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毒案件系源头性犯罪,是毒品犯罪案件中打击的重点,也是辩护难点。作为毒辩律师,办好制毒案件辩护,笔者认为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了解相应化学知识。
(一)为什么要了解相应化学知识。
为什么要了解相应化学知识,笔者认为这是毒辩律师办好制毒案件的基本技能。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件指控制造数百公斤甲卡西酮的制毒案件,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以制造毒品罪判处主犯死刑,但最高法院没有核准主犯死刑。我们知道甲卡西酮和海洛因的折算比例是4:1,也就是数百公斤甲卡西酮相当于至少数十公斤海洛因,属于毒品数量巨大,但为什么最高法院没有核准主犯死刑呢?因为该案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说服最高法院法官被告人制造目的不是制造毒品甲卡西酮,而是生产制毒物品麻黄碱,甲卡西酮只是生产麻黄碱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非法生产麻黄碱最高刑罚是十五年有期徒刑。。
当然了解相应化学知识还不够,还要有本事说服法官刀下留人,尤其是这么大数量的毒品犯罪案件。
(二)了解相应化学知识。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2005年《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列管了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12种;随着禁毒形势发展,2008年国家将羟亚胺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2012年国家将邻氯苯基环戊酮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2014年国家将1-苯基-2-溴-1-丙酮和3-氧-2-苯基丁腈列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2017年国家将N-苯乙基-4-哌啶酮(NPP)、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4-ANPP)、N-甲基-1-苯基-1-氯-2-丙胺(氯代麻黄碱)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至今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共计列管了19种。
制毒物品不同,制成的毒品不同。以甲基苯丙胺(冰毒)为例,其前体物为麻黄碱或者1-苯基-2-丙酮。我国是麻黄素(碱)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用麻黄素制造甲基苯丙胺是最初地下加工厂普遍使用的方法。对麻黄碱进行脱氧就是甲基苯丙胺,故甲基苯丙胺又名脱氧麻黄碱。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麻黄素制品的监管力度,以至于获取含有麻黄素的感冒药都非常困难时,以1-苯基-2-丙酮(P-2-P)为制毒原料制造甲基苯丙胺的毒品犯罪案件明显增多。由于1-苯基-2-丙酮和甲基苯丙胺之间的分子结构式不太近似,故利用1-苯基-2-丙酮制造甲基苯丙胺所需的技术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同样,随着国家加强对1-苯基-2-丙酮的有力监管,毒品犯罪人员开始寻找没有列管的化学品取代1-苯基-2-丙酮而制造甲基苯丙胺,他们找到了制造1-苯基-2-丙酮的前体物:3-氧-2-苯基丁腈。显然,用3-氧-2-苯基丁腈制造1-苯基-2-丙酮,再用1-苯基-2-丙酮制造甲基苯丙胺,技术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况且3-氧-2-苯基丁腈系剧毒,搞不好性命都搭进去了。
国家发现上述情形后也不含糊,在2014年将3-氧-2-苯基丁腈列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监管。
同样,毒品犯罪分子也尝试寻找没有管制的化学品制造麻黄素,进而制造甲基苯丙胺,他们找到了1-苯基-1-丙酮。1-苯基-1-丙酮与其他特定化学物质进行一系列反应可以生产出麻黄素;他们还找到了1-苯基-2-溴-1-丙酮。1-苯基-2-溴-1-丙酮与其他特定化学物质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也可以制成麻黄素,显然,所需的相应技术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国家发现上述情况后,也先后将1-苯基-2-溴-1-丙酮列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将1-苯基-1-丙酮列入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
还有,制造氯胺酮、摇头丸等毒品的前体物是什么?需要什么配剂,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作为毒辩律师都应当了解,这是办好制毒案件所需的化学知识。
二、了解化学知识的必要性。
毒辩律师和其他刑辩律师一样,都是围绕当事人罪轻、无罪或者减轻、免除处罚进行辩护的。了解化学知识,对于制毒案件来说,有助于毒辩律师找到有利于当事人的辩点。
举个例子:一件制造可卡因案,一审法院以制造可卡因数十公斤为由判处多名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包括老板、运输者和制毒师傅。
判决书记载制毒师傅将生可卡因和某种化学品反应制成熟可卡因。制毒师傅还说生可卡因不能吸食,需要制成熟可卡因。但检验报告显示制毒现场查获的疑似毒品(生可卡因和熟可卡因)均检出了可卡因成分,且含量不等。
涉案运输者的二审辩护律师从中发现辩点:1、运输者运输的是生可卡因,是熟可卡因的“制毒原料”,运输者不构成运输毒品罪;2、运输者运输的是不能吸食的“生可卡因”,不具有致瘾癖性,不是刑法意义上的“毒品”,因为不能吸食,不可能产生瘾癖性;3、生可卡因社会危害性明显低于熟可卡因的社会危害性,一审法院对运输者判处极刑量刑明显畸重。
辩护律师相信生可卡因不能吸食必然从理化角度可以得到验证,生可卡因与熟可卡因必然不完全相同,否则,没有必要从香港请制毒师傅来大陆制造熟可卡因,况且多名同案犯口供均供述吸食的是加工后的熟可卡因,生可卡因不能吸食等。
辩护律师也翻阅了《可卡因传奇》这本书籍,广泛查阅了与可卡因历史有关的资料,据此,辩护律师认为生可卡因可能是盐酸可卡因(盐酸盐性质稳定,有利于保存和长途运输),这种物质加热到170多度就会分解,而烫吸、烟吸生成的中心温度可达七八百度,故不能吸食;另外,直接吸食盐酸可卡因,其中的酸性成分可能会损害呼吸系统的粘膜,让人无法忍受。生可卡因与某种化学品反应后生成的熟可卡因,是一种叫快克的物质,在吸食时会发出噼啪的声音,故称为快克。快克不具有生可卡因上述缺点。如果不了解生可卡因和熟可卡因的理化性质和反应过程,在辩护时就会忽略上述辩点。
总之,了解并运用化学知识有助于毒辩律师在重大制毒案件中的有效辩护。
作者:王红兵
1.文章《运用化学知识在制毒案件中有效辩护》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运用化学知识在制毒案件中有效辩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