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建球
长沙这些年公共交通发展特别快,不但公交车四通八达,而且地铁三条线路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还有城际轨道列车联通长沙、湘潭和株州。
据资料记载,1934年长沙出现了最早的公交车,仅两辆公共汽车行驶于中山路、环城路两条线路。
民国时长沙汽车公司广告图
1952年5月1日,对长沙公交事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而解放后长沙设置的第一条公交线路也选在这天开通。据档案记载,这条线路从溁湾镇至湖南大学,全长3公里,后延伸至左家垅,配木炭车3台。
上世纪50年代后的长沙,公交事业迅速发展。据《新长沙之初》记载,到1957年,城区公交车增加到52台,营运线路扩至6条,总长度达到31.8公里。除原有的木炭车外,道奇、丰田、福特等多种新型汽车落户长沙。
此后长沙公交车还是有一定发展,但发展不快,到1978年以前,长沙不但没有城际铁路,没有地铁列车,连公交车也只有11条线路。12路公交车还是1978年五一中路开通后才增开的。这也是从对河溁湾镇通往河东的第二条公交车。
下面我来以记忆中1978年的情况,分别说说长沙那时的公交车线路:
1路车
1路车,原起点袁家岭(后为新火车站),终点老火车南站
前些年的一路车经过湘江大道的坡子街站
1路车主要走老城内(1路车和2路车是穿过老城区最主要的公交线路),从袁家岭发车走八一路、中山路、先锋厅转黄兴北路,过五一广场到南门口右转西湖桥路再左转走书院路,到老火车南站。
1路车我坐的次数不算多。记得1974年底,我从农村顶职回长沙,要到南门口的蔬菜公司临时办公点报到。为了抢时间,我那几天都会从湘春街的工人文化宫,走到先锋厅坐1路车到南门口站下,再过马路,到位于黄兴南路的长沙酱油厂四楼的蔬菜公司临时办公点报到。
先锋厅站,因为现在的一路车要走湘江大道,不再走黄兴路,所以这个先锋厅站在中山路茶馆巷对面。
开始几天因人事科长不在机关,没报上到,我父母都急了,生怕夜长梦多,报不上到。我下农村十年了,要是报不上到,还得回农村。因此每天一大早就催我赶快到公司报到。直到12月31日报上到,领了半个月工资九元钱,才放下心来。
现在的一路车比过去的线路略有改变,不走黄兴路改走湘江大道经西湖桥再到书院路回原线。这是现在的线路牌。
1路车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改为环城线,从东塘发车,向东向西同时对开。向东的车由东塘走韶山路到八一路,进小吴门,到中山路,转先锋厅走黄兴北路过五一广场,走黄兴南路到劳动路回东塘,这叫外环线;向西的车走劳动路转黄兴南路,过五一广场到黄兴北路,从先锋厅转中山路,出小吴门走八一路,转韶山路,回东塘,叫做内环线。
这样就把2路车的线路抢了一截。后来就让2路车出南门口后,转西湖桥路,再转书院路到老火车南站。
2路车
2路车,起点北站路湘雅医院,终点东塘。
2路车从北站路的湘雅医院发车,走蔡锷北路、水风井,到解放路左转,到黄兴南路再走劳动路到东塘广场。我坐得最多的是2路车。因为2路车离我家铁佛东街近,只要父亲要进城办事,就会坐2路车。要是父亲要帮祖母到解放路的杨裕兴端面他也要坐2路车来去,我去端面也是坐2路车。
这是老的2路车。现在不再停北站,而是到北辰三角洲,南边也不是东塘终点,而是延长到桔园。
我五岁时,有次父亲到苏家巷工商联开会,顺便带我这个大崽去玩。我们坐2路车到樊西巷下,走到苏家巷开会。我在会场里听到三反五反的偷漏税名单竟然有我叔叔,他当时是德福酱园的经理。我叔叔可是个老实人,但后来还是被扫地出门了。
开完会,父亲带我到解放路杨裕兴端碗肉丝面,在解放路口坐2路车回家。文化大革命中,我叔叔的二崽进了人民汽车公司开2路车,不过这2路车因前面说的原因改了线路,到南门口后改走原1路车的线路到老火车南站。我是知青,文化大革命别人造反我没事做,便天天坐他的2路车到南站玩。
这是韶山路中医学院站,2路、7路车都要在此停。柳建球摄
后来,我的要好同学王森林同学搬到砂子塘住,我要到他家玩,走路太远,便走一截路,到水风井再坐2路车到东塘。然后走路到他家。
为什么要走到水风井坐2路车呢,到营盘街坐2路车不少走一站路吗?其实是我们穷知青的小算盘。我家住工人文化宫的西园,走到营盘街站上车是近点,可汽车票要1角1分。如果走一站到水风井上车,便只要九分。我和同是知青的表哥走几步路并不费劲,又可省四分钱,何乐而不为。
