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姜奇平 海乐苗

2023-03-04 03:03 23次浏览 财经

“新商业攻守道”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福特(创新企业家)”与“泰勒(前沿思想者)”的对话平台。我们将邀请国内最具创新思想的企业领袖和富有洞见的专家大咖,围绕当下社会最关心的数字商业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议题,碰撞思想、洞察未来,进而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共创数字化转型之道与转型之路。“新商业攻守道”的宗旨是:共创商业新知,启迪数字未来。

大咖对话新基建系列沙龙

第五期:数字基础设施与消费主权崛起

对话嘉宾:

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一、消费者主权崛起

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未来十年,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费者主权崛起】

资产通用性的背后对应的是个性化的需求,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企业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消费者主权的崛起。

100年前福特说,不管消费者要什么,我只有黑色。今天,欧莱雅中国总裁说,22年前进入中国时,美妆行业是“千人一面“,现在是”一人千面“。过去3-5年,业界讨论最多的工业4.0、智能制造,背后重要的逻辑就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响应的能力,就是智能。面对个性化的需要,做出高效、实时、精准响应,考验的是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于一次次“撑杆跳”比赛,企业要一次次跳过不断抬高的杆,去赢得后面海量的消费者。在过去很长时期,企业竞争在两米上下的高度,竞争的是生产成本、企业效率、产品质量,杆的每一次抬高,都会有竞争对手退出市场。今天,企业的竞争演变成如何对客户的需求实时感知、实时响应。这种新的能力,我把它定义为“客户运营商”。这时候,杆一下子提高很多。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提高实时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不是企业管理用户,是用户“管理”企业】

我们对C2B的认识应该上一个台阶。通常情况下,我们谈C2B都是当作交易的概念,实际上,现在阶段应该从资本的角度讨论C2B,我们就会发现,用户角色发生了变化,用户从服务对象变成“上帝”,或者变成“老板”。我们不能简单把消费者看成和企业在做买卖,仅仅是做买卖没有增值。

那在C2B中如何增值呢?首先要考虑到资本家不是我而是用户,用户来“指挥”生产。过去谈C2B,很多人没有理解生产和消费到底什么关系,究竟是谁指挥谁。从资本角度思考C2B增值,就很容易想通了。C2B的体制,其实就是消费者参谋部,就像毛奇设计普鲁士总参谋部一样。欧洲君主国家之间打仗,毛奇发现所有的军官都是专业化的,但是君主作为军队统帅是业余的,业余的统帅领导专业的部队老打败仗,怎么解决?毛奇的解决方法就是给君主配一个参谋部,使业余的统帅能够做出专业的决策。

现在要提高的是怎么使业余的老板具有专业的指挥生产的能力,通过数据这种机制使业余的统帅借助参谋部的能力做出专业的决策。所以不是企业管理用户,是用户“管理”企业。这不是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依旧是以生产者为中心。那企业如何去实现用户“管理”企业呢?现在美国好多企业把市场部裁了,成立贴近用户的新部门。用户“指挥”生产的实现,需要体系化、组织化,可以把需求当作一个工程来理解,实现需求的专业化。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数据化支撑、大规模制造、个性化服务三位一体】

消费者主权崛起,其实不是现在才冒出来的。没有一个消费者不想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要求产品和服务。但是为什么以前做不到呢?

过去,限制消费者主权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成本问题。要求每一个生产商都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成本太高,以至于只有极个别出得起价钱的人,才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服装高级定制。二是产能问题。企业根本就不屑于去满足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化的东西成本高,而且是小众群体。三是基本消费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消费者本身在任何时候都有个性化的需求,但是以前没那么强烈,因为他还有些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现在,云网端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拓展了市场规模,使得上述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生产成本急剧降低、产能急剧提高、物质的丰裕程度极大提高,消费者主权从隐性变成显性,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阿里巴巴2008年前后提出一个未来终局判断,未来的商业一定是按照面向消费者来进行需求设计。只有在今天的数字基础设施上,消费者的需求才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被充分表达、汇聚,才能得到数据化支撑,被精准传递给供给端。过去一些淘宝商家的商品价格并不是最低的,但是销售业绩非常好,凭借的就是个性化的服务。消费者买的是整个综合价值,这种综合价值是一种个性化的。

我们如何理解数字时代?不是简单对工业时代的否定,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个正、反、合的过程。如果说农业时代是正,工业时代是反,那么数字时代是合。农业时代是小规模、个性化的生产,工业时代是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现在我们既能大规模还能个性化。这中间是数据化支撑、大规模制造、个性化服务在起作用,在数字时代是“三位一体”的。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需求专业化,C2B的需求工程】

供给端专业、需求端业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现在的问题不是需求太分散,而是需求根本就是业余的。那企业怎么才把业余的需求专业化呢?企业家要充分利用数据把需求管理从业余变为专业。IT业实践中有个概念叫“需求工程”,需求也应像生产一样高度专业化,用工程的方法解决需求专业化问题。传统工业中特别复杂产品也会有这样的概念。

从需求工程的角度说,需求分为需求定义、核心活动、系统上下文三层模块。需求定义相当于经济学的效用函数,要通过大数据,专业化地探测用户会为什么东西付高价,需求定义包括目标专业化,以双赢为目标;场景专业化,以交互为手段;面向需求的解决方案专业化,就是用户要求的是解决方案。核心活动模块专业化,包括协商、抽取、文档化。协商是要打破流程体制,用并连体制、并行操作的方法去吸取资源;抽取,简单的说就是中台,合并同类项的资源由中台来提供;文档化就是根据所定义的文档和规约规范,将所抽取的需求进行文档化和规约描述。系统上下文模块专业化,包括是主体、使用、IT、开发模块的专业化。

