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汪潮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四学生

来 源:正和岛

京城二月,农历新年伊始。寒风凛冽,冰雪覆盖,荒岭枯枝,万物萧肃。

因为新冠肺炎足不出户,独坐书房,网上传来清华经管学院征文邀请。特别为逝世的清华恩师,兴华教育基金会捐赠人赵家和教授写上一篇回忆短文,作为老师逝世八周年的纪念。

01、水木清华,诲人不倦

时光倒流三十六年,年仅十九岁的我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毕业,深感阅历尚浅,需要继续深造学业,恰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建,院长朱镕基和众多清华名师向全国各重点院校开放招生,不限本科专业。从举国各地报考的一千多名考生中,通过笔试与面试,招收了四十六名研究生,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

从15岁离开湖北黄冈老家到四年省城武汉的大学生涯,首都北京和百年名校清华,对于我既充满着荣誉感和诱惑,同时也显得非常的陌生。住进清华园的第一天,我的陌生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得当时我们入校的新生被招生办的老师带到清华校园西北角的西十五宿舍,在宿舍的门口我看到一位扶着自行车,衣着朴素,带着近视眼镜的中年老师在热情地问候着经研84级的新生,这就是当时我对赵教授的第一印象。有同学介绍赵老师是经管学院建院的功臣,并且还担任学院常务副院长一职,是朱镕基院长的左膀右臂。

在经管学院就读后,我有幸和赵老师有较多的接触。当时赵老师负责经管学院世界银行技术引进培训项目,经常要请一些国际专家来讲学,因为我的英文成绩尚可,赵老师多次安排我去机场接送国际专家,每次他都细致耐心地交待我如何去校外办申请专车,带上给司机的香烟以及外国专家的鲜花,如何入住友谊宾馆的外国专家楼,等等,甚至有机会帮助外国专家翻译教案,这对我的专业外语水平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另外一件院务活动,赵老师也让我参与较多,就是创办当时经管学院院刊《清华经济管理研究》,朱院长是名誉主编,赵老师是执行主编,我因为在大学时代担任过《大学生学报》编辑,因此赵老师让我也担任《清华经济管理研究》院刊编辑,负责向朱院长和其他老师们约稿,参与校对,印刷等工作。

记得朱院长亲自为院刊的创办撰写了发刊词,每期院刊组稿,赵老师都亲自审阅、编辑,并耐心地指导编辑部的工作。除此之外,他对学院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配合朱院长为学院聘请一批国务院发展中心等部委央企领导专家作为兼职导师方面功不可没。

1985年夏天,朱院长访美回国,带回了一个赴美留学的奖学金名额。经过经管学院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我有幸获得了这个出国留学的名额。

那个难忘的六月傍晚,我浑身大汗地从圆明园西校门跑步回宿舍的门口,赵老师非常郑重地给我送来了出国留学的通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帮助我完成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考试、写推荐信、赴美签证等各项手续。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因为我是来自大别山区的贫困生,赵老师告诉我学院为我特批了一千元特殊补助,用来置办赴美的行李和服装,这也是我第一次穿上西装领带和皮鞋,赵老师亲手教我如何打领带,嘱咐我在美国留学的各种注意事项,尤其是代表学院领导期待我能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02、相逢华尔街,承担研究课题

从85年赴美,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金融MBA的学业,于87年9月进入了华尔街著名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J.P.chinese Bank),三年后通过猎头到世界著名债信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公司工作。在标普公司,我在结构融资部(Structured Finance)任联席董事(A.D.)负责资产证券化(ABS.MBS)产品的评级工作。

1991年夏天,我接到了赵老师的电话,他说他正在得克萨斯州大学圣托里奥分校做访问教授,讲授国际贸易的课程,他计划半年后回国,帮助清华管院创办国际金融系,非常希望利用暑期的时间到纽约华尔街从事金融市场的考察与研究,希望我能联系一笔研究经费和研究课题。

当时我在的标普工作小组正在开展“美国公司债券破产与信用违约率”的课题研究,我向标普研究中心申请了7000美元的经费,以外部研究专家(Research Scholar)身份前来纽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赵老师如饥似渴地研究华尔街的金融市场,拜访不同的金融机构和专业人士,收集和记录了大量的金融产品实务资料,为后来返校创建清华国际金融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夕阳无限好,兴华基金献爱心

1995年,我作为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北京首席代表回到阔别十年的北京,得知赵家和老师任清华管理副院长兼国际金融系系主任。

