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是我党的三大起义之一,而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卢德铭,则担任秋收起义的总指挥。
激战当中,卢德铭为了解救战友、为了掩护毛泽东转移,不幸倒在了烈火硝烟当中,结束了他22岁的生命。
毛泽东失去了革命战友卢德铭之后,痛呼: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卢德铭壮志未酬,大时代的顶尖军事天才,倒在了通往胜利的路上。
而这一切的一切,要从1905年6月9日说起,卢德铭出生在四川自流井区的仲权镇、竹元村、狮子湾。至今都保留着英雄故居,是典型的川南青瓦建筑。
父亲名叫卢安炳,省吃俭用送孩子卢德铭上学读书,原先只希望孩子从私塾先生那里,学点文化知识,以后帮助自己做盐业生意,打打算盘珠子,记记账之类的。
不过卢德铭在私塾当中,展现出惊才艳艳的天赋,学习能力强,而且活学活用,认真刻苦积极向上,三年之后便可以引经据典,和私塾先生对答如流。
卢德铭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白花高等小学堂,家里的父亲非常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将其当做家里的骄傲。
父亲人缘儿特别好,周围的亲戚邻居,都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望子成龙,光耀门庭!
卢德铭自幼展现出坚强的一面,学校离家三十五公里,他为了省一笔车钱,从早晨出发步行去上学。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卢德铭更加重视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也不知道下学期,还有没有钱继续读书,所以校园里的时光,分分秒秒都弥足珍贵。
不难想象的是,卢德铭的成绩非常好,每次学校里考试的时候,他必然会名列前茅。
更关键的,是卢德铭个人品质高尚,按照当地人的回忆来说,卢德铭从小就乐于助人,主动帮助残障人士,一有时间就为人家挑水劈柴。
这种品格,不仅仅为卢德铭赢得了亲朋邻里的好感,也为他未来的军校生涯、革命信仰、埋下了伏笔……
卢德铭16岁那年,以全校前三名的成绩,从县里考到了省里,进入了成都公学念书。
也是在省会的这段学生生涯当中,卢德铭接触到了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开始思考这积贫积弱的国家和民族,该如何能够实现富强?
特别的历史环境,自然会产生特别的青年思维,无论是卢德铭这一代人,还是咱们今天这一代人,如果国家屡受列强欺辱,年轻人必然会义愤填膺,思考国家的出路在哪里。
而卢德铭则认为,唯有共产主义才可以救中国,因而他成了学校里的进步青年。他刚开始的时候喜欢读共产党书刊,读着读着就意识到,唯有强大的军力,才能护佑脚下这片土地。
所以卢德铭开始读兵书,恰恰学校里藏书很多,所以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各类兵书战策成了枕头,而且越看越喜欢,越读越痴迷。
卢德铭19岁那年,从报纸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正在招生的消息,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从军梦,发誓强兵救国。
可是家里的父亲,却在想着儿子卢德铭,将来学业有成之后,会做什么什么样的官儿,从事什么什么样的行业,正在憧憬未来呢。
结果父亲突然得知,儿子想要报考黄埔军校,他对此断然拒绝,因为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来说,当兵哪里比得上从政从商?
卢德铭想要解释为什么弃笔从戎,从民族大义的角度来说,希望父亲能够明白自己的理想。
父亲越听越生气,所以说:“你还是好生读书奔前途,以后哪怕回家当个教书先生都行,就是不准去摸枪搞炮的,自古以来,当兵的有几个好下场的?不准去!”