3路车
3路车起点五一路轮渡码头(1972年湘江大桥修通后延长到溁湾镇),终点黑石渡。
我们最早坐的公交车,是3路车。记得我还未上小学时,要到东乡望新桥灰埠的外婆家玩(现在是星沙),便会到烈士公园站上3路车到黑石渡。那是因我年纪太小,坐一截公交,可少走点路。然后过河走20多里路到外婆家住几天。
过去3路车是唯一过到河西的公交车,从黑石渡到溁湾镇。这是现在的3路车八一桥站的线路牌,柳建球摄
那时到东边乡里只有这一趟车,当然也可走洪山庙过河。那时还没有长沙大学,只沿河边走几里路转乡村公路经炮兵学校、土桥村,到黄土岭下公路,离外婆家就不远了。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妈妈要我和弟弟送些米去外婆家,我们两个十一二岁的小鬼一人背几斤米,坐3路车到黑石渡下车,过河经鸭子铺走20多里小路送米到外婆家救急。
那时3路车从五一路轮渡码头发车,经五一路、建湘路,走松桂园转东风路,经烈士公园,也是我去乡里上车的地方,再走德雅路,过丝茅冲到黑石渡。
直到1972年湘江大桥通车,才把3路车延长到河西溁湾镇,总算有公交车通河西了。
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候没有了3路车,只有这种303路车,走的是原3路线。
然而,我们读初中时,学校组织去岳麓山春游,我们都舍不得坐3路车,只能走路到五一路坐轮渡过河。坐轮渡是不可避免的,来去1角6分,过两渡河后,到溁湾镇坐5路车到岳麓山的湖南大学站下,然后上山。等到下午回家时,便又舍不得坐汽车了。
那时我们家穷,春游秋游父母除给二毛钱过河和坐汽车外,再没得一分钱多了。装一碗剩饭,上面盖点剩菜,就是一餐中饭。也没人管带不带水,饮料更是没听说过。渴了到白鹤泉找点水喝了事。
4路车
4路车起点劳动广场(黄兴路和劳动路相交处,不是现在的贺龙体育场),终点新开铺。
4路车是从劳动广场到新开铺的。现在的贺龙广场当时叫劳动广场。可黄兴路和劳动路交界的那个路口也被人们叫做劳动广场,也是4路车的起点。4路车从劳动广场发车,到候家塘右转,直到省脑科医院再转赤岭路,过交通学院和电力学院(现在的理工大学),过金盆岭到新开铺。
4路车的线路变动不大,这是老四路车
4路车我是一直没坐过,可是到了1973年时,我陪老同学王森林去新开铺相亲,第一次坐4路车。那姑娘家对我们相亲的客人还是蛮热情的,招待特别周到,一定要留我们吃饭。可惜可能是缘分没到,后来没谈成。等我第二次坐4路车时,已是2009年,到长沙机床厂采访一个摄影家。
好像4路车的线路一直就没有变过。后来我侄儿进了公交公司,开的是4路车。
5路车
5路车起点溁湾镇,终点中南大学。
5路车是从溁湾镇开出,经二里半,过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山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河西五路车的左家垅站。柳建球摄
5路车是那时长沙河西唯一的一条公交线路,我是到岳麓山去玩才坐过几回。不过,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我的小学同学苏春明在有色金属学校读中专,邀请我到他们学校玩,也是坐5路车去的。我特别羡慕他们这些考上中专的天之骄子,比我们下农村的知青要好不知多少倍。
5路车行驶在新民路地段,过去这里是一条水泥路,叫做二里半,现在是宽敞的柏油路,改称麓山路。柳建球摄
1979年我们蔬菜公司的国营酱厂因建新火车站,被拆迁到中南大学外的农村,我曾坐5路车去那里参加过公司组织的乒乓球赛。记得到终点站下了车还要走两三里乡村小路才到,大概是现在的王家湾一带吧。
6路车
6路车起点五一广场,终点正圆动力机厂(文化大革命中叫红旗内燃机厂),(有段时候从天心阁发车)。
有一段时候六路车从溁湾镇发车至东塘,接8路车东塘至正圆厂。
6路车是从五一广场发车的,走韶山路,到东塘左转劳动路,过赤岗冲、树木岭,到正圆动力机厂。
那时从东塘到树木岭,大路两边几乎都是农村,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有一回我在树木岭的矿山通用机厂工作的老同学邀请我到他们厂看电影,我是骑单车去的,一出东塘向东走,路两边没有路灯,只有少数居民家射出的微弱灯光,我眼睛是近视,看不清路,可把我害苦了,只能慢吞吞的骑着单车,生怕骑到路边的沟里去。
