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朗香教堂平面图分析

2023-03-04 13:37 23次浏览 财经

朗香教堂生成的哲学过程

凡是对勒·柯布惜耶有点认识的人,当看到朗香教堂时,是无法想象出这一教堂竟然出自柯布惜耶的手。于是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朗香教堂时如何产生的?

“我们的现代生活,……曾创造了自己的动:衣服、铅笔、电话办公家具等”柯布西耶不仅看到机器和机器产品的优越性能,,而是将机器提升到道德、情感和美学的的高度。他写道:“每个现代人都有机器观念,对机器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被我们日常所证明,它是一种赞赏一种感激”对工业化时代的兴奋与满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是无法想象如此一个现代建筑的旗手,会设计出这样一个建筑,因为二战的柯布西耶对工业化、信息化、理性主义抱有的信念,对西方社会的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然而二战时期,柯布西耶目睹战祸之惨烈,朝夕与乡民工业者和其他下层人士为伍,无数建筑物化为灰烬,文明的欧洲中心地带,相隔20年掀起了 两次空前屠杀,人性在哪里?理性在哪里?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有什么用?人类的希望在哪里?柯布西耶目睹惨祸,无法逃脱,无法逍遥,过去的信念不得不破碎。

任何科学都是由哲学指导,哲学起到的是大方向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家,他向那个方向走,能走多远,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其经历密不可分,战争前柯布西经历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喜悦,于是他为机器时代而感到无限的喜悦,他崇拜机器美,并主张向飞机、汽车等机器学习,颂扬理性,所设计的建筑都充满了理性。

然而,战后他经历了机器时代带来的战乱,他对机器时代的信念不得不破碎了,有原来的确信变成怀疑。“哪扇窗子开向未来?它还没有别设计出来呢。谁也打不开这扇窗子。现代天边乌云翻滚,谁也说不清明天将带来什么。一百多年来,游戏的材料具备吗?这游戏是什么?游戏的规则又在哪里?”柯布西的战乱经历改变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再称颂理性,相反,更多地显露出非理性,反理性的倾向。

人的经历塑造出人的世界观,这些指导着人的行为。哲学观的转变使得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从哲学的思想层面上讨论朗香教堂的生成,下面我们在从量变和质变这层面上探讨其生成过程。

量变产生质变,质变来源于量变。只有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产生质的变化。而朗香教堂的生成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柯布西耶生前说了和写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话语,然而就是他本人也不能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得和清楚。在朗香教堂建成几年后,柯布西在朗香,还很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里想出这一切来的呢?”

“一项任务定下来,我的习惯是把它存在脑海里,几个月一笔也不画。人的大脑有独立性,那是一个匣子,尽可能往里面存入与问题有关的大量资料信息,让其在里面游动。

朗香教堂那奇特的大屋盖的灵感来源于螃蟹与飞机,1947年,柯布西耶在纽约长岛的沙滩找到一只空壳螃蟹,发现它的薄壳坚硬到连他站上去也不破,于是他就把这螃蟹壳收集到“诗意的物品中”,这是朗香教堂的屋盖由两层薄薄的钢筋混凝土板合成,中间的空当有两道支撑隔板,柯布西耶的一幅草图这种方法是仿制飞机的机翼的结构。

朗香教堂三个3个竖塔,上端并着侧高窗,天光从窗孔进入,循着井筒的曲面折射下去,照亮底下的小祈祷室,光线神秘柔和,这一灵感来源于1911年柯布西耶参观罗马建筑,发现岩石中挖出的祭殿的光线,是由管道把上面的天光引进去的,这被柯布西耶称为“采光井”。

朗香教堂的墙面处理和南立面上的窗孔开法,与柯布西1931年,在北非所见 的民居有关,摩扎比人的后墙窗口朝外面扩大,形成深凹的八字形,自内向外视野扩大,自外边射进室内的光线又能分散开来。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向上纵起,其余部分东高西低,造成东南两侧轩昆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也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面雨水全部流向西面的一水口,经过伸出的一个泄水管注入地面水池,这个造型奇特的泄水管也有其来历,这来源于美国一个水库坝上的水口。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大师创作,也是来源于平时的细微观察和用心积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建筑创作于文学、美学等一切创作一样,过程及其复杂,一个好的构思来源于平时的量的积累但我们无法也不需要将每一个来源都分析出来。我们需要的是看到大师们是怎样从深广厚实的信息资料积蓄之上灵感迸发的,明白灵感也是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