当时四川闹土匪,所以母亲曾经遭遇绑票;而四川这里偏偏军阀遍地,打得是不可开交,所以父亲做盐业生意,被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
年轻的卢德铭,经过百般解释之后,认为只有军人,才能让国家安定,结束军阀混战,安邦平匪患,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要有更高尚的情怀。
卢德铭又去找附近的乡绅李明忠,李明忠见多识广,聊了半个多小时之后,认为卢德铭这年轻人未来必成大器,所以这乡绅去做卢德铭父亲的思想工作。
父亲一看拦也拦不住,所以也就答应了儿子考军校的想法。卢德铭这才出发,从老家直奔宜宾,那里有早就约好的同学,随即顺流而下去重庆,那里有同盟会的元老李筱亭。
四川距离黄埔太远,他们希望李筱亭写个介绍信,免得自己等人赶不上报考的时间。李筱亭立刻写了条子,让这群少年拿着介绍信,直奔广州而去,去找孙中山。
(廖仲恺和孙中山)
在孙中山和廖仲恺还活着的时候,处在国共合作时期,革命朝气在黄埔,这所军校聚集天下英才。
在咱们今天,每当谈起黄埔军校的时候,都会有人说:这所军校是速成班、学不到真本事、都是拿战场当老师。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民国新旧思想交织,天下拥有新思想的新青年,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所以齐聚黄埔军校,天下英才在黄埔。这一点,是其他军校所无法比拟的。
卢德铭入校面试,自然要去找孙中山,孙中山将这些年轻人送到军校,经过严格的选拔考核之后,卢德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黄埔,成为该校第二期的学员。
卢德铭乐于助人、刻苦学习、头脑聪慧……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孙中山先生的重视,认为这位年轻人,未来前途无量。
在多个军事科目当中,卢德铭很快就名列前茅,而且吐字清晰、能言善辩、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
黄埔军校当中,威望最高的就是孙中山,孙中山去世之后,廖仲恺挑起大旗。或者说在国民党的早期,孙中山去世之后,廖仲恺扛起了三大政策。
这里面的历史就较为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民国有两大刺杀案,直接改变了历史,分别是刺宋案和刺廖案。
国民党有左派和右派,左派则亲共,右派则反共。
廖仲恺是左派领袖,而他在1925年8月20日被杀之后,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国民党走向了“分共”“清共”的不归路。
关于凶手是谁至今成谜,目前唯一知晓的,便是蒋介石在这场刺杀案当中获益最大,而且他后来又让戴笠,故意销毁此案的证据。还有一点就是,有人劝宋美龄不要嫁给蒋介石的时候,明说刺廖案和刺宋案都跟蒋介石有关,此人心狠手辣……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总之黄埔军校的创始人被杀,等于是精神领袖惨死街头,所以军校里的学生群情激奋。
卢德铭上台演讲,谈起廖仲恺的时候,声音悲愤怒火万丈,说到激动处泪洒当场。此事引发的后果,则是国共合作开始走向破裂,军校内部自然也开始分裂。
卢德铭早已经加入共产党,他于1925年9月6日毕业,然后留在学校当中,担任政治部的组织科科员。
随后发生的就是北伐战争,意思就是讨伐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的南北统一,而在北伐战争当中,表现最好的就是铁四军和钢七军。
铁四军当中的叶挺独立团名扬天下,而卢德铭奉周恩来之命,担任叶挺独立团的第2营、第4连的连长一职。
卢德铭先是带着部队,在广东附近开展农民运动,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而在北伐战争开打之后,卢德铭跟随叶挺南征北战,战无不胜!
1926年6月2日的攸县之战,卢德铭原本得到的命令,是修筑工事、整训部队、治疗伤员。
但是卢德铭突然发现战机,立刻带领战士们前去追敌,一战大获全胜攻克攸县,展露出敏锐的战场嗅觉。
战斗结束之后,叶挺竖起了大拇指,认为卢德铭指挥有方,他说:“战功是大家努力得来的,我们的每次战斗,都是得力于你们。比如攸县的占领,就是第4连连长卢德铭在指挥我,而不是我在指挥他。”
北伐铁四军声震全国,而卢德铭在这支部队当中,每逢大战的时候,都能敏锐发现敌人的弱点,好似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尖刀。
醴陵之战、平江之战、贺胜桥之战、汀泗桥之战……卢德铭越打越威猛,用智慧和勇气,劈向敌人的动脉,尤其是后面的那两场战斗,史称双桥之战。
所以卢德铭很快就升任第二营的营长,很快又成为第一营主力营的营长。正如同孙中山所预料的那样,卢德铭的未来前途无量!真正优秀的指挥员,唯有经过实战才能得到检验。
攻克武昌后,卢德铭升任团参谋长!1927年6月,武昌要成立警卫团,由卢德铭担任团长。
国共分裂已经愈演愈烈,国民党右派大肆杀害共产党人,例如湖南的“马日事变”卢德铭身在武汉,奉命保护那些从湖南转移到武汉的革命同志。
卢德铭安排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等人,进入自己所在的警卫团。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不仅保护了党的优秀干部,而且还让这些人,加强对警卫团的领导。
八一南昌起义的号角吹响之后,卢德铭在当天凌晨一点钟,同时收到了两条调令。
第一条调令,自然是我党发来的,要让卢德铭立刻去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
第二条调令,是张发奎发来的,要让卢德铭所在的税警团,连夜去往九江待命。
(张发奎)
该团的团长卢德铭、参谋长韩浚、指导员辛焕文三人,自然会选择去南昌,响应八一起义的号角,而不是听从张发奎的命令。
关键是如何去往南昌呢?直接走水路的话,岂不是一头扎进九江,部队必然会被张发奎所控制;走陆路的话,步行去南昌太远,根本就赶不上。
三人望着张发奎发来的调令,先坐船假装去九江,然后到了黄石之后登岸,走窦家坡,奔南昌。
到了第二天黄昏,警卫团连同许多军校师生,从武汉登船连夜赶奔黄石,然后按照预定计划在吴王庙,由水陆转陆路。经过急行军,直奔南昌而去!
