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22篇

分享人:锱云物联 CEO 张澄宇

编辑:36氪陈绍元

产业定义及规模

工业制造主要分为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而今天的智能制造主要就是指离散制造。

离散制造业的特点: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如火箭、飞机、武器装备、船舶、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制造业等。

截至 2015 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离散制造业企业 36.5 万户。2017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为24万亿,从业人数为 11444.5 万人。

离散制造业的核心生产设备就是数控机床,产业的总产值主要都是依赖于数控机床加工产生。

离散制造业产业链分析

离散制造产业链中,从上游到下游存在这样几种角色:数控系统制造商,装备制造商,大型工厂(行业头部客户),中小型工厂(一级、二级供应商),小微型工厂(三级、四级供应商,100人以下规模)。

贯穿整个链条的就是数控机床,而数控机床的核心就是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工业设备的中央控制“大脑”,国内中高端市场主要被三家公司垄断:发那科,西门子、三菱,三家国内市场份额为:发那科45%,西门子15%, 三菱12%。

具体的产业链分工是:数控系统商销售NC系统给装备制造商,装备制造商组装生产机床销售给加工厂。中大型加工厂(如富士康),承接大量订单,并将部分加工任务分包给中小微型加工厂(即中大型加工厂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加工供应商)。

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由于技术的专业性,会导致加工厂经常会直接联系数控系统制造商讨论很多前沿性或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问题,也会提出很多创新性的需求。

离散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产业机会

1、产能引擎平台的打造

由于离散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导致产能分散,十分符合建立产能引擎平台的产业基础和行业形态。根据德国“工业4.0”概念,智能制造的核心便是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2、数字化敏捷供应链

首先,由于C端的市场趋势变化越来越快,行业的头部客户的产能风险变得越来越不可承受。以3C行业举例来说,手机的材质发生了变化,意味着加工工艺的彻底改变,而加工工艺的彻底改变,意味着之前投入的十几万台机床都需要更换和重新升级,这些都意味着几百亿的投入和巨大的风险。

所以,头部客户越来越希望将产能分散到供应链中,由各级供应商越来越多的承担设备和人员的投入,而所有这些,都对产业供应链的敏捷反应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敏捷供应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产能和生产过程数字化。

将以上1、2两点放在一起看,即是:将分散的中小微型加工资源,连接整合成一个产能引擎平台,对接给头部客户。

结合锱云物联的模式来理解,锱云通过工业物联网方式,将多个小型加工厂的设备和生产数据汇聚,以生产资源池的形式提供给中大型加工厂,中大型加工厂从中灵活匹配所需加工资源,从而缩短订单生产周期,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中小微加工厂的闲置产能也被高效利用,从而增加收入。

3、设备实时数据驱动的工业电商

目前的MRO(维护、维修、运行)工业电商都是采用拼品类,拼资金(为保证供应而保有大量存货)的模式,在真正接触客户时无法绕过传统采购流程的种种限制。而从设备实时数据角度出发,工业电商平台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发生时间和需求细节,从而精准销售。

4、巨大的企业金融服务市场

中小微制造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十分旺盛,是一片真正的蓝海,金融服务主要分为设备融资需求,流动资金需求,材料购买需求,耗材购买需求。某国内中小微制造业金融服务商2018年针对小微工厂的产品综合收益率达到21%,而坏账率仅为0.74%,可以反映出中小微制造业是较好的标的。而中国有超过36万家中小微制造业。

5、地区性的智能制造云平台搭建

国家已将2025智能制造作为国家任务,目前落地情况还非常初级。将地区性的离散产能汇聚成智能制造云平台,正好可以为中小微制造业和政府资源之间搭建起桥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分工的智能制造云平台。这是一个巨大的To G 的市场。

总结来说,离散制造业的未来核心机会在于:

将千万中小微制造企业,汇聚成数据化的产能引擎,与客户资源、技术资源、金融服务资源、政策资源等进行高效、精准匹配,从而显著提升整体产业链效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