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公教育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人民币7亿元至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3.21亿元。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6.03亿元至8.0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5.54亿元。

而根据对外可查的数据,中公教育2020年的业绩和规模不仅没有收到疫情和双减冲击,还维持了较好增长。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直营分支机构数量达1669所,同比增加51.18%。员工人数45066,同比增加28%。其中研发人员3025人,同比增加47.49%;授课师资人数18863人,同比增加39.99%,整个公司一片欣欣向荣。没道理进入疫情已经相对稳定的2021年,突然就大幅亏损了。

10月18日,深交所向中公教育(002607.SZ)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2021年三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减少21亿元至23亿元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截止发稿,中公教育仍未明确答复。

01 职业教育第一交椅坐的稳么?

在这次教培行业的大调整中,暴露出一个很少被提及、被反思的问题,即企业战略思考的风险维度。在过往的发展中,我们通常思考的是业绩增长、利润增长、不要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强攻型”发展思路,对于大客户或单一业务的依赖度极高,与新东方等成败全看K12,中公也是很明显的成败完全看公考。

从教培机构在高度繁荣的时间里的投资布局和现阶段的转型思路两方面来看:

(1)产业投资策略:产业扩张有余,风险意识全无

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老牌教培机构在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均做了一定量的产业投资布局,具体以新东方和好未来来看。

新东方和好未来均从2012年左右开始进行对外投资,投资风格比较近似,且在较多项目上表现为共同出资。投资方向高度集中在教育领域,偏向于产业孵化(也可能是产业打压):初期投资在数千万的水平,主要投向为B轮以前的项目,约占总投资事件的75%,一旦项目成型则完成收购。相比来说,好未来更热衷于收并购。

但整体来说这两家公司从课程设置到客户人群到投资策略方方面面的相似度高达98%,如果蒙住脸,完全分不清谁是谁。

而中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乃至上市之后都完全没有做相关的投资布局,更神奇的中公教育赶在股价高峰时,发布了60亿定增预案,其中42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后来又参与竞拍了昌平的一块地。如果我们把这两笔投资理解为房地产投资的话,那明显房地产近两年作为吸金黑洞,也很难起到风险对冲的作用,那中公的投资眼光也很值得考量。今年的财报表现也算是印证了这一点。

(2)K12机构、互联网大厂、新兴公司,新入局者越来越多

“卓越执行力造就高增长文化”是连续几年中公教育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被放在第一位置反复提及的。一家千亿市值教育公司的核心能力居然不是教研能力也不是师资力量,而是整个互联网模式摧枯拉朽的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能力。

“双减”政策以来,对于k12教育机构的转型方向声量比较大的都是职业教育。尽管教学内容、教师资源、运营方式、乃至客户画像几乎完全不重叠,能有效复制的仅有关于运营增长上的经验。如此来看,k12机构进入职业教育市场所引发的获客竞争想必又是一地鸡毛了。

根据我们统计的投资数据,职业教育赛道近三年投资金额不断上涨,今年在整个教育赛道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获投事件仍有59起。其中典型项目为:以与中公教育强竞对的粉笔公考获投金额最高,拿到了3.9亿美元A轮融资;财商教育机构尔湾科技获得1亿美元E轮融资;以及主打职业技能提升的开课吧获得6亿B+轮投资。新兴的职业教培机构已经在k12如火如荼的夹缝中逐步成长了起来。

不仅如此,如果从职业教育内容本身出发,一线企业其实更具有职业技能培养的直接素材。今年以来用友成立职业教育集团,猎豹移动发布“产教融合建设方案”,字节推出数字化职业教育品牌巨量学等等,尽管这些都依然对公考不形成竞争,但是随着职业细分,市场和用户也会不断被瓜分。尤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因此,无论从规模扩张维度,还是教研实力看,职业教育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仍存变数。

02 主业扩张和风险把控并重

整个教育赛道在经历了15-17年的创业项目百花齐放,又进入18-19年的上市潮,再到近两年的全面开战,直到今年全面熄火。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经历了相对完整周期的赛道,而复盘这个赛道及头部公司的发展,“风险”这个很少会被提到的词格外亮眼。

国内上市公司数已达4677家,市值过200亿的达849家,这些受益于产业链爆发的头部公司,在一路前冲的过程中很少能看到沿风险对冲思路去做防守布局(在之前的时间里也不需要,因为市场足够大)。但随着产业迭代速度加快,即使没有黑天鹅也可能有产品瞬间被替代的风险,这个时候一方面不至于现金流瞬间崩盘,一方面能有备选方向做产业。

这两天比较有意思的是k12明星公司猿辅导近日做出了针对“羽绒服”的小投资,官方表示仅是小投资而非主业转型。尽管业内都有一些大跌眼镜,但这也提供了一点新思路,如果不是在今年而是在前几年教培高速扩张的时间里,在并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是否应该从风险对冲的角度做一些弱相关但上升势头极强赛道的投资布局。

如果职业教育会是未来几年的风口,吸取k12的教训,中公教育在去年市值表现最好的时候去60亿买地就一定是个错误。

03 一年下跌80%:不是错杀!

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一直长期存在,且长尾效应特征显著。与K12辅导和英语培训等行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不同,职业教育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尤其是在地级市和县,几乎每一个县都有职业高中,每个地级市都有职业院校以及大量不同细分行业的小作坊式培训机构,且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更为分散更为良莠不齐。

在中公教育的财报中可以看到,不断的校区扩张、强大的营销增长团队是其市占率的保障,同时也表达了至少在公考领域,门槛较低,同质化内容过多,并没有形成足够的教学质量竞争力。也就是说中公教育的护城河是销售人员足够多,铺的点足够多,同时有较强的课时、班型设计能力,这与杀红了眼的k12教育高度相似。而k12赛道的后期结果就是,营销成本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利润反而越来越低。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今年的业绩表现不是一次意外,那这惨烈的股价下滑就不是错杀。

结语:

“双减”作为今年乃至近很多年最黑天鹅的政策,对于整个教育赛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伴随着“双减”热度渐起的“职业教育”似乎又给教培机构打了新一轮的强心针。但似乎踩在职业教育风口上的中公教育也跟着跌跌不休就不免让人奇怪了,本篇文章是在看到教育股不断下跌后结合整个教育赛道对于企业风险对冲的思考:

产业总是瞬息万变,只有那些既能向前冲锋又能守住阵地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