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他们靠养殖鹌鹑、生产饲料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开拓,他们创建的希望集团先后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权威机构评为“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名”、“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百强第一名”、“中国最大私营制造企业百强第一名”,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民企传奇人物: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原名:刘永美)、刘永好。
”
▲ 2016年成都新津 刘氏五兄妹聚首“菁蓉会”
在刘氏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的陈育新率先“停薪留职”,回乡办起了“育新良种场”,为希望集团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 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 陈育新
陈育新,生于1950年2月,原名“刘永美”。两岁时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过继给新津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改名叫“陈育新”。在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好当中,排行老三的陈育新一向低调。希望集团现由陈育新直接管理的新津基地和分别由刘氏四兄弟统领的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新希望四大集团组成。其中,华西希望集团创办于1997年,由希望事业创始人、希望集团总经理陈育新任董事长,目前集团旗下有农牧、教育、地产等公司逾百家。
近日,希望集团创始人陈育新接受新津电视台独家专访。
▲ 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陈育新接受新津电视台专访
在持续约2个小时的采访中,陈育新讲述了四兄弟创业史,回答了希望集团名字的由来,展望了新津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并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津融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作了回答。
峥嵘岁月 胸怀未来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创业是从1982年底开始的,当时创立的“育新良种场”也是以您的名字来命名的。当初您为什么会毅然辞掉“铁饭碗”,回农村去发展养殖业呢?
陈育新:
——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村很多事情。我1978年考上大学,是学农业的。在大学期间,我拜望了很多当时有名的“番茄大王”、“冬瓜大王”。回来以后,我觉得只要国家政策许可,我们是不会逊色于他们的,我们还是很自信的。
——在大学期间,我们四兄弟就在一起商量,毕业后由我先出来创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的一些亲戚朋友都不理解。因为大家都觉得,从农村走出来,上了大学,毕业以后就是国家干部,“铁饭碗”就这样丢掉不可思议。但遇到改革开放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兄弟四人都特别兴奋,想做事,想干事。
——1982年毕业后,我在县农业局工作,打了一个“停薪留职”回乡去发展专业户的报告。当时单位领导也支持,然后又报到县上,县上也支持,但县上不敢批,没这权力。县人事局报到当时的温江地区人事局,地区人事局也不敢批,又上报到省人事局,省人事局也不敢批,还报到省委分管领导那里,最后都不敢批。结果温江地区人事局给我们县人事局回复时,在我的“停薪留职”报告上把这个过程写出来了,要县上酌情处理。实际上,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政策法规还没有出来,我们新津还是比较开放的。像这样去争取,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本科生,毕业以后到农村,以现在的政策是支持的,但在当时,还要惊动到省委,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四十年,确实有很多值得回顾的事情。
▲ 陈育新先生当年的“停薪留职”报告
激情 敢为天下先
记者:您在创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
陈育新:
——我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本科生一个月工资当时是42.5元,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一个老母亲。所以,创业时我没有出钱,我的三个兄弟靠卖手表、卖自行车,凑了1000块钱。我身体好,我出力。
——当时我和刘永好一起到县委,钟书记亲自接见了我们。书记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当时他说,你们到农村去发展专业户,这个大方向肯定是对的,我支持你们。当时他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今年之内要带动十户专业户起来。过了一年,我给钟书记汇报,带动了十一户,超过10%完成任务。后来,钟书记积极向外推广我们的做法,有领导来就带过来参观考察。很多省上的领导,国家级的领导也都来看我们。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幸运。
——当时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或者专业户,在发展初期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企业都存活不下来,但在我们新津,我们存活并且发展起来了。作为一个新津人,生在新津这方土地上,我很幸运。因为新津离成都很近,自古水系发达,形成了一些码头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现在,新津很多领导都不是本地人,但是来了以后,很快就觉得我们新津发展民营经济是正确的,而且一直都很支持。
▲ 1985年 新津县鹌鹑户陈育新传技
▲ 1986年成立新津县鹌鹑协会
记者:1989年,您和兄弟们怎么会想到把生产经营正火的“希望饲料厂”上交给县上呢?据说,您为此还专门找了当时的县委书记?
陈育新:
——因为当时社会上出现姓“资”、姓“社”、搞资本主义等等议论,我们就很难受了。我们又找到钟书记。我说,钟书记,实在不行,我们就把这个企业交给政府算了。钟书记说,这怎么行,肯定是不行的。钟书记一直在很多场合都讲,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发展专业户,这条道路肯定是正确的。城市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基层去,方向肯定是对的。
——那个时候属于发展阶段初期,在很多地方,遇到那种情况,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很难生存下来。但在我们新津,有县委、县政府自始至终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仅存活下来,并且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了。
挥斥方遒 奏响希望
记者:当初是“育新良种场”,到后来您成立集团公司的时候,又取名为“希望集团”,这个名字有什么渊源吗?
陈育新:
——最初是我们几兄弟商量,由我先出来,因为我的家在农村,我就以“专业户”的身份开始创业,所以就以我的名字“育新”来给企业命名。
——后来,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了成都以后,对我们非常感兴趣,他到我们这里来,帮着我们搞养殖业。他到处看了以后非常兴奋,还给我们题词“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我们很高兴,领导给我们进行了定位,我们是企业家,而且是社会主义企业家,而且是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后来有一天,我们看着那个题词“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中间有“希望”这个词,所以就给企业起名为“希望”。
——前十年,都是我们四兄弟经营和管理在新津的这一个工厂,后来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对外发展、对外扩张,我们就提出申请,在1992年注册成立了“希望集团”。这也是中国工商部门批准的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
▲ 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题词
回顾历程 缔造希望
记者:当年在希望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是什么让你们能够始终坚定信心,度过难关的呢?
陈育新:
——首先就是对政策有了信心。当时最需要的就是“定心丸”,钟书记和宋健都给了我们“定心丸”。随后,中央又出台了很多关于民企的支持和鼓励的相关文件。
——我们认为,改革开放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从农村改革抓起。当时我在上大学,为此非常高兴、非常幸运。
——新津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当年,新津吸引纳爱斯来投资的时候,我听说纳爱斯董事长亲自来新津考察。他们觉得,希望集团就是从这里成长、发展起来的,它能够走向全国,就充分说明了这个地方有利于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因为有了“希望”这个品牌,他们选择的厂址就在希望饲料厂旁边。
创办于1997年,由陈育新先生任董事长的华西希望集团,产业涉及农牧、教育、地产、旅游等行业,是希望事业主力军之一。
家乡新津 大有希望
记者: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您觉得新津应该怎样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呢?
陈育新:
——新津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好,随着地铁10号线明年通车,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我们新津一部分就在天府新区,所以说这个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新津对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记者:新津提出建设“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您觉得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新津应该怎么做来打造一片新天地呢?
陈育新: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这个是系统的,县委、县政府的系统思考、系统规划,我觉得我们新津未来发展肯定会很好,因为它有区位优势,不可复制、不可多得,而且会越来越好!
希望在新津,新津有希望。
我们坚信,新津的民营经济必定能
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文章《(陈育新)陈育新为什么改名…》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陈育新)陈育新为什么改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