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模式〉淡马锡…

2023-02-14 07:42 40次浏览 财经

国有企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而运用国家手段、资金,直接建立的企业形式。与之相似管理模式的集体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私有化
浪潮,已经成为了私营企业,在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中百花齐放。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改革也即将开始:改革完成之
后,两组类似于新加坡国营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成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会直接管理国有资本,给国企在盈利层面上施加更大压力。(8月9日南华早报)

僵化的发展模式、根深蒂固的行政结构,每个人都能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到我们的“国企之痛”,国企改革也成为每个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欲用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改革国企”的消息一出,笔者内心激动,抱着探究的心思,分析了淡马锡模式救好国企需要过的“三关”。

第一关,彻底关。淡马锡模式是新加坡政府在取得全民就业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管理困境;为了不影响企业的发
展,确保原国有资产不流失,并能增值,实行的管理模式。新加坡政府几乎是在遇到问题,还没有让问题演变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时候就开始改革的。而中国的国
企改革问题,从新世纪开始就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失败;其内部反对的声音和既有的利益阶层已经十分强大。改革第一关:我们学习淡马锡模式能否在改变现有权
力、资金和资源分配格局的同时,不做补偿、不做承诺,能者上庸者下,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第二关,裁员关。企业的资本包括人、财、物,人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企业的竞争核心也是人。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在我们外行人
的眼里,改革就意味着又一轮下岗潮即将来临,改革的阵痛又将痛在千万名国企职员的身上?裁员是一个企业在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管理模式,追求效益的一种无可
厚非的方式。我们不反对因为改革“迫使后者盈利”的压力而进行裁员,但是我们反对大规模的裁员行为。不谈贡献,不说过去;只因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不
再能够承受如此粗暴的一刀切模式,释放出的生存压力带来社会的经济效益损失更大。“大规模裁员”不是国企追求效益的良方,政府在改革中应该避免国企竖起
“效益大旗”,不转变陈旧的发展观念,不运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偷懒”式的只裁员。

第三关,学费关。淡马锡控股公司具有新加坡背景,更熟悉华人商业文化,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资本型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持有
中国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多家上市集团的股权,不夸张的说,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对中国大陆的部分大型产业、地方政府和相关的部门具有一定的影响
力。国家在经过慎重的选择后,学习淡马锡模式改革中国的国企,而这样的学习不只是老师上课那么简单。就像当初红军长征时,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却又饱
受共产国际“太上皇”的指挥之苦。相较而言,学习淡马锡模式,不可避免的让淡马锡控股公司的影响力增加。我们希望政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基于中国国情的
进行中国特色的改变,同时警惕淡马锡控股公司在其中进行不被公众接受的利益掠夺。

期待中国的国企改革之路一帆风顺,能够真正作为13亿人民的幸福生活的保障,成为社会主义商业和社会的一张名片。希望政府能够在改革的时候能多一些魄力和果断,让“改革之痛”,痛在该痛之人身上;而我们的民众能够擦亮双眼,一起监督,让“盛宴”不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