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青铜器上镂刻的铭文统称“金文”,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
在我国古代,文化成熟的标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文字;二是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三是必须有青铜器。
青铜青青,古朴铜锈。崇拜信仰,至高无上。青铜器,是历史长河的精髓,是根祖文化的明珠;青铜器,被誉为定格的舞姿,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左传•成公三十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在古代,国家一共有两件大事:一是祭祀,二是军事。祭祀是沟通人和神的方式,代表着民众的宗教信仰,它是凝聚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力量,军事用来维护王权的,进一步构成国家合法性的基石。祭祀权祭祀器皿,自然也就成了国家至高无上的神灵象征。
夏朝之前虽然已有青铜器,但是,工艺技术相对滞后,最至臻完美的艺术青铜器,最早诞生于夏朝的禹都安邑。最近,夏县辕村出土的夏朝青铜“酒爵”,令着迷的学者专家为之振奋,使美醉了的古城儿女心潮澎湃。
青铜鼎,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和无盖两种。夏朝以前用的都是陶鼎。现在要是再能找到失传的夏朝青铜“九鼎”,那将会功德兼隆,彪炳千古!
禹王城的青铜“九鼎”,可谓国家的镇国重器,她是最早国家力量的象征,最早国家财富的象征,最早国家王权的象征,她使人敬畏,让人仰止。鼎身上铸造的饕餮纹饰,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用来沟通天地神祗的灵物。
大禹治水成功以后,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定都安邑。并把天下分为:冀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兖州等“九州”, 他把每一个州制成一个大铜鼎,围绕着冀州的中央巨鼎九九归一。并把各方国有代表性的动物图像、奇异之物镌刻在上面,使抽象的权力,第一次通过具象的物质形式,在神圣的器物上得以确认。冀州是国家的中心枢纽,是国家一统,政权集中的象征。鼎,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象征性器物,从中华文明初始就伴随着中国历史一路同行。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法社会,礼制是人们一切行动的规范,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须遵循这一规范。而青铜鼎,就是这个礼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礼器。她被用来沟通人神的灵魂,是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传国重器。纹样精美典雅,造型古朴端庄,气势宏大沉稳。一个中国古代政权,可以没有奢华宫殿,却绝对不能没有镇国之宝鼎。
继而,也就衍生出了:铸鼎象物、夏鼎商彝、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九鼎大吕、问鼎中原、革故鼎新等脍炙人口成语。
《天工开物•冶铸•鼎》载:“凡铸鼎,唐虞以前不可考,则因九州贡赋壤则已成,入贡方物岁例已定,疏浚河道已通,《禹贡》业已成书。恐后世人君增赋重敛,后代侯国冒贡奇淫,后日治水之人不由其道,故铸之于鼎。不如书籍之易去,使有所遵守,不可移易,此九鼎所为铸也。年代久远,未学寡闻,如蠙珠,暨鱼、狐狸、织皮之类,皆其刻画与鼎上者,或漫灭改形亦未可知,陋者遂以为怪物。故《春秋传》有使知神奸、不逢魑魅之说也。此鼎入秦始亡。而春秋时郜大鼎、莒二方鼎,皆其列国自造,即有刻画必失《禹贡》初旨。此但存名为古物,后世图籍繁多,百倍上古,亦不复铸鼎,特并志之。”
意思是:铸鼎的史实在尧舜以前就已无法考证了,至于传说夏禹铸造九鼎,那是因为当时九州根据各地现有条件和生产能力而缴纳赋税的条例已经颁布,各地每年进贡的物产和品种已经有了具体规定,河道已经疏通,《禹贡》这部书已经写成了。但是,由于恐怕后世的帝王增加赋税来敛取百姓财物,各地诸侯用一些由奇技淫巧做出来的东西冒充贡品,以及后来治水的人也不再按照原来的一套办法,于是,夏禹把这一切都铸刻在鼎上,令规也就不会像书籍那样容易丢失了,使后人有所遵守而不能任意更改,这就是当时夏禹铸造九鼎的原因。经过了许多年代,刻在鼎上的画像,如蚌珠、暨鱼、狐狸、毛织物以及兽皮之类,也可能因为锈蚀而变了样,学问不深和知识浅薄之人就以为这是怪物。因此,《左传》中才有禹铸鼎是为了使百姓懂得识别妖魔鬼怪而避免受到妖魔伤害的说法。这些鼎到了秦朝时就绝迹了,而春秋时期郜国的大鼎和莒国的两个方鼎,都是诸侯国制造的,即使有一些刻画,也必定不合于《禹贡》的原意,只不过名为古旧之物罢了,这里特地提一下。
《史记•孝武本纪》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意思是:大禹收集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这些鼎都曾经烹饪牲牢而祭祀上帝和鬼神。逢盛世鼎才会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史记•孝武本纪》载:“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呼?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意思是: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王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宫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小却重的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卜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旨意。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旨意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才撤军回国。
《越绝书》载:“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像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雄金、雌金为不同硬度的合金。“以占气象之休否。”就是测国运之兴衰。可见,鼎,从容器、炊具、到祭器、礼器、又到宝器、神器,其实际用途逐渐改变,最终成为了国家供奉的神物。
