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才刚开始第一天,双汇面前就已经摆着一个大难题。

1日,有媒体报道,台湾畜卫所于31日在香肠制品上验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而该制品正是从码头农产品弃置箱里收集的“双汇香脆肠”。台湾方面表示,经确认,基因片段序列与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片段相似度高达100%。目前双汇正在核实该制品是否出自双汇旗下。

消息一出,网友们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似乎对双汇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习以为常。

10天损失10亿元,食品安全问题成双汇心头大患

作为双汇的董事长,万隆一直从漯河肉联厂的厂工做到厂长,带着负债500多万的厂一路咬牙坚持,直到推出自己的火腿肠,挤掉当时市场占有率高达七成的品牌巨头——洛阳春都火腿肠,如今78岁的万隆年薪高达20亿,但是“食品安全”四字依然触动着他最脆弱的神经。

2011年3月15日,无论是对双汇还是对消费者而言,都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央视直接点名双汇,曝光双汇使用瘦肉精的违禁操作,从此双汇火腿肠多了一个到如今仍未撕掉的标签——不安全。暗访录像中的那句“双汇专门收打了瘦肉精的猪”让双汇的销售额在10天内缩减了近10亿元,那时的万隆已经71岁,也只能试图以一句“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堵住悠悠之口。

自那以后,双汇每年花费近2亿的检测费用,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洗刷往事。但是时隔7年后,在网上搜索双汇时,还是会出现“瘦肉精”三个字。

高盛入股双汇,双汇成“洋企业”

2006年,一场“国退洋进”的争议席卷双汇。高盛以20亿人民币轻松购入双汇100%的股权,而当时的双汇年资产高达60亿,光是销售额就是高盛出价的10倍,但这家曾经的国企最终还是在“转让国有产权有利于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为由的驱动下成为了“洋企业”。

高盛入主双汇后,在2013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出资288亿人民币计划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史密斯菲尔德。

当时史密斯的经营状况并不好,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一度濒临破产。但是双汇不仅要收购史密斯,为了保留史密斯原有的管理模式,双汇还承诺,如果史密斯的6名高管以及其他资深员工留任,双汇会提供3.33亿的留任奖金,并且负责偿还当时史密斯的上百亿债务。在如此丰厚的条件之下,双汇收购计划顺利完成,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最大的赴美收购规模。

万隆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到了业界顶峰,业内称他为“中国肉类工业之父”,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屠夫,然而这位身价最贵的屠夫,曾经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为美国所用,如今也只能看着消费者的信心一点点流逝。这一次“不安全”的盆子再次扣在了双汇头上,双汇该怎么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