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世“维世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04 13:37 19次浏览 财经

文/吟古

孙维世,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位才华横溢的新中国人民艺术家,一位叫周恩来邓颖超爸爸妈妈的“红色公主”。她的生似迎风傲雪的红梅,她的凋零却如风扫棠花落,给西花厅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与哀思。

一、一声“周爸爸”结下一生情缘

说起孙维世叫周恩来“爸爸”的渊源,还是要从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说起。1913年1月16日,孙炳文参加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刺杀袁世凯的行动败露,遭到通缉,只能偕妻任锐乘火车潜回四川老家躲避。

◆朱德(左)与孙炳文(右)在四川泸州。

1916年,孙炳文经好友介绍,结识了当时的护国军将领朱德,两人一见如故,英雄相惜颇有相识恨晚之感。1922年9月,两人怀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同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考察学习,而此时的孙维世才刚刚一岁。10月,孙炳文和朱德在德国柏林,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孙、朱、周三人的共同理想,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情同手足。

1924年,周恩来奉调回国,次年即将孙炳文调回黄埔军校、协助做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1926年初,孙炳文在广州和周恩来秘密接头,就怀抱着5岁的女儿孙维世,让孙维世看身后有没有可疑人的跟踪。见面后,他们坐下来谈话,这个机灵的小姑娘就给他们放哨,打那时起,她一直叫周恩来“周爸爸”。所以,后来人们戏称孙维世1926年就参加革命了。

◆孙炳文

1927年,在广州担任北伐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的孙炳文奉命前往武汉,当他绕道经上海时,正赶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遭巡捕逮捕,旋即被押至国民党总司令部特务处,三天后,由蒋介石密令,在龙华惨遭腰斩。

孙炳文壮烈牺牲,妻儿离散。周恩来、邓颖超异常悲愤,在随后的近十年里,四处打探孙炳文的妻子任锐及其子女的下落,却始终未和她们取得联系。

◆年轻时的孙维世。

在周恩来寻亲未遇的十年间,孙维世也已由当年那个天真孩童,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成为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一名演员。孙维世扮相秀丽,加上她良好的表演天赋,出演了多部影片。在上海的演艺生涯中,孙维世认识了左翼文艺界明星赵丹、白杨等人。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造化弄人,在这里,孙维世还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有“中国话剧皇帝”盛誉的金山,也认识了当时还叫蓝苹的山东姑娘江青。

◆周恩来在武汉。

1937年,淞沪抗战开始后,孙维世母亲任锐得悉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经过再三考虑,认为还是把子女送进革命大队伍里为好。于是任锐暂时停止了孙维世的演艺生涯,让22岁的长子孙宁世带着16岁的妹妹孙维世,从上海乘船前往武汉投奔周恩来。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周恩来当时不在,他们向办事处工作人员提出去延安参加抗日的要求,结果孙宁世被留下,孙维世却因年龄小被拒之门外。倔强的孙维世站在办事处门外,放声大哭不肯离去,正当兄妹二人不知所措之际,刚巧周恩来从外面归来,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孩,周恩来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为他放哨的小丫头:“你是小维世呀,我是周恩来,是你周爸爸啊!孩子,你们受苦了。”孙维世就这样幸运地留在了办事处。

当得知孙炳文罹难后,孙家上下生活艰难,儿女离散各处时,周恩来深为孙炳文一家的不幸遭遇叹惜,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抚养烈士的遗孤,为了死者,也为了生者。邓颖超理解周恩来的心情,她看到孙宁世已经长大成人,可孙维世还稚气未脱,便拉着她的手笑着说:“维世啊,你就当我们的女儿吧!”后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给任锐写了一封信,征求她的意见,任锐欣然同意。就这样,孙维世成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义女。而乖巧的孙维世也非常尊敬周恩来和邓颖超,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经常去看望,或住在周恩来的家里。孙维世的出现,给这个二人家庭带来了难得的欢乐。

◆1938年夏,周恩来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

不久,周恩来又将任锐请到武汉,将她们母女一起送到延安。一起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又一起转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母女同为同学,在延安成为一段佳话。在抗大,孙维世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年仅17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周恩来两次苏联之行,都有“小棉袄”孙维世相随

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做报告,途中坐骑突然受惊,将他摔下马来,造成右臂骨折,不得不前往苏联接受治疗。此时已是中共党员的孙维世依依不舍地到机场送行,她用手扯扯站在周恩来身旁警卫员刘久洲的衣角,悄悄说:“你替我跟爸爸说说,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苏联。”一贯严于律己的周恩来一听,立即严肃地说:“我去苏联治病,是中央决定的,主席批准的,你怎么能说去就去呢?”这时,同来送行的一位同志在一旁听了,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接过话茬说:“维世呀,如果你真的想随爸爸妈妈去苏联,那你就骑上马去找毛主席,忍怕还来得及呀。”

