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拿到重庆银保监局的“通行证”,意味着,马上消费金融很可能将成为首个登陆A股的持牌消金公司。

马上消费金融总经理郭剑霓的任职资格几乎同时获批。郭剑霓此前曾是捷信中国创始人之一,同时兼任捷信中国CFO,有10余年消费金融领域管理经验。

为了冲击资本市场,今年以来马上消费金融已经进行了多次高管变动。今年3月和6月,重庆银保监局分别核准万威拟任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副首席运营官、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赵国庆担任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截至2019年末,马上消费金融的总资产548.15亿元,当年净利8.53亿元。以资产规模计,马上消费金融排在捷信消金和招联消金之后;以净利计,马上消费金融排在招联消金、捷信消金和兴业消金之后。

马上消费金融并不是第一个谋划上市的消金公司。2019年7月,国内规模最大的捷信消金母公司捷信集团试图赴港IPO,意在通过二级市场吸纳更多资金,不过最终并未成功推进上市进程。

上市是此时最好选择

马上消费金融为何能率先冲击资本市场?可以从其股东背景、注册地政策、行业政策等方面窥得一二。

马上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起家于线下3C产品分期,随后快速成长,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和扩张,如今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据官网披露,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包括“安逸花”、“马上金融”、“马上分期”等三大产品体系,分别对应循环额度、信用分期、商品分期等三类主要业务。贷款资金用途主要为3C产品、装修、医疗、家电、教育、租赁等。目前马上消费金融的注册用户突破1亿,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

成立之初,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为重庆银行、小商品城、物美、阳光财险、重庆百货和北京姊润商贸。2016年第一次增资扩股前夕,北京姊润商贸更名为中关村科金技术参与增资。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姊润商贸最初由赵国庆直接持股,更名后迅速将注册资本由1亿扩大到7.8亿,并且赵国庆由直接持股变为通过高达投资全资持有。之后的日子里,中关村科金技术引入多家有限合伙企业担任股东,诺亚财富汪静波、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三盛置业林荣滨等资本大佬纷纷入局。目前,赵国庆通过高达投资控制中关村科金技术54.93%股权,为其实际控制人。

2016年增资扩股完成后,马上消费金融引入了其他股东,随后的2017年和2018年两次增资,股东名单未见改变。

截至目前,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包括:重庆百货(31.06%)、中关村科金技术(29.51%)、物美(17.26%)、重庆银行(15.53%),成都趣艺文化(4.99%),阳光财险(0.9%)和小商品城(0.75%)。

其中,物美同时持有重庆百货大股东重庆商社45%股权。因此,物美通过直接、间接持有马上消费金融股权达到24.86%,为马上消费金融最大单一股东。这意味着,马上消费金融一旦登陆资本市场,物美实控人张文中将成为最大赢家。

从股东构成来看,马上消费金融既拥有当地国资股东,也有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保险股东,同时还有百货、小商品城这样的实体产业股东,为其布局与扩大消费场景、搭建开放平台提供了优良资源。

马上消费金融与国资控股的重庆百货关系密切。马上消费金融的创始人、董事长兼公司总经理赵国庆同时也是重庆百货总经理,前董事长尹向东则是重庆百货董事。与国资的深度接触,也让其尽享政策红利。

2017年,重庆将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列入“十三五”规划,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入渝。近年来,已经有一批网络小贷、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落地重庆。去年底消金牌照审批开闸后,小米和蚂蚁拿下的两张消金牌照都是在重庆取得。

有政策保驾护航后,身在重庆的马上消费金融率先冲击资本市场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马上消费金融为何选择在此时上市呢?

从重庆银保监局批复的募资用途来看,马上消费金融冲击上市无疑是为了补充资本金。

马上消费金融在度过扩张高速期后,债务压力逐渐加大。2016-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的总资产分别为76.3亿、318亿、402.6亿和548.2亿,期间负债分别为63.4亿,290.2亿、346.8亿和483.7亿。

面对逐渐加大的业务压力和规模瓶颈,为满足监管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通过上市扩展新的融资渠道无疑是对马上消费金融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马上消费金融一直在不断开拓募资渠道。自2015年成立以来,马上消费金融已经进行了三次增资扩股,目前注册资本金达到40亿,仅次于行业内资产首位的捷信消金(70亿),与资产第二的招联消金(38.7亿)相差无几。

此外,自2019年5月资产证券化业务获批后,马上消费金融已经成功发行两单ABS产品,总规模37.95亿元。今年8月,马上消费金融再次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0亿规模的金融债券。

债务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马上消费金融的业绩增长也已经陷入瓶颈。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马上消费金融收入分别为15.8亿、46.7亿、82.4亿和90亿,同期净利分别652万、5.8亿、8亿和8.53亿,净利率为0.4%、12.4%、9.7%和9.5%。可以看出,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营收和利润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而且2018年后盈利能力一直在下滑。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面临重大变革。今年8月,监管层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15.4%,与此前的两线三区(24%和36%)相比下降幅度较大,这也意味着高于15.4%的借贷利率将不受司法保护。在此之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消金产品均年化率均高于15.4%,很显然,这一政策将会对消金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

靠着500亿资产规模,马上消费金融已经稳坐持牌消金公司第一梯队,但随着大型资本渐次入场,马上消费金融前期积累的优势很可能发生变化。

今年,小米设立的小米消费金融、中国平安设立的平安消费金融、光大银行设立的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已经相继开业。另外,建设银行也在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正处于上市进程中的蚂蚁集团也抛出了注册资本80亿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

马上消费金融选择在此时上市,可以与申请消金牌照窗口期的公司打时间差,而且监管政策对其业绩影响还没有体现,加上业务规模处于高速发展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对其估值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初期,马上消费金融以高速扩张规模作为主轴,因此留下了不少负面影响。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就曾因风控环节疏漏遭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开出罚单,被罚款39万元。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马上消费金融也因高利率、暴力催收、砍头息等原因频频被投诉。

目前,马上消费金融仅仅通过了银保监批复,要想登陆A股,还需要证监会审核。

消费金融格局将变

消费金融是 2017 年以来规模增长最快的金融子行业,据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可能达到66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的4.5倍)。

消费金融赛道涉及的玩家包括银行消费信贷部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乃至金融科技机构等多种类型。

从模式上来说,银行机构资金成本端优势较大,但在场景、流量上对比金融科技机构、持牌消金公司劣势较为明显。由于监管制度不同,即使银行持续推动流程简化,信用卡的申请难度仍高于网贷产品,而且申请流程因线下验证更加复杂。

持牌消金机构,多具有银行、场景股东背景。资金上可以借助银行股东的资源优势进行同业拆借,并且在零售、电商等场景股东的帮助下,可以将借贷资金流入3C产品、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医美等场景。

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开业的持牌消金公司达到27家。其中19家银行系消金公司包括招联消金、兴业消金等;五家产业系消金公司,主要股东包括海尔、苏宁、重庆百货、小米等,马上消费金融正是处于这一序列;两家资管系消金公司,包括中国华融旗下的华融消金及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消金;以及一家外资主导的捷信消金。

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的挑战,主要还是业务创新与获客方面。当下整个消金领域都面临互联网流量见顶、获客成本上升的挑战,叠加互联网巨头加码入局、不惜重金在线上线下渠道投放,消金市场蛋糕空间基本稳定,但行业格局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