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衍新药’昭衍新药股吧?

2023-03-01 01:41 37次浏览 财经

无论是股权激励还是员工持股,昭衍新药对净利润均不做考核,门槛偏低。

本刊记者 杜鹏/文

昭衍新药(603127.SH)近期发布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仅需半价就可以拿到亿元市值的股份,相当于上市公司给管理层派发了大红包,而且门槛并不高,对净利润不做任何考核,这种做法有损股东利益,也表明其对未来业绩信心不足。从2021年上半年来看,公司净利润虽然实现了70%以上的高增长,但主要依赖于IPO打新和压缩费用实现,难有持续性。除了利润注水以外,实控人将有前景的资产放在体外发展,也不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昭衍新药主要从事药物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测,包括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优质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销售以及基因编辑模式动物定制服务等,2020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76亿元、3.15亿元。

激励门槛低

9月22日,昭衍新药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67.54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包括在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任职的公司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公司10月13日收盘价161.30元/股,照此计算,本次激励股份市值1.09亿元;授予价格为83.97元/股,仅为上述收盘价的52%,这也就意味着激励对象所持股份立即就可以有5223万元的浮盈,相当于给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派发了一个大红包。

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考核要求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9%、119.7%,即年化同比增速不低于30%。

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昭衍新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5.69%、56.4%、68.27%、34.53%。很显然,本次激励对于营业收入增速的考核低于往年。即便未来主业增速遇到压力,上市公司也完全可以通过开展低毛利的贸易等业务迅速做大收入规模,从而达到股权激励考核要求。

更让人担忧的是,本次激励对净利润没有做任何的要求,意味着即便未来净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没关系。只要收入达标,激励对象就可以拿到大额红包。

整体来看,昭衍新药股权激励本质上是对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一种损害。巴菲特本人非常反对以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认为股权激励的确能给管理层带来潜在的巨大回报,但是却降低了股权激励获得者的风险,导致管理层在使用股东资金的时候更加随意。

幸福的高管

就在发布上述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同一日,昭衍新药还发布了一份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公告,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股份数不超过3.26万股,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受让标的股票的价格为83.97元/股,资金总额上限不超过274万元。

昭衍新药10月13日收盘价161.30元/股,授予价格同样为前者的52%,激励考核要求也与上述限制性激励计划完全一样,门槛同样不高。

对于认购对象,昭衍新药公告披露,财务总监于爱水认购上限0.5万股,监事李叶、尹丽莉、孙辉业3人认购上限1.2万股,核心技术(业务)骨干7人认购上限1.56万股。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上述高管2021年在股价高位有过减持行为。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1年以来,李叶合计减持0.81万股,减持金额130.53万元,减持均价161.15元/股;尹丽莉合计减持1.05万股,减持金额173.88万元,减持均价165.6元/股;孙辉业合计减持3万股,减持金额536.57万元,减持均价178.86元/股。

而通过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这些高管却可以以83.97元/股的低价再度将高位减持掉的股份接回来,上演了一出完美的高抛低吸操作。尤其在激励门槛并不高的情况下,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有沦为向高管输送利益的工具之嫌。

事实上,不止这些高管,其余大量高管也在纷纷减持上市公司股份且金额巨大。根据Wind资讯统计,自2020年以来,公司高管累计减持股份793.5万股,减持金额高达10.4亿元。

作为最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主体,高管的减持行为值得高度警惕。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是为了改善自身财务状况,有的可能是不看好未来发展,有的是认为当前价格严重高估。对于昭衍新药众多高管减持的真实动机,投资人有必要仔细辨别。

业绩有水分

昭衍新药激励计划不对净利润做任何考核,说明其对自身净利润没有信心。

2021年上半年,昭衍新药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34.53%;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70.39%。从数据来看,公司净利润增长远高于收入,属于典型的高增长,不过这种高增长有不少水分。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昭衍新药净利润高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根据财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9203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59.86%,而2020年同期只有83万元,对净利润基本没有影响。

昭衍新药2021年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来自股权资产和生物资产变动,两者贡献的收益分别为5298万元、3776万元。其中,股权资产变动收益主要来自百克生物(688276.SH)。昭衍新药2021年中报称,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了百克生物A股IPO的战略投资者配售,投资金额为4362万元,2021年6月30的公允价值为9660万元,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列示。

昭衍新药参与IPO配售,难免会让人怀疑其有不务正业之嫌。再者,这种打新带来的收益难有持续性,同时也会加大利润波动。Wind资讯显示,百克生物6月30日和10月13日收盘价分别为104.58元/股、91.4元/股,期间股价跌幅12.60%。按照10月13日收盘价计算,昭衍新药持有的百克生物股份市值为8442万元,相比6月30日缩水1217万元。

生物资产变动收益应该主要来自生产性生物资产。2021年6月30日,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有4201万元,主要为繁殖实验动物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实验用食蟹猴、比格犬和实验鼠。期末,猴和鼠形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为4199万元、1.65万元。

昭衍新药2021年中报还披露,2021年上半年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1021万元,但是损益表中的生物资产变动收益却有3776万元,比前者多出来的2555万元又是来自哪里呢?

除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外,研发费用下降对净利润高增长也有较大贡献。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186万元,同比下降22.0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下降2.97个百分点至4.09%。对于研发费用的下降原因,昭衍新药2021年中报没有解释。

要知道,2021年上半年,昭衍新药营业收入增长34.53%,但是期间研发费用却是大幅下降,两者大幅背离,明显不正常。

反观同行,2021年上半年,药明康德(603259.SH)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29%至4.04亿元,康龙化成(300759.SZ)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55%至6446万元,美迪西(688202.SH)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04%至3412万元。

同行业内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均是大幅增长,为何昭衍新药研发费用会下降呢?这背后不能排除公司存在刻意压缩研发费用、护航利润之嫌。

除了利润注水以外,昭衍新药大股东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商榷。2021年6月30日,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1.02亿元,该科目下仅有一项对外投资。昭衍新药2021年中报称,基于战略目的公司长期持有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昭衍生物”)8.93%的股权,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官网,北京昭衍生物成立于2018年2月初,致力于成为最受客户信任、全球领先的制药CDMO企业。北京昭衍生物为上市公司和关联方JOINN Biologics (HK) Limited(下称“昭衍生物香港”)共同投资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93%和91.07%。

昭衍生物香港为JOINN Biologics Inc.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8年5月8日,实际控制人为冯宇霞、周志文夫妇,二者同时也是上市公司昭衍新药的实际控制人。

因此,北京昭衍生物绝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由冯宇霞、周志文夫妇控制的境外企业持有,上市公司昭衍新药仅持有其很少部分股权。CDMO是目前市场最为追捧的资产,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实控人却将这么有前景的资产放在上市公司体外发展,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给昭衍新药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上市公司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