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0’6060和6063的区别…

2023-02-13 05:19 25次浏览 财经

作者:格隆汇·罗夏

万众瞩目的众安保险在本周一开始公开招股,28日正式交易,港交所金融科技第一股正快速走来。

在9月18日召开的招股发布会上,众安保险就公布了具体的招股细节:

这次全球发售合199,293,900股股份(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95%为国际配售股份,其余5%为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招股价为53.7-59.7 港元,假设以招股价范围中间价定价,所得款项净额为 109 亿港元。

而同时公布的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日本软银集团下属全球最大私募基金愿景基金出资5亿美元,认购发行的36.08%股份,成为众安保险的基石投资者。

9月21日结束公开招股,最新的信息显示,众安的认购十分火热。

据报道,香港6家券商总共预留500亿元孖展额度供申购,但招股首日即超出预留额度。券商界估计最终冻结资金至少达到2500亿港元,甚至达到3000亿港元,问鼎今年“冻资王”。众安在线IPO公开认购超额逾400倍,IPO定价59.7亿元,区间上限发行。

根据招股价59.7港元计算,众安的市值约 859.63 亿港元(730亿人民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踊跃参与认购,毫无疑问,市场是非常认可众安的估值的。被软银下注的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应当估值几何?

一、保险估值还是科技估值?

传统产险类公司通常使用ROE、PB等进行估值,包括中国财险等。众安保荐人之一瑞银给该公司的预测市净率为2017年3.6-5倍,而中国财险的市净率为1.38。若是按照传统保险市净率,众安的估值约为184亿元人民币。

现在市场独宠众安,仅仅是偏爱吗?绝非如此,众安诞生时的基因就有别于传统保险,众安采取的是全新的商业模式,拥有独家的技术和大数据,更像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众安高增长、高科技、大数据和全新商业模式的特性都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相同。

1、高增长

保费高增长就可以看出众安的与众不同。

从2014年到2016年,众安的总保费复合增长率达到107.2%;已赚保费净额由2014年7.12亿大幅增至2015年19.21亿,并进一步增至2016年的32.25亿元,三年来已赚保费复合增长率达到112.8%。

而中国财险2016年的保费收入为3112亿元,但是增速为10.5%,近三年的保费复合增速约为11%。

众安五大生态系统保费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消费金融、健康、车险的增长尤为迅猛;未来三年,众安科技有望实现指数化增长。

2、高科技与大数据

众安的员工组成结构和费用支出结构与传统保险有天壤之别,更像科技公司。众安雇员主要是技术人员,截至2017年3月31日,众安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数量为860名,在总体雇员数量中占比超过50%。研发费用占比也明显提升。

从一开始使用的云系统,再到众安自己的区块链都是众安技术员一针一线自己缝出来的。而技术推动保险业务在产品设计、定价、销售和理赔运营全面线上互联网化,实现零线下代理人,众安同时还对外输出技术,并以此作为核心业务的另一部分。

而截至一季度末,众安已经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三年多时间,能积累如此多的用户,传统保险公司是难以做到的,而且用户复购率达到78%。海量数据能完善客户画像,实现精准定价和动态定价,同时能有效控制风险。

3、全新的商业模式

众安的商业模式是保险+科技。

虽然同样经营保险业务,但并非所有保险业务众安都会进入。而一项重要的评判指标是,是否需要运用前瞻性的新技术、大数据在生态中提供科技服务。通过场景化的设置开发和提供创新的风险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痛点,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领先企业合作,填补传统保险未能满足的市场空白。比如步步保、碎屏险等。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未来新场景空间和生态将日益多样,使得众安的业务可以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且规模化后具备比传统行业更大的利润提升空间。

由此可见,众安的形态更接近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估值模型也更适合这类极力探索“互联网+金融”的主体。

二、模糊的正确和精确的错误

众安作为第一只新经济股,又是第一只保险科技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如果单纯的用传统的PE和PB估值,就容易犯了估值谬误。

