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男孩”,与城市一起成长

2023-02-28 02:06 23次浏览 财经

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当天,《解放日报》第17版刊发号外——2010年世博会:中国上海申博成功。

号外鲜艳夺目:一个大眼圆脸的小男孩双手挥舞起一幅彩色画卷,“申博成功”四个火红色的大字占据画面中心。号外上方,那些年里曾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申博海报再次出现,海报上身穿背带裤、条纹衫,双手“托举”地球的小男孩,正是画面下方挥舞画卷的男孩本人。

世博会成功举办11年之后,我们决定寻找这位年轻的“画中人”。

2010年7月18日《解放日报》第3版的一篇报道,不仅揭晓了“申博男孩”名叫张骋昊,也记述了他在世博会举办时已就读于世界外国语中学。于是,通过学校老师,记者很快联系上“申博男孩”。我们要找寻的小主人公,如今正在美国纽约攻读研究生。

如今再次回忆起拍摄海报时的场景,张骋昊直言:“当时我太小了,具体过程记不大清楚,只记得摄影师一直让我摆出张开双臂的姿势,而且幅度要特别大。”这幅名为《期盼》的作品设计者王峰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选择当时刚刚上幼儿园的小骋昊,不仅因为圆乎乎的他长相可爱,更因为小男孩身上的那股灵气,与海报寓意的“希望、期盼”之意不谋而合。海报拍摄当天,小骋昊状态极佳,一直精神饱满、充满欢笑,拍摄也异常顺利。

张骋昊成长的阶段,也是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阶段,这让他时不时会意识到:自己何其幸运,能参与到这场盛会中。2002年,5岁的小骋昊在母亲陪伴下与申博代表团一同奔赴蒙特卡洛,现场见证了上海申博成功的历史性时刻;2005年,8岁的小骋昊跟随小荧星艺术团赴日本爱知世博会演出。

因为世博,小男孩的童年与众不同。“小学的时候全市都在迎世博,经常有采访和活动找我,所以同学们都知道我就是海报上的男孩。”

当被问及参加的所有“迎世博”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事,小张表示,最难忘的并不是“高大上”的时刻,而是2010年与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一同参观上海世博会。这次经历,至今都令他感到意义深刻。“很感谢邀请我拍摄海报的摄影师,这个‘巧合’让我有机会为自己的家乡上海尽一份力,更让我见证了很多人的努力,终于把世博会带到了家门口。”

2010年10月,上海世博会即将落幕之际,“智慧点亮城市《世博·城市·未来——2010个为什么》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外滩光明大厦观光平台举行。和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总代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瓦尼·贝楠先生一起,张骋昊以及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广州亚运会火种采集者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杨蝉,世博场馆建设者子女代表、来自四川的浦东上南中学南校学生陈慧琳,共同开启上海城市景观灯光装置。

高三那年,张骋昊决定出国深造,最终如愿进入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双专业。在美国读书时,张骋昊也认识了来自各个国家的许多同龄人。在向外国同学介绍家乡上海时,他会让大家了解上海的包容性。“因为,在这座城市可以体验到各国不同的文化,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吃到全世界顶尖、地道的美食。我也会告诉大家,上海世博会是当时历史上参观人次最多的一次世博会,展示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

当年,整座城市用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大限度的好奇心参与了一次盛会;今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及其生动实践,也已化作张骋昊这样年轻一代走向世界的气度与自信。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孩子们,已经成长为自信的青年一代。照片均新华社发。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来源:作者:舒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