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焦点,且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大型传统汽车行业也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尤其是低速电动车也就随之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重点,为此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低速电动车高速发展,形成了人人(小作坊)造车的局面,整车线束更是粗制滥造,甚至是只要能装到车上就很满足。故此次针对整车线束在装配时要求做了大概的统计,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安装前要求:

安装前要求装配员确认线束与所需安装的车型匹配,熟记自己本公司线束安装工艺卡片,了解线束在整车所应起到的作用,布置位置要准确。

二、安装时要求:

1.线束尽量远离热源:线束避免与排气管、发动机本体、DC-DC本体、充电器本体、电机控制器本体、压缩机、空调高压管等热源绑扎在一起,同时远离油路、水路、燃气管等易燃部分。

2.线束远离运动件:前舱各运动件如雨刮器连杆、真空泵等,后仓减震、电机等。

3.遵循“先绑扎、后固定”原则:多根线束并行或线束过长时,先把线束平行对折后绑扎成束,再用合适方式固定。

4.线束由车身外部进入密封空间时,在过线孔处涂密封胶,封胶要求密封严密,胶形美观。线束通过车身时增加过线胶圈,过线胶圈贴合过线孔,严格防水。若过线孔周围有毛刺、汽车毡、孔变形等异常,处理后再操作。

5.线束插接件对接前应检查插接件针脚有无水等导电物质,有则清除。

6.线束尽量避免从棱角处通过,若无法避开时,应当加龙骨胶条、过线胶圈或涂密封胶等加以保护(注意:不可用波纹管作为过棱角处的防护材料)。

7.线束对接时,插接件要对接到位、锁止可靠;确保铜件未脱离插接件、导线未脱离铜件。

8.对于带片状或柱状接线端的传感器类插接件及线束,插接件对接后,要把线束在传感器上反扎后再布线(机油压力传感器线束、水温传感器线束、胎压传感器线束、ABS传感器线束、电机编码器线束)。

9.对接后的插接件及两侧线束均有可依附物体时,在插接件两端分别距插接件尾部40以内各用一根扎带把线束绑扎在依附物体上,并用扎带把插接件绑扎固定在可依附物体上。

10.对接后的插接件及两侧线束在300以内,无可依附物体时,把插接件一侧的线束弯至插接件的另一侧,用扎带把两侧的线束绑扎成一束,并把插接件本身与线束绑扎在一起。

11.对接后的插接件及一侧线束有可依附物体时,把插接件本身及可绑扎固定的一侧线束固定在可依附物体上。

12.线束长度余量:当线束在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上布置时,线束在两个物体的过渡处要留出适当的长度余量,长度余量应当视情况在线束拉直的基础上加20至40。

13.线束过长时,确定好终端使用位置及线束长度后,把长出的这一部分绑扎在终端使用的前一道工序。

14.扎带绑扎后,剪后扎带长度留3~5;余留的扎带剪口平齐,不留尖,扎带头尽量避免正对着观众。

15.要根据线束所依附物体的走向规范布置,若所依附物体是个较大的平面时,线束应呈现横平竖直的走向,尽量避免斜拉现象。

16.线束绑扎后应平顺,禁止有两头翘起及线束散乱现象。

17.当有多束线一同绑扎时,线束间应平行布置,严禁扭曲缠绕。

18.对非同束导线在同一部位先后布线时,后布置的线束在线束固定点位置时,应绑扎在线束固定点上,而不要直接绑扎在线束上。

三、发动机搭铁线装配

1.所有发动机必须装配发动机搭铁线,且搭铁线必须装配在发动机机体的某部位,不允许装配在发动机的各支架等附件上,以免发动机搭铁不良。

2.仪表台右侧中央接线盒附近的搭铁线、四门电动、前后舱大灯的搭铁线按设计要求装配在相应螺栓上。

3.搭铁线避免共用一点。

4.高压电与低压电系统铁搭点不允许接触。

5.搭铁点装配顺序:首先将螺栓穿过车身安装孔、套上内锯齿垫圈、再依次套上搭铁线接头的铜件、弹垫、螺母然后紧固到位,最后在螺栓上点白漆做防松标识,并在搭铁线表面涂凡士林防腐。

6.搭铁线严禁采用铜丝直接缠绕、或打自攻丝方式装配,以保证搭铁的可靠性。

7.装配蓄电池搭铁线时,接近完全紧固前,使搭铁线左、右转动,注意带动内锯齿垫圈,再完成紧固。

以上是针对整车线束在装配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的统计,有未尽之处,还请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