现在的6路车进站了。这是五一广场开过来的,停靠芙蓉广场站。柳建球摄
1974年,老同学王森林结婚搬到树木岭,我才坐过几次6路车到他家。有时也坐11路车。后来我岳母家搬到树木岭,我又多坐了几次6路车,因为那里的坡太陡,骑单车太累。而且我当时已是酱园经理,报几分钱汽车票并不为难。
7路车
7路车,起点袁家岭,后为新火车站,终点先是铁道学院,后是井湾子,最后是新汽车南站洞井铺。
7路车在新火车站建成后,便从火车站发车,沿韶山路先是到井湾子,后是到新汽车南车。
7路车开始是从袁家岭开铁道学院,后来新火车站建好,便由新火车站发车,延长开井湾子。上世纪70年代,东塘的中医学院那段韶山路上有一面大横幅:进入长沙城区,长沙人民欢迎您。但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横幅移到井湾子路口南。现在当然移到暮云市了。7路车也开到新汽车南站,那里是离原长沙城20多里路的洞井铺。
1963年秋和1964年春,我读初三,学校组织支农,我们背着行李走路到袁家岭,坐7路车到铁道学院下车。到铁道学院外的农村,帮助秋收,主要是挖红薯,虽然我们没有抓过锄头,手很快打了水泡。可我们特别高兴,这是出世十多年来第一次集体住在农民家。一个班的男同学在农民家的堂屋里,地上铺点草,然后大家把各自带的被子一裹,一边睡觉一边聊天,那可是人间一大乐趣。
7路车停在韶山路砂子塘站。柳建球摄
第二次是到雨花亭果农场劳动,住在21中教室里。第三天我有事要回家,便在收工后一个人坐7路车到东塘转二路车回家,次日一黑早又坐2路车转7路车回21中,同学们还刚刚吃完早饭。后来,我才知道,我完全不用坐7路车,因为雨花亭离东塘才二站路,浪费我8分钱了。
再坐7路车是1983年,我们蔬菜公司组织基层经理到铁道学院后面的二商干校培训。我有时骑单车来去,有时也坐2路车转7路车到林校下,转进二商干校。
8路车
8路车起点劳动广场,终点正圆动力机厂。
8路车开始是从东塘发车,后来从劳动广场发车,现在当然不是了。这是东塘东站,6 路、8 路和11路车都
8路车是从劳动广场到正圆动机厂的线路,可那趟车我几乎没坐过,只是有次从那边乡里有事回长沙,在当时还叫红旗内燃机厂的正圆厂坐8路车到东塘转二路车回家。8路车有些变动,可我一时记不清楚了。
9路车
9路车起点火车站,终点伍家岭,现在延长到湘江世纪城(没有新火车站之前从天心阁发车,经现在的芙蓉广场的老火车站)。
9路车在汽车北站路段等红绿灯。柳建球摄
9路车也是变动不大的线路。一直是由长沙火车站开伍家岭的。伍家岭建立交桥以前,现在的芙蓉北路是没有的,只有建湘瓷厂旁边那条巷子通新河南堤。东边只有新码头路到浏阳河边。后来开通了芙蓉北路,9路车才延长到湘江世纪城。那时我要坐火车,基本上都是坐9路车去。不管是下农村那些年,还是后来到浏城桥岳母家看女儿,坐9路车的机会最多。
现在9路车的终点是金霞苑,这是开始发车上客了。柳建球摄
现在想来还是9路车坐的人最多,它从湘江世纪城发车,过汽车北站,上一大批人,再到湘雅附一院,过湘雅附二院,到火车站,都是最热门的地方。这些站上的客比其他许多站上的客都要多。可是,自从地铁1号线开通,抢了9路车不少生意。我注意到,汽车北站上9路车的客没几个,要到原始发车点伍家岭南才多几个客上车。
10路车
10路车,起点火车站,终点马坡岭。
10路车算是郊外的线路了。先是从袁家岭发车,后从火车站发车,就右转再右转到五里牌出城往东走。开始往东只这一条线路。
记得1967年我一个熟人住在农大,有次到他家玩,坐10路车到马坡岭终点站下,走路到农大的。马坡岭在老长沙人心里还有点恐怖,因为1967年文化大革命搞武斗时,造反派在那里打了一仗,打死了不少人。
现在的长沙10路公交车线路站点
后来10路车延长到农大,我有次到东湖干休所采访老红军,曾坐10路车去过一次。
11路车
11车起点天心阁(后为赤岗冲),终点新河。
这是11路车现在的新河站,不是老新河站。老站才是原11路车的始发站。柳建球摄
11路车也是在老城内的线路。从新河发车走沿江大道转五一路,过蔡锷路,到建湘路,城南路的终点天心阁。后来才走到韶山路到东塘,终点是赤岗冲。
上世纪60年代,我父亲每天下班要坐11路车到五一广场,下车走路到解放路的杨裕兴帮我祖母端碗面,再回家。有时他帮单位送进账单到中山路工行中处,也是坐11 路车到五一路的蔡锷路口下。然后走路回家。现在,我住在湘江世纪城,九路车和11车在我家门口是起点站,我坐9路车和11路车的机会是太多了。
12路车
