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近日,31个省区市以及各主要城市,陆续公布了202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省会城市中,截至2月5日,除拉萨、石家庄等2市之外,其余城市均公布了GDP总量、GDP增速等指标。

其中,贵州省和省会贵阳市经济表现抢眼——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进入全国省域经济20强;贵阳市全年GDP总量4311.65亿元,GDP增速5.0%,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在省会城市中,其GDP增速位居全国第4。

最具经济发展“冲劲”的城市之一

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初步统计,跑赢全国GDP增速的城市不下23个,包括上海、北京、重庆、深圳、苏州,以及18个省会城市。

其中,贵阳市2020年GDP同比增长5%,在省会城市中,位居全国第4位。

跟其他城市一样,2020年,贵阳市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不过,来自贵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其工业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80.75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26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

南车集团。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近十年来,贵阳市的GDP增速一直在‘逆袭’,一度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可以说,作为西部后发城市,贵阳近几年‘跑’出了人们的想象。从近年来的经济指标看,特别是2020年的经济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时隔8年重返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时隔16年重返全省第一,龙头地位更加稳固,从全国来看无疑是极具经济发展‘冲劲’的城市之一”。

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线正在生成中。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减掉248.7亿税费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贵阳凭借什么保持住了经济发展的上升态势,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全力打赢了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回顾2020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贵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祖章能回忆,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贵阳反应迅速,两周建成了将军山医院,完成了全省确诊患者集中收治;一个月实现无新增本土病例,两个月实现本土确诊病例清零,自2020年2月17日以来,未出现本地确诊病例和本土阳性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后,贵阳在全国较早取消交通卡点限制,“果断决策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祖章能说,2020年2月中旬,贵阳有序恢复了各类商场市场营业,2月24日,规模以上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全部复工复产。

不过,复工复产后,贵阳仍一直面临如何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严峻考验。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GDP总量仅为838.76亿元,GDP增速曾下降到-2%。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也仅达到了1.3%。

祖章能回忆,为了稳住经济基本盘,贵阳在全国首批推出了复工复产复市政策性保险,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和《关于支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产增产和省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若干措施》等,实施企业费用“减免缓”、金融支持“惠准快”一揽子支持措施。

贵州合力超市集团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企业,总经理汪建文说,2020年是企业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但仍旧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年度经济指标,“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社保缓交、房租减免等等‘减免缓’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政策,不可能完成年度任务”。

汪建文回忆,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口罩等防疫物资一度告急,“作为商超企业,防疫物资特别是口罩,必不可少,关键时刻是政府解决了我们的难题。高速费等费用是企业的一项重大开支,单此一项,全年就减免了接近千万元左右”。

来自贵阳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贵阳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248.7亿元,企业获得贷款支持53.4亿元。

贵阳市统计局局长张缨表示,在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刺激”下,全市经济运行快速恢复,经济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上半年扭负为正,增长1.3%,前三季度以3.7%的增速历经28个季度后跃居全省第一,全年以5%的增速继续领跑全省”。

还有一个数据能说明贵阳2020年的经济发展活力,2020年贵阳市场主体新增11万余户,高于往年。

大数据“红利”

2月1日,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根根长方形的铝型材板通过预处理、脱脂、喷绘、固化后,由立式粉末喷涂滑出台缓缓运送到辅助下料的工人面前,工人将成型的铝型材板分拣到操作台上,在传输机床的协助下,1分钟就有35支成型铝材下线,产值可达1900元。

“以前人工操作,一分钟能完成10根铝型材喷绘就算高效了。”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得益于自动化,公司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产能从1万吨增加到5万吨,产品合格率从以前的82%提升到95%以上。

连玉明认为,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线智能化的受益者之一。2020年,贵阳经济发展之所以能有效克服疫情冲击,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大数据“红利”。“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贵阳?如果把答案总结为一句话,我认为就是,贵阳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数据驱动创新的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贵阳是最早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2013年,贵阳就开始由一把手牵头,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不过,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能走多远?这个话题一度备受业内人士关注。有人曾提出,贵阳的大数据产业相当于“天然机房”,利用本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凉爽气候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里仍然是最低端的资源密集型环节。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贵阳市工信局局长刘良果表示,近年来,贵阳一直在布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技术改造,我们实施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实施省级‘千企改造’工业项目51个”。

贵阳市大数据局局长吴宏春认为,得益于不断汇聚的海量数据优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2020年显示出威力,“‘一码贵州’‘货运滴滴’‘脸行贵阳’,灵活就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为贵阳应对疫情、实现GDP增长5%注入了强大动能。被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贵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53.5%。满帮、白山云等独角兽企业头部引领,航天云网、朗玛、白山云等企业先后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了快速道”。她表示,贵阳市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已经超过38%,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吴宏春说,五年前,提到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这些称号,很难跟地处西南欠发达省份的贵阳联系起来,“但目前,数字经济已经在贵阳落地生根。贵阳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30余个项目获评省级融合标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速迈进”。

记者 王姝 编辑 刘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