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政记者出身的电视人,李越胜这几年站在湖南广电都市频道总监的岗位上,居然佳作频频,带领一个纪录片团队,出落成为了一个现代军旅纪录片大家。且不论湖南卫视和芒果TV正在热播的七集军旅纪录片《战旗美如画》,近几年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陆续推出的《我爱你中国》《我们站立的地方》等军旅题材纪录片都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印象一:影像让你耳目震撼

说实话,军旅题材的影像作品,在节奏的表达上的确有一定优势。军人的队列、兵器、训练,甚至炮火与战斗,都可以用硬节奏表达,通常来说军旅片都会让人有种淋漓痛快的感受。但是,如果这种硬节奏使用多了,久而久之,会让观众麻木甚至排斥。而李越胜会软硬兼收,可让细软情感溶于强硬气质,让铮铮铁骨植入片片柔情。

比如《战旗美如画》第一集,片头过后的第一幅画面就让人震撼:镜头从磅礴多彩的大雪山拉开后,倾斜70度的雪坡上,只有几个小黑点在蠕动,很是神奇。然而,镜头马上切换——齐腰深的雪中仰行的是西藏军区某部侦察连长杨晓琨。接下来的一组更让人震撼,横空移动的广镜,让人领略到美丽多姿的雪域高原。而切入的特写,是军人半身埋在雪中午餐,即雪砣和压缩饼干。这种视觉和心理的串联,无论是视觉反差,还是审美反差,带来的强节奏和强冲击,无疑引起受众内心的震撼。

印象二:故事让你情绪万千

这么多年来,只要写军人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妻子、婚假、父母而引发的故事,这些虽然都是真实故事和真实情感,但如果用得多了,就有落入窠臼之感。如何在普遍的事件中挖掘更深的生活情感,这对于军旅片编导而言,也是对自身极大的挑战。李越胜团队制作的军旅片《我爱你中国》中,有一段情感故事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来自于中印边境某营,宁乡籍营教导员周宇锋接到上级紧急电话,30分钟后带足7天的干粮以及全套枪械,率队执行一次秘密军演行动。出发前,这位即将做二胎爸爸的军人,先后拨通了待产妻子和大女儿的电话,丈夫或父亲一反过去的习惯,也没有了往日的嘻嘻哈哈,不管他说什么,妻子和女儿都知道了,丈夫或父亲又要去执行一次特殊任务。

这段故事通过军人的电话以及妻女的事后回忆,把周宇锋坚守雪域边防20年,与妻儿团聚不到几个月的情感故事描写得更为真实,更为深刻。特别是妻子在电话中含泪告别即将出行的丈夫“等你回来做爸爸”,更为感人至深。

印象三:哲理让你昂头思考

军人有军人自己的哲理,但军人的哲理不是低头思索,而是昂头思辨,这是我看完李越胜军旅纪录片后,对军人的又一新印象。

李越胜团队的军旅纪录片,解说词及人物语言风格质朴而富有理性,壮阔而富有节奏,细腻而富有情感。如纪录片《战旗美如画》第7集,记录了南部战区某旅友谊关雷达站一段新兵入连队仪式。在这场仅有几位官兵,而富有仪式感的场景中,指导员聂灵杰的主题讲话,给人启迪与思考。他说:“在你们脚下这片不足0.07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就曾遭遇过300次多重型炮弹袭击。在你们面前这部雷达方舱,就有536个弹孔,曾经就有一名战友牺牲在这里,这就是钢铁雷达连的由来。”接着,战士们昂着头,挺着胸,用军人的节奏与气势高呼:“我们雷达兵的兵魂就是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在!”

虽然聂灵杰和战士们的这番话不多,词语也简洁,但信息量很大,哲理更深。它告诉新战士,我们的战场很小很小,只有0.077平方公里,但我们的战场也很大很大,曾经承受过数百发枪弹的打击。而且,我们这些小小操纵员,却连着司令员,可见兵魂和军魂,筑成了中国军队的力量与信念。特别是这组画面紧接着出现了一幅大型红色标语牌“钢弹摧不倒,糖弹打不倒”,这就更寓示了一个优秀的雷达兵不但通天,而且接地,不但要有军人的斗志,而且还要有军人的意志。

李越胜团队制作的军旅纪录片,不但有好的视点,好的细节,还有好的思考。纪录军魂,是他们的最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