从朗香教堂的历史背景到基址分析

朗香座落于一处战略要地。古罗马人连接朗格勒城与莱茵河的古老道路就曾穿过位于山崖下的贝尔福山峡。如今这条路则将巴黎和瑞士的巴塞尔连接在一起。在高卢人占领期间,据说罗马人曾将此地作为他们的防御要地之一,而“朗香”这一名字可能就有“战场”的意思。大约在这一时期布勒芒山上建起了一座非基督教的神殿。稍后,在公元4世纪,在同一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圣殿,以示对圣母玛利亚的敬意。由此,此处成为了宗教崇拜场所。在布勒芒上建教堂的首次记录是13世纪。此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方朝圣之地。传说还在此处发生过神迹。18世纪,山谷修建了一座礼拜堂,地点在今天的朗香村庄。山上的教堂因而被命名为高地圣母教堂,好让它与教区的礼拜堂区分开。这里的朝圣集会在法国人和德国人终止彼此的敌对行为后很快达到鼎盛;1873年9月8日,3万名朝圣者从法国和德国聚集到这一教堂。

“朗香?与基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的对话。”“在山头上我仔细画下了四下里的天际线,现在这些图不见了,丢失了,他们是不受拘束的,是具有建筑学特征的,是在造型领域的视觉呼应。”由此,“根据基址和项目任务书,构思概念诞生了,游移着,徘徊着,寻找着它的特性。”可以说,勒与基址的对话时从天际线开始的。当勒登上布勒芒山时,他极目远望“四下里的天机子安”,天际线由此被他融入到他最早的教堂方案中。勒显然臣服于基址上孚日山麓丘陵的起伏山坡与从侏罗、索恩平原直到朗格勒高原的无垠开敞景观之间的对比。是勒对小山老教堂的草图,由于勒一开始所画的天际线草图不见了,但是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老教堂与现在的朗香的天际线。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条天际线比较相似,老教堂突起部分就好比现在朗香的主塔。

布勒芒山周边铺展开的是一大片广袤的绿色地貌,其地形微微起伏,往西式朗格勒高原,往北是延绵的孚日山麓丘陵,往东是贝尔福山峡,往南和西南可以主要分辨出侏罗、索恩平原,小山高500m,两侧有很多树,两条上山的通道从中大通,一直到山顶终结,圆形的山

头形成了一块高地平台,而这成为教堂的基座。建筑基座在小山顶部,主要人流来自黄色框两处,对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勒所选择的上山路线,是南、北向的这两条路线。

生成构思

朝圣者来源方向决定了上山的路线,那么整个基地的大布局最初是怎样确定的呢?在构思始端,勒就有意将这座教堂做成一个接受器,是圣母的耳朵,圣母聆听着朝圣者们的祷告。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教堂的平面图形状就像一耳朵,也像是一个铃铛,它接受着来自东面的户外小礼拜堂的祷告。太阳从东方升起,东方对宗教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户外小礼拜堂就选择了东面。而小礼拜堂的界限是有教堂、东北面的由老教堂的砖块砌成的金字塔和东南面的朝圣者住所围合而成,形状呈现一个钟形。是勒早期的一幅草图,教堂就像耳朵,教堂的东面是一个覆盖着三边的大月牙形,这标志着一片巨大的空地的界限,设计这片空地正是用来接纳成群结队的朝圣者的。朝圣者祷告之声就像通过金字塔和朝圣者住所的喇叭状界限聚集到教堂中,即圣母的耳朵中去。

可以看到,两条曲线朝外打开,一条朝南,另一条朝东,由这两处凹出形状界分出的空间又被两条以钝角相交的直线围合起来。北边和西边就这样涉入方案当中,图形看起来似乎要把背靠着北向和西向,以便朝南朝东敞开。从这里可以看出,勒将这一建筑的重点放在东和南面。在勒的早期草图速写本中,在同一页上还出现了教堂各塔楼顶部的半球形准则以及为此作的采光构思图。同时还显现出在塔德垂直墙面上贯通的开口。还有就是东立面草图,在这个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东立面的主要构成元素,厚厚的屋顶挑出,屋顶下形成了一个户外小礼拜堂,南面是延伸的南墙,北面是一个粗大的结构支柱,一条弧形梯缠绕着支柱而上,东墙上标志处唱诗班席、圣母塑像(可以看出此时勒已有讲塑像放于一个室内外都能看到的位置的构想)和祭坛的大概位置。南墙和东墙之间有着一个隔断,是东门的位置。整个草图中,最终方案除了支柱和弧形梯有所改动外,其它地方都没有怎样改动。从这幅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朗香在最初构思到最终落成,没有太大的改动,这可能是勒的一个习惯,喜欢在接到任务后收集大量资料,资料在脑海中整合着,酝酿着,等到在脑海中有了一定的方案再画出构思草图,而这些草图往往和最终方案没有太大的改动。