张发奎的部队在九江等着呢,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只要警卫团赶到,立刻将其缴械,殊不知卢德铭已经带领部队,提前下船去了南昌。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卢德铭他们急行军七天七夜,到达江西奉新的时候,却得知八一义军已经往南进发。
在这种情况下,警卫团自然追不上起义大军,所以卢德铭和同志们商议之后,果断放弃原计划。
恰在这个时候,湖南的党组织派人来联络,而且是老熟人夏曦。
卢德铭才知道,南昌起义这几天以来,部队伤亡严重,急需经验丰富的军事干部,前去指挥战斗。
既然团长、政委、团参谋三人要走,大部队自然无法跟上,所以卢德铭做出安排,改由第一营的营长指挥部队,去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待命。
卢德铭临走之前,交代说:“我们走是为革命而走,是服从革命的需要。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保存好这支队伍,只能壮大,不能削弱,这是革命的基础力量,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
最理想的地点,自然是修水县城,警卫团出发之后,又遇上了平江义军,部队再一次壮大。
浏阳的工农义军,也刚好遇上了这支部队,以至于人员进一步增多,所以扩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
让人振奋的是,部队一路走一路扩充,就跟吸铁石似的,当他们到达修水县的时候,已然扩大了四倍之多!
且说卢德铭他们,轻车简从火速去寻找南昌义军,不过他们在路上的时候,再次接到党组织的调令,要求他们返回暂编第一师,去参加秋收起义。
也就是说,卢德铭半路中途,转而再赶奔修水县,而且他们回去的时候,又带了六名年轻的军事人才,也从党组织那里拿到了三千银元的军费。
这一来一回咱们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国民党一村一关卡,卢德铭这一路,都走在刀刃之上,可谓是危机重重,遍地都是国民党爪牙。
各地的农会,在这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送卢德铭他们一共九人,安全到达修水县城。
卢德铭返回原部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哪里还是警卫团,已然大变样。
原本部队就战意高昂,卢德铭回来之后,大家干劲儿更大,都说有卢德铭带领,肯定能够打胜仗。
因此历史上著名的秋收起义,即将拉开辉煌灿烂的篇章……而这自然也少不了毛泽东的作用。
当时伟人的身份是中央特派员,他来组织发动秋收起义,召开作战会议的地点,位于萍乡的张家湾,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部队归入工农革命军的第一军第一师,原先的警卫团老底子,则直接改编为该师第一团,路上加入的几支队伍,则改编为第二、第三团……
职务来说,毛泽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担任总指挥。
忘记说了,将部队带到修水县城的是余洒度等人,也正是他们将警卫团,带到了现在的规模,所以余洒度担任师长。
开战!
1927年9月9日,这一天必然会名垂青史,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和卢德铭,发动了秋收起义!!
