孝道”是用来保证父母的全能自恋的。当“孝道”被树立的时候,就意味着父母可以对孩子为所欲为,他们怎么做都是对的,都是爱孩子,这就是问题。
儒家实际是对巨婴的一种解决方案。因为巨婴战斗力太强,破坏力惊人,如果大家都不压抑,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来,社会就会大乱。用儒家来约束,社会就会看起来比较平和。但同时也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人在其中会活得很虚假。所以它不是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在关系中把爱活出来。
《心灵的七种兵器》
版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4月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前段时间大家关于“空心病”的讨论?
武志红:“空心病”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可怕,实际上中国人一直都如此,不是什么新现象。你可以用《一代宗师》里讲的“面子”和“里子”来理解“空心病”。中国人从来都是只有面子,没有里子;或者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结果就是只争一个表面上的好,但是自己内在的里子是空空荡荡的,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用心理学的另外一些术语来讲,就叫“真自我”跟“假自我”。中国人一直讲究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要听话,要孝道。这些东西都变成你不能做你自己,你不能尊重自己。你的感觉就是,你都在为了别人的要求和期待活着,没有为自己活。你就会发展出一个假自我,内在的感觉是空空荡荡的,会有一种不存在感。
《七个心理寓言》
新京报:最近几年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关于抑郁症的讨论越来越多。身边受抑郁症困扰的朋友也似乎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武志红:不是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抑郁症是一直都有的。只不过以前我们没有意识到,讨论的不多,现在被谈论的越来越多而已。我之前在文章里也写到过,我母亲的症状就是很严重的抑郁症,她经常难受的躺着一动都不能动。但是她当时没有去寻求心理帮助,也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家对抑郁症越来越有意识,越来越重视,这是好事。
新京报:你研究生时曾患抑郁症,还影响到学业导致延期毕业。后来你提到你的抑郁症自愈了,它是如何自愈的?你是否认为让抑郁症自己疗愈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武志红:我意识到自己的抑郁症,然后我会很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情绪,就跟那个抑郁的感受待在一起。过了差不多两年,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心里各种情绪像是能够流动起来了,最终抑郁的感受像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流向了大海。
但是我认为这种自愈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我是有“核心自我”的,我的自我并没有被抑郁撕裂。这个“自我”足够容纳那些抑郁的感受,所以能够有空间让它存放,最终让它流动。但很多人的自我是容纳不了那些抑郁的,或者干脆就没有自我,那就需要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并且我回头来看,虽然我那时候是自愈了,但假如我去找心理医生,就能够从抑郁症中(认识)出来更多的东西。
3
我们对“原生家庭”的重视远远不够
新京报:随着大家对心理学的关注增多,很多年轻人会开始反思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由此产生一种声音是对父母有很多批判甚至怨恨。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已经有十几万人。有些批评认为,你的理论过于强调“原生家庭”,而事实上人的成长过程不可能只受“原生家庭”这一个因素的影响,就算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有不恰当的地方,孩子成年之后也应当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责怪父母。你如何看待这种批评?
武志红:我看过类似的评论,我的印象是大多数做出如此批评的心理学家,都是在学院里、象牙塔里做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我做的更多的是临床心理学,我的关注点在一线的心理咨询。从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国人对原生家庭给我们心理造成的影响,认识得不是太多,而是还远远不够。
我07年写了《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其中系统地讲了原生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才渐渐得到重视,到现在也不过九年。在此之前,网络上、媒体上充斥的全都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孝道最大这样的论调。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是那个戳破“皇帝的新衣”的小男孩。
《为何家会伤人》
版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7月
新京报:有种声音认为,就算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有过错之处,但以他们当时的经济、文化、心理水平来说,“他们已经做到了能够做到的最好”。
武志红:我很赞同不应当埋怨父母,我的文章和书籍里,从来没有一个字教唆大家对父母产生埋怨和憎恨。我也不相信什么“已经做到最好”这种说法,事实是我们也不知道父母是不是做到了最好。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要区分“想象”跟“现实”。你在自己的想象层面,可以释放所有的情绪和想法,但不要在现实中用语言或行动去跟父母表达怨恨。我自己的解决办法是,活在当下,对一切说“是”。当你真正活在当下,你就能真的承认和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放下过去别人对待你的方式,认识现在的自己,接纳现在的自己。
新京报:最后想请您谈谈对“心理治疗”的看法。如今有两种倾向,要么把心理治疗奉为万能的灵丹妙药,认为它能解决一切问题;要么把它贬为忽悠人、治标不治本的安慰剂。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态度?
武志红:我常说我赞同“科学态度”,但我不赞同“科学主义”。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很多怀疑跟“科学主义”有关,好像你一定要用实验的方法去确证,这个理论才有意义。
很多科学主义的实证方法是从物理学里发展出来的,然后我们用这些方法去套每一个学科,套不进去就说这门学科不是科学,这不是开玩笑吗?心理学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它很多时候是在人性本质上去做工作。不管别人怎么怀疑,我相信心理学,相信心理治疗。尤其是对一个长期从事一线咨询的心理治疗师来说,从人的体验和感受上,你会很明显的知道心理治疗是有效的。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同样是验证理论的标准。
在心理治疗上,我认为药物是治标不治本的。对暂时缓解症状、改善情绪,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心理治疗还是要从心理上、人性上去解决问题。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
▼
▼
▼
直接点击 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购买《节气作业手账》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
1.文章《(董家耀)董嘉耀老婆》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董家耀)董嘉耀老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