需求经过以上三个层面的专业化后,我们会发现需求从零散状态变成可以描述出需求曲线,在经济学里描述出需求曲线,问题就搞定了。数据要解决关键问题,需求工程要做的就是,用数据将需求从业余变为专业。谁先将需求做成专业,把用户做成专业,就像普鲁士军队拥有总参谋部一样,就具有极大的战斗力,这是企业非常现实的问题。

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面对消费者主权崛起,企业要从单轮驱动转为双轮驱动】

目前人们对数字化转型的关注的重点通常在企业内部,围绕着企业自身资源的效率优化,来做各种各样的决策。对消费端却没有一套方法论和技术手段,把消费者的需求精准实时感知出来,这就是单轮驱动的缺陷。

消费者主权崛起,带来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企业经营从过去产品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二是从产品功能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变。三是从关注海量消费群体到关注个性化消费群体。面对消费者主权崛起,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单轮驱动走向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数字化企业:通过智能化、IoT化、云化、移动化、中台化不断升级,构建一套全新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以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另一个轮子是数字化消费者:全方位、立体化感知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实时触达、感知、分析、预判的数字化洞察能力,可以向企业营销、品牌、分销、新品、制造多个环节迁移,形成基于消费者洞察的数字化营销、渠道管理、产品创新、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要形成多个数据闭环,提高决策精准性,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二、组织的网络化与生态化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从企业演变为生态或网络】

当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迈进,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地主是不知道资本家如何赚钱和思考问题的。今天,工业时代的资本家也不能理解数字时代的知本家是怎么思考问题的。“知本家”是我20年前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用知识要素来获得财富的人。

知本家和用物质要素思考基础设施的人在思考问题方式上的不同,就在于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站在人类社会1万年的时间跨度看,前5000年没有“单位”的概念,人类的常态就是在家劳作,也就是SOHO;后5000年也不会存在“单位”,也是SOHO。前后两个5000年交接中间的500年中,“单位“产生了。

伴随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在21世纪前几十年,地球上70亿人正经历着人类社会上又一次组织的大规模的变迁。组织的形态正从企业演变为生态或者说网络组织。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互联网的出现,催生新的网络组织】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市场交易成本急剧下降,那么组织会收缩还是扩展?如果单纯从市场交易成本出发,组织会不断收缩。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成本降低、内部组织成本也在降低。于是,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的趋势同时发生着:一方面企业在收缩、变小;另一方面企业又在扩大。企业组织的两个不同变化趋势同时发生,这就催生了网络化组织的诞生。网络化组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可以认为它只是一个人,也可以认为整个网络都是它的企业,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组织形态。

大城市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很多年轻人聚在这里开会或者工作,这是一种即时存在的组织。组织形态的变化,不仅要关注企业转型,更要关注转型企业。企业转型,企业还是企业。而转型企业则是转为新的物种。网络组织完全是一个新的物种。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网络组织以使用权为效率边界】

网络组织的特征,就是跨越了企业边界,其实质是产权的效率边界不一样了。过去的组织是以所有权为效率边界,只要超出边界,就是无效率现象,但是现在网络组织的本质是以使用权为效率边界,也就是同一个使用权的主体走到一起。过去是在同一个老板下谈效率,现在是同一使用权的一群老板谈效率。网络组织这个以使用权为效率边界的变化,是当今时代最深刻的变化,虚拟企业、平台、APP生态,全都符合这个特征。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从新基建到生产要素的整个格局的变化。现在强调的是跨老板合作,那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共同利益,成为命运共同体。这种实战的结果就是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如何解读“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利用数据流,建立数字化产业链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公布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有两个突出亮点,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要素。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新基建里边,为什么要加入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些在我们过去看来不是基础设施的东西?如果从产业链角度看,我们的产业链能否依赖于在一种由0和1构成的数字基础设施上,最终把整个产业链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印度可以成功地把财务和办公室的中心拿到印度来虚拟运作,中国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实体产业链上搭一个虚拟产业链?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全球产业链重构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另外一种新的功能,就是可贸易性。国际贸易过去都是货物贸易,或者有形商品的贸易;后来随着人的流动、互联网的出现,服务也是可以国际贸易。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产生,我们发现基础设施也是可以国际贸易的,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全球的服务, 这在工业“铁公基”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有了这种优势,再与知识积累、知识叠加、知识外部性实现叠加,就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网络。现在,产业链的转移已经不可能像以前的那样通过搬几个工厂就能改变了。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通用目的技术转化成了通用性资产】

“上云用数赋智”计划的另一个亮点是要素。通用性资产的概念,第一次把过去通用目的技术转化成资产,数据要素这种革命性的思路转变,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巨大的认识飞跃。

把通用目的技术转化成通用性资产的意义,在于对经济本身的转型和改造。对于企业家来说,通过平台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多次复用,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场革命的精彩之处是资本的革命,资本可以复用,资本可以无限制地增值,这个增值不是在于价值形态,而是在于使用价值形态。这是数字时代的关键。数据作为生产资料,是企业家的巨大机遇。企业家对于资产的观念必须要转变,对于资产的理解程度将决定企业资产的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