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耀,刘启耀纪念馆图片…

2023-02-10 04:07 30次浏览 财经

早晨8点 | 诵读经典 | 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作品:刘启耀: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 朗诵:凌若洵

来源: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党支部

报送:龙南经开区机关党委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正是这样的苏区好干部。“为官不贪、清政廉洁、克己奉公、顾全大局”,是他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发布通令规定省苏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履行节约”,而且“必须是十二分的节俭,否则就成为革命的罪人”。他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浪费一个铜板,不滥用一张信纸,不多点一盏油灯,不乱耗一支铅笔。他起草文件的毛边纸,先写铅笔,后写红笔,再写墨笔,正面写了背面写,真是节约到家。由于他逢会必讲“十二分的节俭”,大家听多了,耳熟能详,一见到他,便会善意开玩笑说:“啊,十二分节俭主席来了!”他回应说:“大家懂得节俭就好。”莞尔一笑,毫不介意。

1934年初,中央号召节省粮食支援战争。他在会上郑重宣布,从4月份开始他身带粮食办公,直到反“围剿”获得胜利。在返回家乡背米去宁都时,老婆埋怨说:“当了省主席,连饭都赚不到吃,真没用。”他就耐心向老婆解释“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后来由于战争形势紧张,刘启耀无暇回家背米,他妻子通情达理主动挑了两布袋米,走了100多里的山路,赶到宁都去看望丈夫。一进门,她便嗔怪道:“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连忙回应:“革命成功,吃穿不穷。”夫妻俩一唱一和,心心相印,相视欢笑。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刘启耀被留在苏区打游击。在一次血战突围中,刘启耀负伤,满身是血,不省人事。敌人清理战场时,误以为他是具死尸,恰好又从另一具游击队员遗体中搜到一份中共党员证,上面分明是刘启耀的名字和职务。于是,敌军营长赶快叫来随军记者当场拍照,借以邀功请赏。不久,敌人的大小报纸大肆吹嘘“击毙了江西省苏主席刘启耀”。原来,是刘启耀的同庚战友刘国龙将受伤昏迷的刘启耀推入死人堆中,拿起他的驳壳枪和证件,想把敌人引开,却不幸牺牲。

深夜,刘启耀被寒风冻醒,找到原来藏身的山洞,取出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系上腰间。沉甸甸的褡裢里装有金条、首饰和银元。那是和曾山他们分手时,分给他妥为保管的党的经费,是笔公款。伤愈之后,他和游击队失去了任何联系,陷入了孤雁离群的困境。他深知,兴国有家归不得,地主恶霸要杀他。他在山民的帮助下,穿着烂棉袄,戴顶破雨笠,肩背讨饭袋,手拿打狗棍,化装成乞丐,一心往湖南方向去追赶西移的主力红军。可是,湘赣边境敌人岗哨林立,盘查甚严,他只好隐姓埋名,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山区漂泊流浪。渴了,就在路边小溪喝口山泉水;饿了,就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入夜了,就躺在茶亭庙角里。几个月过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衣着褴褛,形容憔悴,满脸胡须,披头散发的叫花佬,竟会是著名的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乞丐身上居然腰缠万贯,却宁可讨米讨饭,忍饥挨冻,始终坚持不动用这笔公款的一丝一毫。

刘启耀一边走家串户装乞丐讨米,一边秘密串连散落在遂、万、泰一带的同志,共达一千余人。1937年初,刘启耀在泰和县马家洲,召集的一批苏区领导干部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临时中共江西省委。刘启耀才将他珍藏了3年的金银拿了出来,作为省委办公费。同志们对刘启耀传奇般地保存了党的经费无不敬佩。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李艺娴

推荐阅读

▶ 主题诵读| 杜永瘦红色家书【总第517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