12路车,起点溁湾镇,终点火车站。
再说12路车。文化大革命前长沙只有11路车。可是,当1978年长沙新火车站已修好,五一中路也通车了,长沙增开了一条公交线路——12路车。这条线路从对河溁湾镇直到新火车站,是长沙不转湾的唯一线路。它整个线路全部在五一路上。
12路车开行在繁华的五一路。这是从西向东行驶在靠近芙蓉广场的路段。柳建球摄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曾在12路车线上开过一些双层公交车,算是五一路上的一道风景。我有次好玩地坐过一回。其实上公交车还要上一层楼,只是有趣,并不太方便,坐二三站的短途客,还没上楼坐稳,又要急着下楼准备下车了。当然,要是坐得远的客,可以坐在二层公交车上看看长沙风景,还是蛮有味的。
可能是双层公交不太适合长沙的情况,没过多久,这些双层公交车就不见了。
那时的公交车,配有售票员
因为长沙2路车和1路车和3路经过的都是主城区,坐的人多,而那时车辆少,一条线路就那么几台车。每个车上还要配两个售票员,前门一个,后门一个。那些售票员的站立基本功好,一个手要拿着票本,还要拿钞票。另一只手收钱找钱撕票,全靠身体平衡性能好。
这是我们当时用过的公交车票
售票员绝大多数是女同志,她们在车开动时卖票,停车时要检查下车乘客的票,生怕人溜票,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的专坐还经常要让人老弱病残人坐,真是表现不凡。
这是公交公司自己组装的加长公交车
坐1路车、2路车、3路车的人多,车却少,有聪明人便想出了办法,把公交车尾巴切去一点,把另一部报废的公交切去车头,再把两车相接,使一部公交车有了两部车的乘客量。
这样的公交车有三个门,当然也配了三个售票员。只是这样的车行驶和转弯可不太容易,一般这样的车都是特别有经验的老师傅开。
那时的公交车,顶上背个大包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长沙的公交车出现了奇怪的景象。长沙的这些公交车因为国家经济困难,没有汽油用,便在车顶上背一个大包,用煤气来代替汽油。我们小朋友不理解,便跳着笑着说:公共汽车也背书包上学了。
用煤气做燃料的老式公交车(非长沙公交老照片,仅供参考)
后来,国家开发了大庆油田,才慢慢解决了缺油的困难,公交车上的大包才被取下来。
那时的公交车,流行“踩一脚”
改革开放初期,公交车的增加赶不上坐车的乘客增加,于是公交公司便开放民间资本,允许私营中巴车上路参运。
中巴车
长沙的中巴车虽然有线路,可它们没有固定站点,可以随时停车上客,只要有客在路边招手,司机便会踩刹车停车上客。乘客们要上下车时便会大叫:司机,请踩一脚。于是踩一脚成了那时长沙人的共同语言。后来,如果人们想让别人停止做某件事,或停止讲某句话,也会来一句:请踩一脚。
这中巴车随意停车,对其他车造成影响,也成了车祸的某种根源。在加大公交车的运力后,时行了几年的中巴车被强制退出城区,转到乡村,为广大农民伯伯服务了。
1978年后,便是我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公交线路也一天天多起来。据说现在有100多条线路了,几千台车,站点也多了,车次也多了,真正做到了城市建设到哪里,公交线路便开通到哪里,让人民出行方便。
此外,地铁也建成了,随着1号、2号、4号线开通,后面的3号、5号、6号、7号、8号线会陆续修建好,那时你想到长沙任何一处地方参观游玩,都会感觉到特别方便了。
每个人都只能记忆一段时期的事,我也一样。长沙公交线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并不完全清楚,只是把我知道的回忆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批评指正。
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柳建球,编辑 | 明明,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1.文章《长沙脑科医院还咨交通 长沙三博脑科医院?》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长沙脑科医院还咨交通 长沙三博脑科医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