这个时候,朗香教堂的主要构成元素都表现出来了:半球形塔、弧形的东南墙、组成钝角的西北墙、厚厚的屋顶、东南角的支柱。

在1950年6月9日第二次参观基址期间,勒勾画了一系列草图稿,这些草图揭示了最初的构思概念是怎样逐渐成形的。其中一些描绘了建筑的平面,另一些则图解了两个主要里面:南立面,为接待香客而设计;东立面,设计出来以供信徒聚集参加露天弥撒仪式只用。

南立面有弯曲的墙构成,在整个墙面上散布贯穿着不规则的开口。立面靠近东面靠高一些,其顶部是构成蓬盖得一个隆起体块。蓬盖由一座从整座建筑上冒起的圆柱状高塔撑起。而入口紧贴在这座高塔和墙壁之间。它被界定为体块上的一个小裂缝。

速写薄上解下来三页稿纸显示了勒为把南立面和东立面连接起来所做的解决方案:第一个包含了一个锐角转角;第二个中包含了一处悬挑,通过它,将南立面墙壁向东延伸,以便形成一条很高的竖向线条。在东南角有一个锐角转角,使东南角显得很厚重。而方案二,显得轻盈多了,而且重东南角的透视图看,方案二能减轻蓬盖得厚重感觉,强调了此处南墙渐变而成的竖向线条,教堂主要朝向是东南角,而这一解决方案中的东南角,是建筑更能向东南方张开,就好像是在召唤信徒,吸引着朝圣者。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到为什么勒为甚么会选择第二种解决方案。

从建筑平面可以看出,此时,勒把任务书里规定的三个小祈祷室纳入进来,三个小祈祷室分别有西、北墙的端头卷曲起来形成,三个的朝向都不同,向北、想西、向东。而且此时的信徒坐席是一侧摆放着,勒在这里引入了非对称原则。在东墙的一处开口,放置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塑像,室内外都能看到这一塑像。而南墙和北墙的窗开口处也做了大概的标记。这显示出大体方案已经确定了。

在1951年1月底,这个初步设计方案摆在了宗教艺术委员会的前面。经过商讨,教堂东面屋盖被置于椭圆形断面的支柱上,这种“帐篷桩”式的解决方法让勒不满意,因此他在最终方案里通过给支柱罩上一层断面很宽的外壳。提高了立面的可塑性。从而美化了这个不可缺少的结构支柱。曾有一片月牙形的混凝土开阔平地被安插在东边,以便划出户外小礼拜堂的边界,同时通过创造以祭坛未中心的某种圆形剧场来接纳信徒。由于财政原因以及为了维护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这一构想未能付诸实施。取而代之的是就着地形创造了一片“天然的”休憩空地:在东北部的朝圣者住所标志着休憩空地的外围点。勒曾经希望在北侧矗立一座教堂钟塔,并沿轴线方向来排列次入口侧门。它有六面体金属构架构成,用来充当那些从原来教堂找回来的钟的支座。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这座塔从来未建造起来。

南面墙

朗香本身由钢筋混凝土圆柱组成的框架构成。在这些柱子之上就是屋顶外壳。建筑的西、东、北面墙壁都是利用从老教堂废墟上找回的石块填充的。建筑的基础深1米,由结构性支柱打入的地基和承载着连续石墙的基础组成。南面墙壁的构造由支柱、绑扎抗风支撑梁以及标准尺寸的预制托梁组成这些托梁固定在室内外混凝土墙面的喇叭形状开口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骨架,其内外都有“皮肤”延展出去。墙壁基地的宽度各有不同。西侧宽3.70m,东侧宽1.40m,墙顶宽0.50m。墙壁歪歪斜斜的,与入口相比是内倾的。然后逐渐调直,到东南角隆起的地方已经重新确立了垂直的状态。墙的最低点的一侧也是它倾斜角度最陡的地方,此处的基地最宽,而屋顶在这里看上去比在其他点下垂得很多。

