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通国〕itat欧通国

2023-02-23 13:09 27次浏览 财经

近年来,服装行业销售增速普遍放缓,海澜之家却逆势上扬,一面持续扩张门店,一面对品牌进行转型升级,营收表现十分亮眼,2017年1季度的净利润高达10.1亿元。

7月15日,海澜之家在马来西亚开设了首家门店,预告着全球化征程的开始,不少媒体发文称它“最可能成为中国的优衣库”。(这是在变相夸优衣库吧)

海澜之家的成功,与它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打开海澜的官网,你会发现,它对自己的定位不是著名服装企业,而是“品牌强势、管理优良、技术领先、引领时尚的大型现代化服饰供应链销售管理平台企业”。

海澜之家实行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将生产环节和大部分销售渠道大部分外包或者完全外包,自己的经营重心则放在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上。

与其它品牌不同的是,海澜之家采取零售导向的赊购模式,在货物入库时支付小部分货款(一般不超过30%),其余的货款支付以零售为导向,根据货物的实际销售情况,逐月与供应商结算。同时,海澜之家还与供应商签署附滞销商品可退货条款的采购合同,卖不出去的库存可以退回给供应商。

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卖得好,海澜之家和供应商都赚钱,而一旦货物滞销,海澜之家没有任何负担,库存都由供应商去消化。

这种明显不利于自己的库存转嫁条款,供应商为什么要接受?

有利可图。

海澜之家供应管理的高明之处主要有3点:

1、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

海澜之家与供应商是一种深度利益捆绑的合作模式。

供应商提供生产和设计服务,海澜之家提供研发指导、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

供应商不止可以赚处在行业利润底层的加工费,还可以分享产品的销售利润。

2、实行信息化运作

在信息化运作方面,海澜之家走在了国内服装企业的前列。

早在几年前,集团就引入了ERP系统,其信息化部门有数百人,每天将4000多家门店的业绩准时推送给加盟商和供应商。这样,供应商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产品卖得好,哪些卖得不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后续开发计划,清晰掌握每月的现金流。

海澜之家还利用信息系统,帮供应商提高产品动销率,例如,通过数据监测,发现某件产品在A市卖得不好,但在B市卖得好,就立刻将A市的库存调到B市。

3、通过规模效应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截止2016年底,海澜之家门店数量已达到4237家,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了80%以上的县、市。而这一数字仍在增长中。

凭借高位的市场占有率,海澜之家单款的生产量可以达到上万件,非常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控制损耗。这样,供应商可以用远低于市场平均的成本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看上去很美是不是。

但是,海澜之家的模式也不无争议。

外界的质疑首先来自于对库存处理的担忧。

在海澜之家2017年1季度的财报中,与10.1亿元利润同样亮眼的,是92.9亿的存货。按照海澜的运作模式,这些存货即使消化不掉也不会给它造成压力,却会变成合作供应商的巨大负担。

2013年,海澜集团推出了一个叫“百衣百顺”的新品牌,在价格定位上比海澜之家更低,用于集中处理海澜之家的尾货库存。外界由此怀疑,海澜之家与供应商或许在退货协议的持续上出现了问题,于是用这种方式帮助供应商消化部分库存。

另一层质疑来自模式先行者ITAT的败落。

10多年前,曾有一家“明星”服装企业,与现在的海澜之家一样,门店扩张迅速,一路高歌猛进。然而,08年时,它的香港上市计划失败,很快神话破灭,成为信誉尽失、人人喊打的骗子公司。它就是ITAT。

ITAT,全称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gent Trader,中文名是“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创立者是欧通国。

ITAT兴起时,它的商业模式听起来比海澜之家还要神奇——“零货款”、“零租金”、“零库存”。

首先,它收购了一系列服装品牌,随后,它以高额销售返点为饵,找到那些生产过剩、又付不起商城“进场费”的中小型服装代工厂,“零货款”进货,以贴牌的方式消化对方的库存,并为对方提供免费的销货渠道。同样的,用销售额的返点作为诱饵,它与位置相对偏僻的地产物业商合作,以“零租金”整片包下原本属于诸多小摊贩的大量摊位。

ITAT在第一家店开业前,还开发了一整套包含财务、销售、人事等内容的IT系统。物业商和供货商作为合作伙伴,可以随时在系统商查询商品的销售额。

这样,物业有了长期固定租客,供货商有了大量订单和免费的销售渠道,而ITAT则免除了地租成本和库存成本。凭借这种模式,ITAT经历了火箭般的飞速扩张。规模起来后,它还耗费巨资在央视等渠道上打广告,期望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

然而,ITAT模式存在的前提是:决不亏损,持续返利给物业和供应商。一旦销售没达到预期,它的利益共享机制就会全面崩溃。

不亏损是不可能的。

店面选址的偏僻、中小厂家货品质量的低下,导致ITAT的产品销量根本达不到预期,货物大量积压。与此同时,ITAT的品牌建设也有很大问题。它宣称“经营国际时尚品牌服装”,但它的“国际品牌”名称都由拼音构成,注册成立时间大都只有一两年。为了扩张速度,创始人欧通国牺牲商业信誉,要求店员谎报销售额,制造虚假繁荣。

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10年前风光无限的企业,现在如果不特意解释,人们甚至不知道ITAT是什么。

回过头看海澜之家。

海澜之家与ITAT最大的相似处有两点:

1、通过销售额返利,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将库存风险转嫁给供应商。

2、通过信息化运作,为供应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服务获取供应商的信任并强化双方的利益联盟。

然而,海澜之家终究不是ITAT。

虽然模式有争议,但ITAT败落的原因,还是产品质量和店面管理不过关,品牌建设失败,为追求扩张速度牺牲了商业信誉。

目前看来,海澜之家对产品质量还是比较看重的,对全国店面也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值得一提还有它的品牌建设——牢牢抓住“男人的衣柜”这一定位进行品牌运营,今年的年轻化转型升级也运作得比较成功。

海澜之家的供应模式值得借鉴,但它能长久运营下去吗?交给时间来回答吧。

关注“衣讯”公众号,浏览有用、有趣、有审美的服装行业资讯。

你是否看好海澜之家的供应模式 单选

0人
0%

看好,营收业绩就是成功的证明

0人
0%

不看好,感觉隐患很多,不可持续

0人
0%

说不清,我就看看别人选什么

投票

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