《东周列国志•第51回》载:“庄王问曰:‘寡人闻大禹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以为世宝,今在雒阳。不知鼎形大小与其轻重何如?寡人愿一闻之!’王孙满曰:‘三代以德相传,岂在鼎哉!’昔禹有天下,九牧贡金,取铸九鼎。夏桀无道,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若其有德,鼎虽小亦重,如其无德,虽大犹轻!”
《左传•宣公三年》载:“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择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意思是: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案,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案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图像,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魑魅魍魉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谐,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墨子•耕注》载:“昔者夏后开使蜚蠊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使圣人聚其良臣,与其桀相而谋,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而鬼神智之。是故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意思是:从前夏启派蜚蠊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于是叫卜人翁难乙,用白灵的龟占卜,卜辞道:“鼎铸成了,三足而方,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烹,不用举动它自己会藏,不用移动它自己会行。用它在昆吾之虚祭祀。尚飨。”翁难乙又解释卦兆说“鬼神已经享用了。那蓬蓬的白云,一会儿南北,一会儿西东。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殷人接受了;殷人失掉了,周人又接受了它。夏后殷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已经数百年了。假使一位圣人集聚他的贤臣,和他杰出的国相共同谋划,又怎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但是,鬼神却能够知道。所以说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像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
《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载:“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意思是: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索要九鼎,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即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求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王安石的《九鼎》诗,把禹铸九鼎的场面,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禹行掘山足百谷,蛟龙窜藏魑魅伏。心志幽妖尚觊隙,以金铸鼎空九牧。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鼎成聚观变怪索,夜人行歌鬼昼哭。”
从夏朝流传而来的九鼎,夏朝不灵了,就像漂流瓶一样,漂流到了商朝,商朝气数尽了,又来到了周朝,在华夏广袤的江山漂流了几千多年后消失了。
大禹九鼎、传国玉玺、《兰亭序》,并称为我国失传的三大国宝。
为了传承青铜文化,为了再现老祖宗的宝鼎的神奇,睿智卓越的大禹后人,勇于创新,博古通今的宇达人,挖掘秉承老祖宗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化技术手段,打造出新一代的青铜艺术精品。
鼎是国宝神灵之重器,那么制鼎的人即可谓:铸造国宝神器之“神人!”现如今,宇达人又在夏禹当年铸造九鼎的鸣条岗上,重新屹立起一座,全球最大的集创意、设计、雕塑、制作、拍卖、展览、旅游、研发、电商于一体的青铜艺术品的基地——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青铜文化产业公司,山西宇达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艺术铸造产业基地,并于全球千余位尖端雕塑家,韩美林、吴为山、吴信坤等建立合作关系,是国内50余所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实习基地。
近三十年来,宇达已为德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乌克兰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以及北京、香港、澳门、全国百余座城市安装制作了三千余尊大型青铜雕像。
宇达人的雄心壮志是:“把华夏根祖文明的青铜文化,写满全球。”毋容置疑,当夏都大禹庙广场开发建立起来以后,宇达人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精雕细刻,复原、制作出新时期的“大型青铜九鼎”,重新矗立于华夏之源的禹王城,这块厚重而神奇的大地上,弘扬根祖文化,笑迎天下游客!
(董明吉 文/图并授权)
欣赏更多原创运城生活图文,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责任编辑:张国平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1.文章《织发师、织发师小说》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织发师、织发师小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