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每天都有新老朋友要加我的微信号,我的回答是:“好的,不过……”
不过,这个“不过”没有一点拒绝的意思,只是想提醒对方可能的后果。“不过……加了我微信可能会‘吃勿消’。我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好多东西,会把你原来要看的都‘淹掉’。如果受不了也尽管把我从你朋友圈里屏蔽掉,保持一对一联系就可以了。”有时我还没说,在旁边的妻子已经开始“警告”人家。
“那你每天究竟发多少条朋友圈?一百还是两百?”有朋友帮我数过,数到两百多条就乱了。想知道确切答案,谁能告诉我朋友圈一天最多可以发多少条?到现在为止,除了腾讯的朋友,真还没有人知道,在我告诉他之前。
大概没人像我这样疯狂“刷屏”,以至于没过几天就会一不小心碰触了“天花板”,被腾讯关禁闭不准再发。“天花板”究竟是两百条还是三百条,不妨自己试一下。不过,一旦发现自己也被关禁闭,千万别慌,24小时以后就会“重获自由”,继续发朋友圈了,一秒钟也不会耽误。
刚开始遭到“禁闭”难免有点郁闷,后来也找到了对付的办法,最简单的就是前仆后继、用另一个微信号接着发。还有就是接近开禁时刻,可以先积聚几十条要发的东西,时间一到批量齐发,很爽。
如果你已经发现一个微信号每天最多可发几条朋友圈,大概可以算出我一天最多发几百条了。常有人问,你又不是做微商推销,干吗一天要发这么多?只能说是我这种新闻人生性不安分吧,有点自虐。
我们四〇后五〇后经历过资讯极度匮乏并扭曲的年月,难免患上“资讯饥渴症”,像海绵那样拼命吸收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到了互联网时代,犹如一下子就掉进资讯汪洋大海,畅饮畅游之余又想玩点别种新花样。
我在香港编过新闻周刊,到了凤凰卫视又做新闻评论和时事节目主持,有了互联网就一直摸索弄份个人的电子报,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自媒体”。北京奥运那年,我与凤凰网合作试着为中移动办一份个人手机报,每天选发十几条短新闻加短评,内部测试反映相当不错,可惜最后还是无法正式推出。
但我还是继续每天编写这种短新闻加短评,用电邮发给各方朋友,朋友再转发给朋友,读者中包括好些我本来不认识的。后来大概有两三年,上海《新民周刊》每期都从中挑选十条上下辑成一页专栏。那时常有人说,“收到新的周刊就先翻‘老曹酷评’”,听了当然很得意。
那时又出现了微博这种新玩意,后来还有了微信。从手机开始,我对各种数码发明就挺感兴趣,但并不急于尝新赶热闹,先看一两年弄明白想明白怎么回事再动作。对我来说,微博可以成为重要新闻来源,速度也往往最快,还能用来查证新闻真假,但都要自己去找。微博也可以用来传播,面很广,阅读数一下就可以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但往往不知道受众是哪些人、在哪里,反映更是混杂。
微信比微博更像是社交媒体。但大概三四年前用上了微信,我就发现它有很强的信息交换功能。交换就是定向传播,能不能把微信变成新闻接收平台,把朋友圈变成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表、转发平台,有点新闻频道和通讯社功能?
试了才知道会怎样,反正除了耗费手机流量和时间,弄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才是新媒体最可爱之处。开始时完全不知道效果如何,只是一天天坚持下来,除了发现了玩微信的好些“潜规则”,也发现我的朋友圈确实黏住了不少人;受不了我“刷屏”式转发的落荒而走,愿意留下来的就离不开了。
一天天下来,朋友传给我的信息和评论质量越来越高,可供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当然每天发送出去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任何一个公众号。一定程度上,我的微信朋友圈变成资深媒体人的信息交换器。我想,如果有一百个新闻界朋友也这么做,各玩各的时间段,那该多好!
又常有人问:“你一天多少时间在手机上?”“夜光杯”版面有限,下次再回答吧。我倒要问,现在知道我怎么玩朋友圈,你还想加我的微信号吗?( 曹景行)
1.文章《「曹景行」曹景行怎么读?》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曹景行」曹景行怎么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