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23-02-22 09:50 23次浏览 财经

2020年一项调查发现,83%以上的人认为,中国当前收入差距非常大或比较大。

李建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当前中国收入差距现状

从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即在从传统经济向工业化经济演变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在工业化中前期会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在工业化中后期达到峰值后逐步缩小,这就是关于收入差距演变规律的著名的库茨涅兹“倒U”理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工业化进程,先后经历了2000年以前的轻工业化、2000-2010年的重化工业化两大阶段,2010年以后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在这一工业化过程中,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演变特点。

从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看,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从2003年的0.479上升到2008年0.491的峰值,此后不断下降,2015年降为0.462,此后一直在0.466左右徘徊,2020年为0.468。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普遍在0.3左右的低水平相比,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依然较高。需要看到,按年度平均汇率计算,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600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确立的12700美元左右的高收入国家门槛,但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处在从高位向较低水平演进过程中,较高的收入差距仍属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 一是从全国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在高位徘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统计的137个经济体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393,世界银行公布的2018年前后134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排名中,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 二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从1978年的2.57倍提高到2007年3.33倍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将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统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2014年的4.64倍持续下降到2020年的3.48倍,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自2007年以来持续缩小,但绝对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从2014年的22623元扩大到2020年的31246元。

  • 三是区域之间收入相对差距略有所缩小,绝对差距扩大幅度较大。

2013年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略有缩小,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从2013年的1.70倍降至2020年的1.62倍,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2013年的9739元增至2020年的15824元。从2013年到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居民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甘肃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收入比率)从3.85倍降为3.55倍,但两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从31219元扩大至51897元。

为什么要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仍呈差距较大的偏橄榄型,财富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比收入差距更大。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反映的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相对合理的分配格局。从各国收入分配格局看,收入差距相对较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处于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处于0.2至0.29之间)和比较合理(基尼系数处于0.3至0.39之间)的国家如日本、欧元区国家的收入分布均呈橄榄型,而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基尼系数大于0.4)的国家如美国和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均呈偏橄榄型。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开放初期呈橄榄型分布特征,收入差距也较小,早期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只有0.2左右。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让一部分有条件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深入实施,在极大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扩大,收入分配格局也逐步偏离橄榄型分配格局。

2008年以来,在各方面政策调控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不平等程度依然偏高,收入分配格局仍呈偏橄榄型分布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是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目标就是要把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降低到0.4以下的合理差距区间。


本文节选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改革——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见《领导文萃》2022年7月(上)“高端访谈”栏目。

本文作者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

特约记者 | 吴思

责任编辑 | 笺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