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南’季晓南经研院

2023-03-03 03:01 20次浏览 财经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索炜)8月17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务院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为大会致辞。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

季晓南表示,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既要讲“绿色、低碳、可持续”,也要讲“高效、安全”。在此背景下,他就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谈了三点看法,第一,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是事关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二,客观看待和分析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的问题;第三,着眼供给侧积极应对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

季晓南介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60.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15年的数字是32.2%。“按照过去传统的一个国家油气对外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已经超过警戒线,当然目前这个警戒线还有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2016年,受国内油气产量放缓甚至下降,国内进口增加,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影响,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提高到65.4%,天然气则达到36.6%。根据我国国家能源局颁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下称《规划》),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应该控制在66%左右,而“2016年的65.4%离66%的目标只有‘半步之遥’”。按照《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力争控制在33%,而2016年已经超过33%,高出了3.6个百分点。

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还会持续攀升

如何看待油气对外依存度?季晓南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还会持续攀升。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在2040年达到8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到2030年将达到54%,“这在国际上已经位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与此同时,曾经的能源进口大国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季晓南介绍,今年1-5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增长了10倍,美国总统特郎普上台后,放松了油气对外的出口。这一深刻的变化势必对我国的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讲,季晓南表示,进口油气数量的持续增加和对外依存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国内油气需求的同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会对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国际油气供应中断等安全风险将明显提升。因而,他认为,处理好油气对外依存度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都是我国能源战略和能源革命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分析的问题。

季晓南分析,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可能会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他称,“缺油、少气、富煤”的化石能源结构决定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相对比较高。油气进口量不断创新高源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首先,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油气产量增长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在整个能源需求结构中提高到较高比重,还需要较长时间。此外,世界油气供应格局深刻调整也给我国油气进口提供了机遇。

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并不意味着能源安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季晓南表示,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并不意味着能源安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根据国情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中国目前在国际中处于第二经济总量的追赶地位,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高低可以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参考,但不会成为衡量我国能源安全的唯一标准。

他表示,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低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源开采能力的提升等发生动态变化。他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跟与我国现今情况相似,为63.7%,到2014年下降到35%,下降了30%。美国由过去的大量进口到如今甚至出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油气革命,特别是技术革命——加大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石油对外依存度缓慢下降。“随着我国多种能源的开采和能源革命的推进,未来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必然会逐步降低”季晓南表示。

要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及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目前,季晓南认为,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取决于我国国际油气获取和保障能力。我国已经打造的四大能源通道,避免了油气进口主要依赖一个国家或一个通道的局面,战略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2014年中期全球天然气市场报告》,到2019年全球LNG产量将增至4500亿立方米,油气供应国数量的增多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是有利的,国际油气产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

同时,季晓南认为,国内油气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储量为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致密气、煤层气、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能源丰富,世界普遍认为的页岩气世界储量第一,可燃冰世界储量第一。将来通过不断的能源技术革命,当真正达到大规模商业开采价值时,不仅能做到绿色、环保,也可以替代大量的进口。

另一方面,国内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网络状的输油、输气管网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油气保障安全能力。他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累计为12.6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投入运营的各级油气干线总里程将达20万公里。中石油在海外,去年年底已建成运营的输油输气管道达17条,总长度达到1.6万公里。

积于以上因素,季晓南认为,我国要着眼供给侧积极应对油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升。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能源供给更好的适应能源消费需求的变化,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同时,要深入研究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2017年石油市场报告》,2016-2022年我国石油日需求将年均增长2.4%。根据BP《能源展望》,2015-2035我国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将从18%到20%。季晓南表示,化石能源是否能够清洁发展,关键要看未来能源技术。“要既充分利用资源特点,又做好清洁、高效、低碳。有专家提出,如果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过快,会进一步影响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季晓南表示。

加快推进能源的生产革命与能源技术革命

其次,加快推进能源的生产革命。积极发展多元化清洁能源,尽快提高核电、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给和消费中的比重。同时继续提高我国页岩气的开采能力和水平。

再次,加快能源技术革命。发展如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等技术,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行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季晓南又举例,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要加快国家油气储备体系建设

季晓南还提到,要加快国家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怎么形成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储备、中央企业商业储备及中小型商业储备四级储备体系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调整。同时要积极布局天然气的储备库建设,增强天然气的战略储备能力。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的中亚输气管道是我国最主要的跨境输气管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香港,干支线输送距离超过4000公里。应加快建成网络状、多渠道、耦合式的管网。

进一步拓展国际能源合作空间

最后,进一步拓展国际能源合作空间。加强与中东、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积极布局美洲、非洲等地区油气投资,扩大与欧佩克14个成员国、国际能源署覆盖的29个石油消费国以及巴西等新兴油气资源国在内的国际能源合作,构建更加多元的能源合作渠道,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这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相符合。

季晓南总结介绍,根据国际能源署《2017石油市场报告》,未来5年,全球原油需求将继续攀升,2019年或突破1亿桶/日大关。受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和近年能源上游投资空前减少的影响,国际能源署指出,若上游新项目不能落实,2020年全球石油市场将供不应求,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供应将会趋紧。对此,我国应该早做准备,抢抓机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