性格率直的孙维世一听,飞身上马,直奔毛泽东的窑洞,径直闯了进去。毛泽东等孙维世说明来意后,二话没说就提起毛笔写下“同意孙维世去苏联”几个字,然后停下笔,用他那浓重的湘音嘀咕着:“同意你去苏联做么子呀?”心急火燎的孙维世顺口回答:“学习,去苏联学习嘛。”毛泽东又笑了,欣然同意,提笔在“苏联”两个字后边加上“学习”二字,然后署上大名——毛泽东。

孙维世未等墨干就拿上纸条,冲出窑洞,飞身上马,跑回机场。这时,飞机的引擎已经发动。孙维世跳下马,扬着那张纸条,高喊着“主席同意我去苏联了”!说罢飞快地登上了飞机。

◆1939年8月,周恩来在莫斯科治病期间,同任弼时等人合影。前排左起:孙维世、邓颖超、任弼时、蔡畅,后排左起:周恩来、陈琮英、张梅。

在苏联期间,孙维世先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的表演系和导演系读书,各科目成绩都很优秀,这为她后来的新中国话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9年,任弼时与邓颖超、陈琮英、孙维世在莫斯科合影。

1946年9月底,孙维世和林伯渠的女儿林利、李立三夫人李莎一起回国,来到延安,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周恩来邓颖超。

1949年,她随军扭着秧歌进入解放了的古城北平。就在这一年,母亲不幸病逝。在维世丧母的日子里,周恩来夫妇给了她最大的慰藉,还找到了与孙维世失散多年、寄养在姨父母家的妹妹孙新世,让两姐妹得以重逢。

◆1950年,周恩来与孙维世在莫斯科。

继1949年底毛泽东出访苏联后,1950年1月,周恩来也紧随其后,为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来到苏联。有幸的是,孙维世因有不错的俄语基础在访苏期间担任俄语翻译,与师哲等一起,承担中苏领导人之间的重大翻译和中苏签约的文件翻译任务。1月的莫斯科,天气极冷,有孙维世在身边,周恩来感受到了女儿“小棉袄”般的温暖。

◆孙维世与养父母周恩来、邓颖超。

远在北京的邓颖超,也是念女心切。1月18日这天,当年重庆红岩村老房东托人给邓颖超带来红岩本地生长的水仙花。水仙花正值花季,清香扑鼻,邓颖超十分珍惜和喜欢。睹花思人,邓颖超决定分享并送上祝福。1月21日,在给周恩来的信中特地写道:“特寄三枝给你,望分一枝给女儿,把我的想念和祝福托花儿带给她!……女儿未出我所料,我很高兴十年后她能在莫斯科有助于你的工作,虽然这次没有我。”孙维世得知后倍感喜悦和温馨,这是生母离世后,还有一位远方的妈妈在无时不刻地惦念着自己。

三、两场不比寻常的婚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像所有的慈父母一样,周恩来夫妇,尤其是邓颖超对孙维世的婚事也很操心,为她张罗对象,只是这位女儿在对待自己的爱情问题上,和许多叛逆的儿女一样颇有主见,这让周恩来邓颖超感到生气又无奈。想到天下父母大都如此,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几经曲折,那个曾在上海就已相识的金山最终成了孙维世的丈夫。

◆孙维世与丈夫金山。

1950年10月14日,孙维世和金山在北京青年宫举行结婚典礼。会场上孙维世苦苦搜寻等待着,当她看到“妈妈”出现时,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邓颖超告诉她,“爸爸”很忙,不能来参加婚礼,但给她送来了一件礼物。邓颖超当面打开了一个小纸包,很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都很有兴趣地围上来观看总理爸爸的不凡礼物。令众人都意想不到的是,纸里包的竟然是一本刚刚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严于律己的周恩来,将自己对女儿未来生活的千言万语都包含在里面了。

和周恩来严父的形象有所不同,邓颖超则更像一位慈母。后来孙维世的婚姻因丈夫金山的严重错误发生裂变时,母女的促膝之谈,给几近绝望的孙维世带来了新的曙光。邓颖超说,金山的错误是严重的,党组织批评过他,可惜没引起他的重视。但他很有才干,为党做过不少工作,今后还要工作。作为他的妻子,对于这种情况,心里难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拉他一把。在这种时候,妻子拉他一把,会给他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这样才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正确态度。正是在邓颖超的教诲和引导下,两个渐行渐远的人再次走到了一起。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孙维世做了周恩来、邓颖超的女儿后,始终记得这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1950年8月8日,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日。结婚25年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银婚”,孙维世打算为父母搞个简朴的银婚纪念,就偷偷地准备着。