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初创、成长和成熟阶段。在经过初创期投入,承受亏损,快速扩大规模完成用户积累,而后高速成长,最终实现盈利王者归来。

而众安则是具金融属性的科技公司,在初创期就实现盈利,从这点看,又胜于普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市值与利润并无相关性。亚马逊基本维持盈亏平衡和亏损,但是市值却不断创新高。

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核心的估值逻辑是,用户量、单个客户贡献和市场份额等指标。

而众安每个客户平均的保费金额保持高速增长,几乎每年翻倍。这次上市后,品牌力增强,在消费金融、车险和健康险发力,可以预见未来单个客户贡献必然继续飙升。

而5亿用户中复购率超达到78%,人均保单数量也稳健上升,说明具有良好的客户粘性。

而如果参考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发现都不便宜,众安现在的估值还是合理的。

这类公司往往具备两个特点:首先,属性为金融科技,即通过技术驱动金融产品和生态的变革;其次,已具备相当规模。

比如蚂蚁金服,2016年4月,其完成B轮融资45亿美元,估值高达600亿美金(约3895亿人民币),2015财年市盈率为77倍。而据外媒数据,其最新估值可能已达7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80亿。

又如陆金所。2016年初,其宣布完成总金额12.16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尽管后来受到监管收紧的影响估值增长可能放缓,但根据爱分析最新发布的互联网金融百强榜单,估值已攀升至1366亿人民币。

简单粗暴采用PS参考科技巨头进行估值,也可以反映出众安现在的估值位于合理水平。

巴菲特曾说过,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应该认识到众安作为第一只保险科技上市股,代表的是未来,如果现在的估值考虑到未来这个因素,众安甚至是低估的。

现在,保险科技市场还是蓝海。

根据 Oliver Wyman 报告,按保费收入计,中国保险科技市场于 2016 年为人民币 3,630 亿元,并预期于未来数年快速增长,于 2021 年将达到人民币 14,13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1%。提前卡位,让众安规模占据领先优势,未来将实现指数化增长。

而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纵观古今中外,不论电商,还是社交,都呈现赢家通吃,寡头垄断的格局。

无疑,众安就是一头畅游在保险科技蓝海的独角兽,稀缺性不言而喻。而市场也难以找到可以参照进行准确地相对估值的公司。

科技是普罗米修斯盗下的火种,是原始时代的石器,为现代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科技遇到商业贸易,于是诞生了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科技遇到社会交际,于是有了FACEBOOK和腾讯;这次,科技遇到了保险,于是有了众安。众安就是代表未来的保险,未来会演绎出无限的憧憬。

如此说来,今日的众安就像昔日的腾讯。

如何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13年前,买22万元的腾讯股票。但是鲜有人能在2004年腾讯上市就买入持有至今。腾讯挂牌时,也处于发展初期,拥有大量客户,但是却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其后,随着业务持续发展,腾讯的股票一涨涨了13年,股价是当年的400多倍,回过头看,当时给腾讯的估值即使多么精确,仍是个错误。

现在的众安就跟昔日的腾讯一样,拥有独家的科技和海量用户,况且众安的商业模式是要比当年的腾讯清晰的。相信在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后,边际成本降低,无论承保业务还是科技业务,众安在2018年都能实现盈利。而待众安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利润水平上升,估值也会水涨船高。

小结:

保险科技第一股上市遭到投资者热捧,市场最关心的莫关于其估值。价值是客观的,估值是主观的。一万个投资者可以对众安有一万个估值标准。但是,市场的结果也是客观的,投资者热情的认购已经说明一切。

或许,沉浸在财务数字中能计算出精确的估值,但却只见树叶不见树林。而模糊的正确远胜精确的错误。众安作为保险科技的独角兽,代表的是未来的保险,先发优势将使马太效应不断加强,未来终归是属于众安的。大道至简,如果我们认识到投资众安就是投资未来,那么又何须在估值上锱铢必较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