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发现,人大原校长纪宝成在一勺池、校友之家和育贤楼等地的题词,被更换字体、去掉落款或整体摘走。(4月1日法制晚报)

官员的题字在很多地方既是景观,也是一种炫耀的方式。官员题字有很多种,有名称,也有讲话,显示的是对某地或某事的重视,但最为关键的是后面的签名,这才是题字真正的含金量。通常所题之字与官员的级别成正比,级别是所题之字的生命线。

一般官员还在台上,没有被宣布有问题,那么他的字就还是安全的,一旦人出了问题,当然,字也有了问题,“人走字抹”这是常态。但人大原校长纪宝成却人还没正式公布有问题,字却没了,这不得不引起公众的猜想,他人还好吗?

在网络上能看到这一段,“2013年11月,人大招生处原处长蔡荣生因腐败接受调查后,作为他的老师和前任领导,纪宝成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中,其之后很少露面。”“舆论漩涡”、“很少露面”其实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能说受到了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却无法判断,特别是在是与非之间还很模糊,有无问题,或者尚在调查中,总应该有个说法。

不透明的信息只会带来更多猜忌,尤其是人的问题还无定论,字却没了,那给公众更大的想象空间。而猜忌损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在不透明中让猜想更加大胆,怀疑的是背后的猫腻,伤害的是对政府的信任。

纪宝成的字都没了,人还好吗。官方应该有所回应,为什么字没了,人目前什么状态,把事情说清楚,以免在猜疑中消解官方的公信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