◆1950年周恩来、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

孙维世悄悄做了十几朵大红花,其中有两朵最大。这天,她在周恩来外出后,悄悄让邓颖超按照当年结婚时的着装穿上白色旗袍,再戴上一朵大红花。中午,待周恩来一回到西花厅,孙维世就迎了上去,突然从身后拿出那朵大红花,不由分说地戴到周恩来胸前,又把他和已戴上大红花的邓颖超拉拥到一起,让他俩互相挽起手臂拍照。直到这时,周恩来才恍然大悟:“维世是给我们做银婚纪念来了!”这时,只听孙维世高声宣布道:“现在,我爸爸妈妈银婚纪念活动正式开始!放音乐!”周恩来的行政秘书何谦一听,立即打开留声机,放起了陕北情歌《兰花花》的唱片。那高亢激越的歌声一起,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等人都拥了出来,包括孙维世在内的所有女性胸前都戴上了红花,成元功还拿着照相机,跑前跑后地为他们拍照。乐得邓颖超笑着说:“我们结婚的时候特别简单,这下倒热闹,导演维世算是给我们补上了婚礼!”周恩来、邓颖超这对老夫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四、封封家书,见证母女情深

从1954年到1958年,已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的孙维世和丈夫金山,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先后推出《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红色风暴》等引起剧坛轰动的优秀剧目。

1958年,过度的劳累和长久的精神压抑,终于把孙维世累病了。病中的邓妈妈得知爱女病后,立即到医院探望她。作为母亲,她了解自己的女儿。女儿才华横溢,却有时显得不够坚强。虽然平时她已多次对孙维世说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有经受曲折磨难的精神准备,万不可以认为今后的道路会一帆风顺。”现在女儿得病住院时,她觉得应再次提醒女儿,让女儿振作起来,她给孙维世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闺女——维世:

仓促地看了你,未能尽所欲言,回来后总不能释怀!说真的,在你的病未痊愈以前,我是不能放心的!亲爱的维世!你必须认识你所害的病的性质……衷心的望你能重视我的话,祝福你早日痊愈健康!

你爱的爱你的妈妈手书

1958年4月24日

◆邓颖超与孙维世。

孙维世接到邓颖超的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既为老人家给她的慰藉感到高兴,又对老人家在病中来探视感到不安。4月25日,她写了一封信给邓颖超,对两位老人家的关怀、鼓励、教诲表示谢忱。接到孙维世的信后,邓颖超于4月28日又给孙维世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闺女——维世同志:

上次写给你的那封信,是我病后第一次试笔写的。信发出以后,我一直担心,是否我的忠言,使你会感到逆耳?今天早晨我看到你在廿五日给我的回信,给我带来了异常的欣慰!昨天一早,我就给你们的医生——沈大夫通了电话,知道了你的近况,体温有了显著的好转……在我和医生通了电话不久,接到了你的爸爸从南方给我来的电话,他头一件事就是问到你的病好些吗?我把去看你、给你写信、劝你不看书,医生告诉的你的近况告诉了他……廿年来,我们老两口,对于你的感情和爱,是从多方面结合着的。我们和你之间的真挚无间的父母女儿之间的高尚的感情和爱,对于革命烈士遗孤的责任感和爱,前一辈的共产党员对后一辈共产党员的同志之爱,对于一个女的青年艺术工作者的爱护,以及对你的一些长处的喜爱,加上廿年的时间和我们与你之间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发展的感情和爱,总之是多方深厚的,正如你说的亦是高尚可贵的。对彼此,不仅仅是一种安慰,更重要的是一种鼓舞的力量——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你同意吧……

不尽欲言,就此打住笔,吻你!

你的妈妈超书

1958.4.28

封封家书,“字字见母情,行行显慈意”。 也让我们感受到邓大姐超越血缘、超越代际,对病中女儿那种至真至纯、至笃至厚的牵挂、慈爱、深情和博大。

五、海棠花谢

◆邓颖超与孙维世的女儿孙小兰。

在母亲的关怀下,孙维世的身体逐渐康复,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她的艺术世界中去。然而,这种创作的激情却戛然止步于一场席卷中国的风暴。先是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大哥孙宁世1967年9月被迫害致死,紧接着12月丈夫金山又莫名入狱,次年3月孙维世也以“苏修特嫌”的“罪名”被捕入狱。孙维世被捕后,周恩来曾派人四处调查,竟然没得到任何消息。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也屈死狱中。孙维世的死,使周恩来十分震惊,他不忍告诉邓颖超。这位在“文革”中为了维护大局,对许多事情隐忍在心的国务院总理终于愤怒了,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挥笔批示:“(孙维世)自杀或灭口,值得调查。”“应进行解剖化验,以证实死因。”然而,孙维世的尸体却已被连夜火化、焚尸灭迹!

女儿的死终究没能瞒过久经风浪的邓颖超,丧女之痛让她心如刀割,但她却表现得相当顽强。当1975年金山出狱后知道了孙维世死讯,痛不欲生急于寻找妻子的骨灰时,邓颖超对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维世冤死,终有云开雾散昭雪时。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孙维世冤死19年后,1987年,邓颖超给因病住院的著名演员于蓝同志写了一封信。信的末尾署名用的是“被维世称作妈妈的人手书”。她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这个世上,有一个叫孙维世的女儿曾经来过。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