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最近很不消停。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8月11日)收贬1.8%,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并创近3年以来新低;与一次性贬值近2%的中间价联袂创出历史最大跌幅。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会否形成贬值趋势,则仍需要进一步观察,至少从境内一年期美元掉期升水仅在一个月高位附近,亦显示看空人民币压力并非十分浓厚。

然而就在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

新一代人民币即将面世,旧的讨论也开始出现。不少朋友又开始猜测,中国是否会发行500元及以上大额货币。

流言与争论

关于500元及以上大额人民币的说法又来已久,早在2008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曾提交提案,呼吁发行500元面值人民币。

之后,在通胀加剧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下,发行大额人民币的言论不断出现,央行也于2009年、2010年多次澄清: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发行新版大额人民币的计划。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发行是绝密信息,网络流传的“发行新版500元人民币”此类虚假消息,本意可能是出于娱乐,但有可能触犯法律。

(曾经网传500元人民币,为假新闻)

比如街头常见的人民币创意钱包,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可能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严格来讲,出售、使用此类钱包都有可能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一)故意毁损人民币;

(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

(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前款人民币图样包括放大、缩小和同样大小的人民币图样。

流言虽然屡次辟谣,但争论却一直存在,那么,中国需要500元及大额人民币么?

支持者认为,我国经济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财富总量剧增,交易标的变大,已具备发行大额钞票的条件,一方面,方便百姓携带现金,另一方面,每年可节省十亿元以上的制作、流通成本。

此外,就国际经验而言,欧元最大面值是500元(折合人民币3400元)美元最大面值100美元(折合人民币620元),英镑(英格兰地区)最大面值50元(折合人民币500元),可以看出,人民币的确“偏小”。

当然,更多声音、特别是官方,对此持谨慎态度。

货币发行与通胀

关于500元人民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曾表示:“发行大额人民币有关方面确实讨论过。”但最终结果认为,“大额人民币利于某些方面的使用,但是面值大会助推通货膨胀预期。”

有门学科叫做“消费者心理学”,大额货币,很容易给百姓带来“钱不值钱”的感觉。虽然理论上有“刺激消费”的作用,但实际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消费举动与真实消费能力偏离的情况,微观上,不利于个人财务状况的改善,宏观上,则有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货币型通胀,激化社会矛盾。

因此,在目前经济转型,实体、金融稍显脆弱,且CPI平稳的整体状况下,大额货币的发行更要慎重。

当然,根据历史经验,就“人民币换代”这一独立事件而言,有较大可能增加整体货币流通量,但这一增量是有限的,可控的。

现金与电子支付

不支持发行大额货币,在上述说法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时髦”的理由——货币电子化。很显然,在微信钱包、支付宝面前,“大额人民币方便消费者携带”之类的说法的确过时了。而且,即便第三方支付新规对电子支付作出了一些限制,但限制的只是渠道,而非方式。

换句话说,要么微信支付宝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要么电子银行逐步人性化、便捷化。

但无论如何,都不太会有“500元”什么事

本文来源于野马财经(YMCJ8686)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