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曾国藩的《参翁同书片》,被《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评价为“一道不能不接受的参折”,“这是曾氏众多参折中最负盛名的一道。之所以负盛名,其原因有二:一是被参者为近代中国最有名望的翁氏家族的成员,二是这道参折本身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而第一被告翁同书,未必罪大恶极。
当时,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进攻太平天囯的天京。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曾大帅手握大权,必要立威,决意找安徽前巡抚翁同书算旧账。
翁同书曾任贵州学政,咸丰三年奉旨协助琦善办理军务,八年六月授安徽巡抚,帮办满洲亲贵、钦差大臣胜保军务,安徽境各军均归其节制。
上任不久,太平军和捻军联手,再次攻陷庐州,占领两淮。翁同书移军定远,太平军和捻军自天长犯三河集,翁帅军击破之,收复天长。太平军和捻军不甘心,继续侵扰定远,同书督兵再次击溃。
曾氏胞弟国华,就是于三河镇“力战,死之”,“骸未收”。
湘军大败,成就了太平军的“三河大捷”。
第二年,捻军大举围攻,陷六安,攻定远。翁同书与胜保两军夹击,大破之,复六安。捻军再次联合太平军,以数万之众来犯,定远沦陷。
翁同书被革职留任,移军寿州。
英法联军犯京师,胜保请召苗沛霖练勇入援,命翁同书传旨。苗沛霖虚以委蛇,不肯北上。翁同书请示,辞去巡抚一职,率之同行。朝廷不允。
而在寿州,翁同书也是无钱无兵无将的光杆司令,而胜保一下子要招抚捻军主将孙葵心,一下子又起用手握重兵、跋扈反复的苗沛霖。
翁同书只好求助于寿州团练头领徐立壮、孙家泰。而徐、孙与苗早有私怨。
太平军和捻军在英王陈玉成的指挥下,猛攻寿州。而苗与捻军阴谋联手,攻打寿州。
寿州危急!翁同书全力抵御,同时与苗达成协议:翁向朝廷请奏宽免苗围城之罪和杀了苗的仇人徐立壮后,苗撤围。等翁请来赦免令和献上徐的首级后,苗抗不听命,拒不撤围,围攻益急,纵兵四扰,逼走翁同书。
2
曾国藩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翁同书的身上,未必体察详情,或者明知故打。
曾国藩
胜保举荐苗沛霖,原是安徽的一个秀才,不甘寂寞,反复无常,追随捻军张乐行造了几年反,后来逃回乡里打出“御捻”的旗号招兵买马,拥兵十万,认识了胜保后投效朝廷,逼走翁同书后,立马起兵反清,成为太平天囯的奏王,后诱捕陈玉成献给胜保,旋又兵造反,最后被清军僧格林沁击败,为部下所杀。
翁同书犯了逃跑主义,也犯了委曲求全,这是曾国藩追责的主要罪状。但,曾国藩哀弟情切,把胜保的举人不当,悉数算在翁同书的身上,也是有问题的。
翁同书前后奏折矛盾,也是情势所迫,他也多次向朝廷报告苗沛霖不可靠,但苗毕竟是胜钦差所荐,又拥兵十万,貌似可以团结的对象,不可轻易拒之门外以资敌。
当然,翁同书确是弃城而走,情非得已但有违国法。更何况曾经屡败的曾国藩,屡战成了征讨太平军和捻军的大元帅。
就是说,曾可以投河,但翁不可以出走。
3
传说李鸿章捉刀的杰作,让曾国藩一封朝奏九层天,威逼朝廷向翁家开刀。
李鸿章
慈禧不能反驳曾国藩。此时正是曾国藩战天京的关键时刻,只能牺牲翁家。
或许慈禧还找翁心存密谋如何如何处理。
翁同书被免职,召回京师,刑部弄了一个“拟大辟”,即要砍头。但一个“拟”字藏了玄机,就如死缓,可能关了几年就放了。
翁同书算是幸运,斩监候却赋闲在家,对外曰“父心存病笃,暂释侍汤药”。翁心存死了,朝廷“复命持服百日仍入狱”。
翁同书下狱,应该是有人玩了动作,第二年“改戍新疆”。这个流放,很快结束,“都兴阿请留甘肃军营效力,以花马池战捷,获贼渠孙义保,赐四品顶戴”。
这些,如果没有最高统治者慈禧的授意,是绝对做不到的。
4
曾国藩和李鸿章攻击翁家,看似成功,但慈禧做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慈禧
一、1862年,翁心存死后,朝廷优诏赐恤,称其“品端学粹,守正不阿”,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赐其长孙、同书之子曾源进士,曾荣举人,曾纯、曾桂并以原官即用,曾翰赐内阁中书。逾年,《文宗实录》告成,以心存曾充监修总裁,赐祭一坛。朝廷未因曾、李攻击翁同书的靠山树大根粗,而丝毫没有动摇、追责翁父的意思,反而对其嘉勉更多。
二、至于翁曾源,被恩准直接参加殿试,还被钦定为状元。此子据说患有癫痫症,能独占鳌头,未必不是朝廷对革除其父翁同书官职并所谓追责的另一种支持。
三、1865年,翁同书死后,下旨复原官,赠右都御史,谥文勤。曾经的死囚犯在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朝廷给翁同书平反加赠,无疑狠狠地扇了曾、李一个耳光。
四、翁老三同爵不受牵连,不断升迁,1877年死在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任上。
五、翁老二同龢,在其父死后,被慈禧定为同治帝师,后又任光绪帝师,且兼任户部、刑部、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长期留守权力中心。虽然曾国藩、李鸿章都挂了大学士,但主要是疆臣,见到翁同龢还得恭恭敬敬称呼“翁师傅”。
就在曾国藩死的那年,翁同龢成为了军机大臣,后来又兼总理衙门大臣,直接与李鸿章长期争锋,而李鸿章却一直处在颓势。
翁、李较量,是晚清政敌之争的一大风景。
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曾有一节,写道袁世凯报告李鸿章,说李开缺协办大学士,将有翁补上,李的反应是:“你告诉他,教他休想!旁人要是开缺,他得了协办,那是不干我事。他想补我的缺,万万不能!”
而慈禧给李鸿章的反应是:军机大臣翁同龢,以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这个历史的安排,是机缘的巧合,还是慈禧的用心?
或许,曾国藩和李鸿章心里很清楚。
1.文章《〈翁同书〉翁同书长子?》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翁同书〉翁同书长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