此时的经管学院如日中天,引领中国经济管理教育的榜首,朱镕基院长已经由上海市长的岗位升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学院日常工作由常务副院长赵纯均教授担任。

赵老师因年龄关系也逐步退出繁重的教学工作,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帮助中国公司规范公司治理方面,出任部分公司独立董事或监事,并指导一些学生和校友的投资工作。在此期间我们也经常在专业研讨会和投资论坛等场合见面,有空我也回学院看望他,聆听他对我回国后工作的宝贵建议。

1999年中,我和团队一起创办了信中利资本,致力于打造中国本土化的高科技创业投资平台,尤其是帮助海归科技人才回国创业,早期投资了包括百度、搜狐、瑞新、朗新科技等一批互联网高科技企业。

公司名称信中利来自我96年第一次见到偶像巴菲特时他的忠告:相信中国,投资才能获利。在信中利成立初期,赵老师担任我们的名誉顾问,经常来公司指导工作,也对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公司提供高屋建瓴的建议,获得同事和合作企业家们的巨大敬重。

2009年秋天,我接到赵老师的电话让我去他家,他面色凝重地告诉我他好像体检查出疑似肺癌早期,希望我安排公司司机小李带他去市里的专业肿瘤医院复诊,他不想麻烦学院给他派车。过了几天,我又去了赵老师家,吴师母也在场,神情悲凄,在座的还有一位经管校友,深圳新同方投资公司董事长刘迅。

赵老师告诉我们他的肺癌已经确诊,来日无多,计划把自己这些年出国讲学兼职独董以及投资收益设立助学金,想听听我们的建议。赵老师知道我来自大别山老区,已在国家级贫困县的老家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他说希望他的助学金能设在甘肃西部贫困山区,希望我们能有时间帮助基金献计献策。

我们安慰赵老师,并帮助安排了一些专家帮助诊疗,除了放疗的几次出车,赵老师尽量不再让司机接送,而且坚持从三甲医院转院到清华校属医院,以降低住院成本,专家推荐的进口靶向肿瘤药物,赵老师舍不得花钱,而是服用从印度进口的仿制药物。

在清华医院一年多的住院期间,我去探望过老师几次,每次赵老师都打起精神谈起基金的筹备进展。他非常欣慰地告诉我,清华管院党委书记陈章武老师刚退休,非常愿意承担基金的筹建工作,基金取名为“兴华教育基金”,已与甘肃省团委、甘肃清华校友会联系上了,陈老师为了筹备基金多次不辞辛苦考察甘肃的多所偏远山区的中学。

在病榻上,赵老师多次流露出自己对清华园的眷恋,他说自己从小出生在清华园,除了随着也是清华教授的父亲赴西南联大任教的几年之外,几乎人生的全部历程都是在清华校园度过的。师母吴教授以及儿子都在清华工作,他们用毕生的奉献在清华为国家培养了数不尽的栋梁之材。

除了希望我们支持寒门学子的兴华教育基金以外,赵老师还嘱托我多参与清华教育公益基金的捐资与募资,他说虽然国家每年给了清华大额教育与科研经费,但是一些数理化社科学生素质教育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经费远远不够,只有寄托在校友的捐赠上。

赵老师的嘱托我一直牢记在心里,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我为清华教育基金会捐赠了一笔资金,支持学校数理化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前后共资助了60多名博士访问学者海外学术交流。2016年,在信中利挂牌新三板周年之际,再次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得到了陈吉宁、邱勇两任校长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2012年7月22号,与癌症病魔抗争了三年之久,我们敬爱的老师赵家和教授在清华校属医院溘然长逝。他的遗愿是不让举办追悼会,将遗体捐献给学术研究,遗产捐赠设立的兴华教育基金不能以其命名,仅让说明是以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的名义捐赠。

在9月中清华经管学院师生为赵老师举办的追思会上,陈章武老师代表赵教授宣布“兴华教育基金会”的正式成立。在庄严肃穆的追思会上,我们这些赵老师曾经的学生带着无限的怀念与敬意,向赵老师深深地鞠躬!

从二月底的寒冬动笔,写完这篇短文,京城已是春光明媚。举国上下在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全力控制了新冠肺炎的疫情蔓延。在4月4日这天习主席主持了全国性的致哀活动,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疫情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深切的哀悼。在这清明追思的日子,谨以此文表达对赵老师的深切怀念。

附录唐诗一首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诗一首,步原韵,缅怀赵师》

水木清华一世间,

树木育才恩如山。

寒门助教泽学子,

兴华唱彻玉门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