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青春剧,内容越来越放得开。

连《性爱自修室》这样的题材也能被拍成口碑神作。

的确,「谈性色变」并非健康的社会状态,反而不利于正确性教育的普及。

越是容易走入歧途的,越是应该坦诚交流。

树立正确的观念,好过蒙着眼睛过河。

与其含羞带臊遮遮掩掩,不如坦诚大方地说出来——

《好想做一次》

Never Have I Ever

这部由网飞出品的原创校园爱情剧集,从标题到台词再到剧情内容,一个比一个羞耻度爆表。

包括这个骚气满满的译名,也是网飞亲自给出的官方翻译。

属于典型的官方带头搞事情。

整部剧的开篇就给了观众一记暴击。

女主在第一集就大胆约男神行不可描述之事。

满屏的虎狼之词,耿直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得不让鱼叔感叹一句,自己已经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主人公德维,一名印度裔高中生。

自幼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的移民二代。

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15岁青(思)春期少女。

德维刚刚度过了糟糕的一年:

自己所敬爱的父亲,因为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德维万分痛苦。

甚至毫无征兆地,陷入了病因不明的瘫痪。

当然,作为一部标准的美式青春喜剧,这种悲伤的氛围并没有维持太久。

仅三个月之后,德维的瘫痪就不治自愈了。

而且自愈的方式也非常符合这部剧欢脱的气质——

为了不被挡住看帅哥的视线,德维竟然奇迹般地自己又站了起来。

上演了一出「荷尔蒙战胜病魔」的医学奇迹。

无厘头的前情提要暂且告一段落,德维迎来了全新的学年。

迈入高中二年级的第一天,德维一脸虔诚地跪坐在佛像前。

向神明许下了新一年的三个非常「American teenager」的愿望:

第一,体验一把「成人」的快乐。

比如,参加一场有酒和毒品的派对。

然后坚定地拒绝诱惑。

第二,俗气但几乎人人都想要的,变得更好看。

比如,少长一点讨人厌的体毛。

这个比喻很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得到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帅气肌肉男男朋友。

最好,还能顺便告别处女之身。

比如,那个「治好」了德维瘫痪的,全校最帅的男生。

所有女生目光的焦点,据说在全南加州的高中都无人不知不人不晓的天菜男神,帕克斯顿。

当然,只有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大胆而迅速地付诸行动!

在得知闺蜜瞒着自己偷偷恋爱之后,德维脑子一热,直接冲到了男神面前。

于是就发生了前文中提到的「名场面」。

本以为对方一定会干脆拒绝,没想到万花丛中过的帕克斯顿并不介意有人投怀送抱。

甚至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求爱」。

德维心花怒放,忐忑赴约。

然而嘴炮打得轰轰烈烈,可真要实战,还是秒怂。

手刚摸到对方结识的胴体,就心生退意,落荒而逃。

尽管德维和帕克斯顿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两人的关系却被德维的闺蜜们误会了。

这则八卦在校园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人尽皆知。

德维不仅一战成名,甚至被女生们视作英雄,以她为荣。

尽管明知这一切都建立在谎言之上。

可不得不承认,这种众星拱月的感觉还是让德维很爽。

于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被各种羡慕嫉妒恨冲昏头脑的她打算晚一点再澄清这个美妙的错误。

装X一时爽。

这个决定,也为她自己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边,德维和帕克斯顿打得火热(尽管这可能更多是出于她的一厢情愿)。

另一边,一朵德维没有注意到的桃花却悄悄盛开了。

不是别人,正是德维的死对头。

终日嘲笑德维是「没人要的书呆子」的同班同学,本。

本和德维自幼相识,算得上青梅竹马。

两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树立起了敌对关系,一直都在为争夺班级第一名明争暗斗。

(可能这就是学霸之间的羁绊吧)

交替拿奖杯时的表情可以说是非常精髓

本聪明,刻薄,以处处针对德维为乐。

这对欢喜冤家各种搞笑的斗嘴互怼日常,可以算是整部剧的一大看点。

尽管本出身精英阶层,条件优渥。

可父母终日奔忙,对他疏于关心,令他感到十分孤独。

因此,本在心底其实十分羡慕德维的家庭环境。

相爱相杀久了,竟然对德维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总是为单身苦恼的德维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要面临一出二选一的经典戏码。

虽然这部剧鱼叔看得还挺欢乐,但在看的时候其实就能隐约猜到。

这种掺杂了大量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流行文化元素的美式校园喜剧,以及多人种多民族集合国家的语境,在国内会水土不服。

果不其然,对比国内外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猜想。

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评分口碑,都有着一定区别。

在IMDb上,近万人打出了8.1分。

而在国内评分网站上,标记人数三千有余,评分却已经掉到了7.7。

甚至还看到有观众发出调侃:

这是一部「政治正确含量超标」的剧。

这么说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主角德维自然又不用说了,移民二代,有色人种,不幸丧父,外加「身残志坚」。

就连配角的身份也个个不简单。

德维的闺蜜三人组中的另外两人。

法比奥拉,高中机器人队队长,「极客」本客。

同时也是一位最近刚刚完成艰难的身份觉醒的les。

埃莉诺·王,高中戏剧社社长,「戏精」本精。

一名随时随地一秒入戏,表演即兴舞台剧的华裔少女。

而德维的两朵桃花。

本来自犹太家庭,帕克斯顿则是美日混血。

可谓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堪称美利坚多元文化面面观的典范。

移民二代,有色人种,青少年。

三种身份合一的另类视角,对当下美国社会环境的解读具有独特意义和参考价值。

而先进与「落后」,潮流与「传统」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关于「民族认同感」的种种自我矛盾与和解。

也让本剧在单纯追求喜剧效果的同时,拓展了整部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甚至,还借剧中人物之口。

对「政治正确」和「反政治正确」进行了双重嘲讽,「笑」果十足。

何况,即便抛开上面这些延伸出的因素不谈。

这样一部基调明快,节奏舒适的校园喜剧,也完全可以作为打发时间,轻松一下的选择。

它不仅是一部合格的校园肥皂剧,也是一盘流行文化大杂烩。

各种梗和段子齐飞,看不懂也没关系,看得懂就算彩蛋。

  • 查尔斯·曼森,美国著名连环杀手,震惊好莱坞的惨案「曼森杀人案」的元凶。这起凶案也是昆汀作品《好莱坞往事》的原型。
  • 哈维·韦恩斯坦,前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因性侵丑闻被判入狱,并由此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Me Too」反性骚扰运动。

最后再说回这部剧真正的核心:

青春期少女性幻想那点事。

本剧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到位。

德维的性格在很多时候可能并不讨人喜欢。

争强好胜,又敏感脆弱。

一边自负一边自卑的古怪矛盾体。

经常冲动易怒,有时甚至还有些虚荣做作。-

但却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缺陷,使其更加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

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错把某些很「酷」的行为。

比如将受人瞩目,拥有一个羡煞旁人的帅气男友,或者破处,视作成熟的标志。

德维的表现还要更复杂一些。

潜意识里,她选择借助这种方式来逃出昨日悲伤的阴影。

因而站在感情面前摇摆不定时,在面对闺蜜对她为感情冷落朋友的斥责时,她才终于开始自我反省。

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反而恰恰是幼稚的体现。

不过,这似乎才是「青春期」本来的样子。

以自己为圆心,以目光所及为半径,过着「眼前即世界」的简单生活。

每天围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团团转,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小麻烦,却以为是天大的危机。

种种幼稚想法与言行,林林总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青春期。

尽管并不完美,却也正因不完美,才留有让人怀念的余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