卢德铭所亲自率领的第一团,连战连捷从修水一路打到了平江的龙门厂,部队在红旗招展当中,欢度中秋佳节。
可是问题随之出现,前文咱们说过的余洒度,虽然部队扩充迅速,但是有一支土匪部队参军的时候,余洒度没有调查清楚,将其收入部队当中。
恰恰这关键时刻,该土匪军突然叛变了;也恰恰在这关键时刻,卢德铭正在激战敌人的时候,遭到了这支土匪军的进攻,以至于腹背受敌。
此战打得非常惨烈,毛泽东立刻改变计划,让秋收起义的三个团,去往浏阳的文家市。
卢德铭接到命令,立刻去往浏阳,但余洒度却提出反对意见,卢德铭则认为,部队要听从上级命令。
9月19日当天,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齐聚于文家市。
天黑之后,毛泽东召集骨干开会,他拿出作战地图,制定作战方案,计划去往罗霄山脉的中段,去那里建立根据地,那边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发展革命力量。
(罗霄山脉的中段,说的就是井冈山)
毛泽东还做了个比喻,认为革命就要有根据地,如果没有地方落脚,等于是人没有屁股,也就没有地方坐,人总不能一直站着吧?如果走久了,腰酸腿麻必然摔倒。
所以毛泽东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样以后才能恢复元气,通往最后的胜利。
卢德铭自然是坚定的支持毛泽东,认为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对于部队的未来,肯定是无限光明的。
可余洒度却表示反对,依旧想要攻打大城市,拿下长沙之后,快速获得胜利。
很显然,多数人都是支持毛泽东和卢德铭的,因为现在被敌人大兵包围,如果不去井冈山的话,很有可能全军覆没。战争不仅要杀伤敌人,更要保存自己。
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和卢德铭一条心,所以部队才得以去往井冈山,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9月20号,东方升起了一轮红日,秋收起义的部队整装待发,毛泽东和卢德铭,开始做战前动员,俩人的演讲都极富感召力。
部队随即出发,离开文家市,赶奔预定地点……三天之后,天灰灰蒙蒙的,属于是黎明前的黑暗。
部队走到了徐家口,毛泽东走在前面,而第三团负责殿后。
结果江西军阀突然杀出,他们是从萍乡赶来,一直尾随到徐家口。
第三团深陷重围,部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团长也无法指挥战士们,以至于出现了混乱。
卢德铭一听背后有枪炮声,想要前去解救,身边的战友急忙来劝,认为去了之后有危险。
(卢德铭)
卢德铭则认为:第一,如果不击溃这伙敌人,对方就会一路尾随追击,前面的毛泽东必定有危险。第二,哪有见死不救之理?如果自己不去,第三团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卢德铭去的时候带着一个连,经过连番苦战之后,打了四个多小时,这才帮助第三团突围。
然而部队战斗结束之后,却看到了卢德铭的遗体,躺在那血泊当中,抬枪向前、胳膊硬挺、不愿放下……他已然中弹牺牲,结束了仅仅二十二岁的生命……
当地的农民含着泪哭泣着,将卢德铭的遗体,安葬在了自家后院的茶树之下。
毛泽东惊闻噩耗,内心悲痛不已,大呼一声:“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
这才有了毛泽东那句话:“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卢德铭)
关于人物评价方面,国民党的何应钦,在黄埔遇到了卢德铭,他说:“这个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会是一个将才!”
孙中山评价卢德铭的时候,说:“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叶挺评价卢德铭的时候,说:“德铭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实为我军栋梁之才。”
毛泽东称赞卢德铭,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那段历史已然远去,卢德铭距今已经牺牲了94年。而在革命这条路上,枪林弹雨是家常便饭,战争成了时代主题。
死亡是战争的符号,壮志未酬的英雄儿女,用滚烫的鲜血,浸透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文章写到最后,简单说说余洒度,此人1931年11月,在上海的时候,落入了国民党特务的手中,当即就背叛了革命。
蒋介石给了余洒度一个少将处长的官职,而余洒度因为挥霍奢靡,为了自己的享受,所以开始贩卖大烟。
在这一过程当中,余洒度认为自己应该分更多,引发了同伙的愤怒,以至于贩毒一案败露。蒋介石亲自下令,枪毙余洒度……
1.文章《「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左派在大陆叫什么?》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左派在大陆叫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