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证50自11月22日见高3038.28点后,呈震荡调整态势,但本周初的逆市表现仍然令A股市场的“一九”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而从上证综指5月11日探出年内低点以来,截至本周三,上证50上涨幅度达到了24.28%,远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9.20%的涨幅。其中,中国平安(77.67%)、伊利股份(69.29%)、招商银行(57.28%)、中国太保(56.16%)、贵州茅台(54.71%)以逾50%的涨幅居前。

上证50之所以今年以来能够一骑绝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证50一直被市场视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事实上其成分股也的确是不少机构抱团的对象。

那么,上证50的价值到底有几何?其业绩的成长性真的能匹配股价表现吗?为此,我们对上证50成分股2015年报、2016年报、2017年三季报的净利增长等数据进行了检视。

统计显示,上证50成分股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14,450.39亿元、14,522.46亿元、14,068.20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0.50%,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3.13%,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11,191.84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12,447.90亿元,同比增长11.22%。

而全市场剔除相关数据不全的非上证50成分股后有2822家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25,394.04亿元、25,852.20亿元、27,247.69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1.80%,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5.40%,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21,211.99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25,033.44亿元,同比增长18.01%。

显然,上证50成分股群体的业绩增长情况似乎也较为一般,非但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高人一等,还落后于市场多数个股的整体表现。

如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虽然上证50自5月11日低点以来上涨了24.28%,但期间涨幅超越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仅11只(见下表),占比为22%。而更有12只成分股期间是下跌的,同方股份以25.31%的跌幅居末位。也就是说,上证50表现强势是由少数成分股带动,内部其实也是极度分化。或许,与其说是上证50力撑市场,还不如说是上证TOP10(指上述11股)一枝独秀。

制表:数据应用部

那么,上证TOP10是否是成长性的代表呢?统计显示,上证TOP10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4,706.80亿元、4,876.77亿元、4,926.57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3.61%,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1.02%,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4,007.11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4,529.06亿元,同比增长13.03%。可以看到,上证TOP10最近几年的业绩成长性较上证50要好,但也绝对谈不上惊艳。

既然上证50包括上证TOP10在业绩增长方面并不占优,那在估值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

目前上证50、上证TOP10、其它个股(2822只),2017年三季报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07%、13.05%、-3.16%;最新平均动态市盈率(剔除亏损公司,简单算术法)分别为28.83倍、20.76倍、93.46倍。可以看到,上证50在资产增值和估值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上证TOP10更是显著占先。

因此,上证TOP10之所以能够一马当先,大资金看中的显然并非是他们的成长性,或许是以低企的市盈率和两位数的资产收益率作为后盾所展现出来的保值增值能力。其实这也凸显了这类个股所具有的大家通常认知的防御属性,而这也与整体市场的弱势格局相符。想想也的确是如此,价值投资比的就是稳健,注重的就是防御,赢的就是长远,而不像大幅成长股短期进攻性十足,但无法长期持续。

当然,TOP10除了具有突出的保值增值能力的防御性外,其本身庞大的总股本所具有的市场稳定器作用更为机构所看中,这一点在近期连续力保3300点不失的走势中有所显现。

那么,如果我们以上证TOP10为模范,是不是还能够找到其他类TOP10个股呢?为此,我们设定2017年三季报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以及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季报净利增长率都在10%以上,这样的个股有16只(见下表)。

制表:数据应用部

可以看到,凌钢股份(98.90%)、美的集团(44.95%)、丽珠集团(44.44%)等8股5月11日以来已经录得了不错的涨幅(大于20%),这似乎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以此来看,另外8只个股有望后来居上复制上证TOP10走势,或许目前只是暂时的沉寂,爆发的日子已经不远。毕竟目前市场时至年底,仍然处在弱势震荡阶段,防御性应是首要考量因素。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