墙壁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喇叭形的窗洞。开口从外到内,由宽带窄再到宽。勒通过这些窗洞控制着室内的光线。南面墙的光影区就在信徒坐席区,光线通过这些喇叭形的窗洞是发生了多次漫射。使室内光线变得柔和。还有几个窗装上了涂有彩图的玻璃,使室内光线更具变化和静谧。这些窗洞看似零散,实际上是根据南墙的结构框架来开设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南墙的结构有所变动,那么这里的开窗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教堂南墙这些窗洞看似凌乱,实在是根据墙的内部构造产生序列,而高塔、南墙、两者之间的空隙——南门、厚重的屋顶,这些元素的序列通过南门前的两块方体加以强调。竖向的这个是教堂的基石,横向的那个则是固定在主塔墙面表层并与之成直角的悬臂梁。这两个实体强调了入口的空间,让位于西南角主塔强有力的体量与南立面墙的倾斜体块之间的建筑部分往后退缩。同时,在由曲线和斜线主导的立面上,它们是正交垂直,静态固定的参考物。这是这里唯一突出的两个实体,它们与开口的洞穴产生对比,通过这一方法,有助于加强南面个组成元素的序列感。

矛盾的空间

教堂室内空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在西北面,屋顶似乎压低了空间,沉沉地落在教堂的中殿上,屋顶的最低点就是在这里,屋顶与西墙和北墙之间没有隙缝。我们在这里更注意的是人再这里的尺度,屋顶更加接近人,更倾向与建筑与人的关系。相反,在东南角,屋顶渐渐向上,知道最高点,东墙和南墙与屋顶之间都留有隙缝,屋顶因此悬浮了起来,光从隙缝透入室内,在此处我们更注意的是室外的光与室内体块的关系,更倾向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两个矛盾的空间关系,同时存在。

对于勒而言,光无疑联系着一件建筑作品中蕴含的各种语言表达:“如你们所想,我自由地运用光。对我来说,光是建筑的根本。我用光来创作。”

在教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勒是怎样运用光来界定室内体量的。祭坛,作为建筑的核心,正是靠从空隙照进来的和谐的光线突出强调的。向东延伸敞开的空间和穿透教堂这一侧的光束未祭坛的高台叫上了外框。经过“调节”的光把教堂祭坛这一侧和唱诗班席边上穿透着许多开口的墙打点的更加引人瞩目。光从许多隐藏的微小隙缝中从外墙面的开口中投入到圣母塑像所在的地方。同时光线也穿透东门上方的光槽以及屋顶下的缝隙。整个唱诗班席沉浸在光中。南面墙的窗洞大小各异,喇叭形的开口的深度和朝向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日光在南面墙壁各个开口以不同角度涉入。形成不同两度的效果。

三个高塔也受到不同得光照。西南塔受到北面持久的光照;北面较小的两个塔分别收到来自东面和西面的光照。光线透过高塔一侧的垂直面的窗,射到墙壁的颗粒表面,最终经过弱化,洒在石台上。北面小塔的光影在一日内会持续变化。

色彩

“在建筑中,彩饰同样是像平面和剖面那样强有力的手段……它占据着整面墙壁,并赋予墙壁额外的品性……”勒在朗香中对色彩的运用很节制,但是也很重视,“室内室外,所见惟白。”不过正是几抹鲜艳的颜色提升了白石灰的亮度。譬如在南向大门上的那些色彩斑驳的彩饰。教堂内外的色彩都是为反衬其白色颗粒墙面,而在白色背景下这些色彩显得更为突出。“为了更切实地感受到白色,需要引入经过仔细安排的彩饰形式。”

南墙窗口,底部开口有几处装有彩色玻璃,光通过彩色玻璃的过滤,着色了,变得柔和了,经过喇叭形开口的反射,在粗糙的灰泥面上产生了色调微妙的彩色阴影。东面的小祷告室在整个内墙覆盖着一层很深的洋红色,来自顶部的彩色光影充满着整个小祷告室,在小祷告室内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而在紧贴圣器室的墙壁上,被安排了冷冷的暗紫色。这种冷色也暗示着基督教的四旬斋,并涉及到基督教的牺牲观。在北面墙,有两扇通往功能室的门,一扇绘成红色,一扇绘成绿色。彩色门、墙面上各异有横向有竖向的开口和楼梯的斜向线条构成一幅充满生气的画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