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校〕股票学校吴总?

2023-03-04 13:36 25次浏览 财经

本报记者 汪世军

1990年12月份,沪深交易所先后开始交易,犹如暖风拂面吹过大江南北,宣告中国资本市场这艘“巨轮”扬帆起航。1992年10月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成立,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随后不久,国内首个高校证券本科专业应运而生。

中国经济的展翅腾飞,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专业人士“俯首甘为孺子牛”般的辛勤奉献,也应该感谢各大中院校,为中国资本市场培养、储备、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添砖加瓦。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对江西财经学院证券与期货管理专业的主要推动者、时任江西财经院计划统计系主任杨昌斌进行了专访,并对一些该专业的“老四届”毕业生及相关教师进行了深入采访,为大家详解国内首个证券本科专业诞生背后的故事。

各审批部门大力支持

“对于改设专业,学校是比较支持的。另外,当时江西财经学院属于财政部部属院校,改专业不仅需要教育部批准,还要先行获得财政部批准。财政部对此非常支持,而且由财政部出面也更容易获批。可以说,在申请‘计划改证券’的过程中,各审批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基本没遇到太大阻力。”作为国内首个高校证券本科专业设立的推动者,时任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主任杨昌斌回忆称。

“当时改专业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案是将证券与期货作为第二专业让学生选修;另一个方案是将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直接改成证券与期货管理专业。当时中国股市刚刚成立不久,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个问题是,当时的招生目录里并没有证券与期货专业,因此不能直接叫这个专业。”谈及国内首个证券与期货本科专业出炉的经过时,杨昌斌不无感慨地说,“那怎么办呢?索性就变通一下,按当时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在国民经济计划专业下面设一个证券与期货管理专门化,这样就符合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了。”

如果没有匹配的师资力量,光有一个鲜亮的专业名字,学生们也是学不到真材实料的。“把计划专业改成证券与期货专业其实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计划专业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方向是证券与期货,很多老师在这个领域还是很有经验和心得的。因此,在征求大家意见时,大家都认可改成证券与期货管理专门化。”杨昌斌介绍称。

“89计划班是最早改成证券专业的,他们1993年7月份就要毕业,时间已经非常紧了,所以就没有安排实习,最后一个学期都用来学习证券、期货方面的专业课。”杨昌斌介绍称,“好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基础课大家之前都学过,不管是中国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以及会计、统计、财政、金融等,现在只需要有针对性的添加一些专业课就可以。”

时任江西财经学院92计划班班主任的吴冬梅,是该校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在改专业后最初新增的四门专业课里,吴冬梅担任《证券概论》《证券交易制度》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她还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了很多市场化创新尝试,在该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就在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下,带领全班同学开办“Letmedo”校内劳务服务公司,让学生们在上学期间就体验到“股份制公司”的运作流程,在实践中掌握一些经济学常识。随后,她还带领整个班级在1993年运作了首届大学校园模拟证券交易所,让学生们将所学专业知识真正在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

“这些活动都获得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也助推了92计划班学生在证券领域的快速成长,该班连续两年荣获江西省高校优秀班集体,与这些经历不无关系。”吴冬梅回忆称,我当时是极力赞成改成证券投资专业的,因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日刚刚开业,对我触动特别大,资本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它。于是,经系领导集体讨论后决定,从89级开始将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改成证券与期货管理专门化。

得益于所学证券专业,92计划班的胡钢在1996年毕业后进入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作为公司董秘,成为美尔雅于1997年11月份成功实现A股上市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时任江西财经学院计统系副主任的严武副教授,参与编写了大量证券领域教材。例如,由时任计统系副主任严武副教授为第一主编,刘卫嘉、林毓铭、孙菊生等老师担任主编和副主编,杨贤军老师参加编写的《证券投资决策分析》;由何志刚、严武、汤小滨任主编,韩慧平、徐润萍任副主编,胡援成、郭力、魏冬伍、喻娟参加编写的《股票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等。在当时国内证券交易所开业不足两年、证券专业刚获初设,对于那些嗷嗷待哺的最初几届证券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教材无疑是最及时、最有营养的“美味佳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长城学者高杰英就是江西财经学院89计划班的一名学生,有幸成为国内首批证券专业本科毕业生。谈及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经历,高杰英回忆称,“别的同学都已结束专业课了,我们班同学却还在学习证券方面知识。老师们给我们讲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分析等内容,在当时都是非常前沿的。改专业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择业方向,同班同学毕业后,有一半进入证券业,另一半大部分进入银行业,几乎没有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我也改变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继续深耕金融学,先后获取了硕士、博士学位,在大学教书育人十几载,开设了《中国价值投资》慕课,有幸为培养新的‘证券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资本市场的“幸运儿”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经济在改革与创新之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不仅左右了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那些曾经自嘲为“生不逢时”的计划专业学生,在率先汲取了证券期货方面的专业知识后,已经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积蓄了必要养分,反而成为资本市场发展大潮中率先“冲浪”的“幸运儿”。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钟小林曾是该校92级证券班本科毕业生,据他介绍,“我和学生专门在学校档案馆查了一下相关资料,除了90计划改为保险专业以外,89计划、91计划、92计划都改成了证券与期货管理专门化专业,从93级开始正式设立该专业,一直到1998年,江西财经大学共培养了9届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生,至少为国家储备了437名(不包括第二专业学生在内)证券与期货领域的专业人才。此后,为了进一步与国家发展大计相适应,证券专业又与其他专业进行了新的重组合并。”

来自91证券班的熊小平,在毕业后来到资本市场的前沿阵地上海,现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投资工作。他说,“大学改专业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理想和志向,也改变了全班人的毕业去向。毕业后,很多同学进入证券行业,或从事相关业务。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比同龄人、比当时的大多数人,要早一点了解证券知识,也更早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多年来一直担任CCTV2证券栏目主持人的姚振山,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93级证券本科专业,毕业后更是与证券领域结下不解之缘。姚振山回忆称,“93年高考时,确实面临报考什么专业的选择。当年比较热门的专业主要是工商、税务、财政、法律、银行,毕业后工作体面、收入也高。股票市场在1990年开始起步,1993年还处于懵懂状态,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包括武汉的柜台市场。我报考证券专业主要是听取了在武汉上大学的哥哥的建议。他认为,证券是个新行业,发展空间会很大,作为早期毕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有更多机会。于是,那次报考决定了我的发展方向和现在的职业生涯。”

“证券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在大学时代系统性地学习过这方面知识,内心充满着对证券行业的热爱,真心希望它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姚振山称,班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证券相关领域从业,像联储证券董事长吕春卫、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健、国投瑞银基金交易部总经理杨俊、中航信托副总经理李鹏等,很多已成为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

“我会更全面地去了解证券市场,包括全球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制度建设,包括每天发生的跟证券市场有关的事情,始终能够保持对市场的热爱和关注,而且这种关注是持续的、全面的、专注的,这和大学时候系统性学习这方面专业知识有很大关系。”姚振山表示。

谈及证券专业毕业生的成长,杨昌斌在欣慰之余也表达了更多希冀。他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起到聚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改善社会资本使用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杨昌斌还希望,证券专业毕业生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