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资本、权贵资本阶级

2023-03-03 21:10 37次浏览 财经

2016年8月24日,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荣获第74节雨果奖后,中国阶层固化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北京折叠》是以文学的方式对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形象描述,那么,中央党校靳凤林教授的《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则以深刻的理论探究再次聚焦这一问题。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社会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权力阶层、资本阶层和劳动阶层,并且保证这三个阶层在功能上的合理分工与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整体繁荣与进步。其间,如果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国家精英集团内部的重大分裂,那么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然而,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在职能分工上的有效合作,虽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但如果这两个阶层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即权力阶层资本化,资本阶层权力化,权力不再为民生谋福祉,而是成为要挟民众为资本服务的工具,即打着制定公共政策的幌子,扩张两阶层的利益,则必然导致对劳动阶层利益的肆意侵占,最终出现“赢者通吃”的结果。一旦这种状况不被遏制而任其发展,其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严重的社会不公,直至爆发巨大的社会动荡。东南亚和拉美部分国家社会改革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由分工合作走向利益结盟,劳动阶层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和自由民主制度徒具形式,导致这些国家军事政变和政治骚乱持续不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正确吸取前车之鉴。

以上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摘自靳凤林新书《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定价58.00元。

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11AZX011)的最终研究成果。

鉴定等级:优秀

本书所考虑的核心问题:如何使当代中国的权力、资本、劳动三大社会阶层,不因深刻性伦理冲突导致混乱分裂,并使各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能给遵守正义性制度伦理规则,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和公平流动,并最终保持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下图为本书剔除一般性词语后的关键词生成的词云:

延伸阅读:追求阶层正义——中国道路的优势、问题与前景

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世界进步和发展的活力所在,各种较为成熟的社会道路或发展模式皆是世界各国立足自身国情,并结合其历史传统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或模式包括:自由市场型的美国道路、协调市场型的欧洲道路和政府导向型的日本道路,还有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非洲模式等,各种道路或模式皆有其利弊得失。在今天人类各种类型的社会发展道路或模式中,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我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APEC会议基础上,还先后科学应对了1998 年和2008年两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从而彰显出蓬勃活力,这就使得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关注与争论愈演愈烈。尤其是中国崛起背后的价值理念、制度设计、行进速度与西方主流政治观点大相径庭,同时也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预料,致使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出现误读、疑虑、猜忌。其间,捧杀与棒杀者皆有之,中国扩张论、中国崩溃论、霸权道路论、国际责任论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究竟如何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与非?无疑关乎中华民族能否真正树立起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字型信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现实问题。基于此种考量,笔者在本书中试图站在政治伦理学的视角,就中国道路的后发优势、根本问题、解决办法、前景展望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道德检审,从而有效地揭示中国未来发展的逻辑大势,其基本结论如下:

(1)中国道路的后发优势在于: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制度,也不同于凯恩斯之后西方的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制度,而是一种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将政府主导作用同市场主体作用有效结合

起来,将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有机统一起来,本着循序渐进的增量改革之路,通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快速增长。

(2)中国道路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其中,权力与资本、权力与劳动、资本与劳动三大阶层之间的深刻性伦理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根本性矛盾。特别是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中的既得利益群体由良性互动走向赢者通吃,对劳动阶层的利益构成深度侵蚀,从而引发了权力腐败蔓延、资本逻辑盛行、贫富差距拉大、干群关系紧张、劳资冲突升级等突出社会问题。

(3)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基础上,以系统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指导,深度改革和调整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的利益格局,通过建构民主政治制度伦理有效制衡公共权力,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合理规范资本运营,通过强化公民社会制度伦理充分保障劳动权益。

(4)中国道路的终极伦理指向在于:以公平正义和共创共享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为指针,真正实现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和公平流动,使国家、市场、社会进入一个动态平衡的良性运行状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好横亘在“中国道路”上的各种“中国问题”,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中华民族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主体的道德文化世界,还应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在民族国家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时,必须担当起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光荣使命。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中国道路不仅关乎中国命运,也关乎世界命运,因为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其任何改变都会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对近三四百年来独霸天下的西方话语体系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对现行国际秩序和人类已有的文明范式发生罕见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内源性和原创性的新型坐标体系和里程碑式标志物,并重新赋予人类现代化道路以超越西方的崭新意义。

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世界各国理念、制度、文化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人类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世界精神”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景象万千、事态纷纭的世界历史文化就是世界精神不断取得自由的过程,世界精神作为一种普遍性原则,它主要通过各国历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来表现自己。如果一个民族只是留给后代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没有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一种主动成为世界历史运动主体的崇高精神追求,没有培养出有抱负、有理想、有作为、有道德担当和行动勇气的伟大人格,那么,这个民族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道德意志和价值追求,去为人类多元异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更不会遥契天命(世界精神)进而去完成伟大、神圣而光荣的创造世界历史的使命。而世界精神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只要人类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出现,就需要更加丰富的政治伦理来引导和处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中,其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精神,应该为丰富和发展这种世界精神做出自己卓越而伟大的贡献。

本书简要目录

引言中国道路:优势、问题与走向

第一章社会分层与当代中国的三大阶层

第二章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的利益博弈

第三章权力阶层与劳动阶层的利益矛盾

第四章资本阶层与劳动阶层的利益冲突

第五章民主政治制度伦理与制衡公共权力

第六章市场经济制度伦理与规范资本运营

第七章公民社会制度伦理与维护劳动权益

结语中国道路的伦理指向——公平正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靳凤林,1963年生于河北新乐,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获得者。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政治伦理、生死伦理和比较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死,而后生》《领导干部伦理课十三讲》等专著、教材1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10余项教学科研奖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