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赵一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实现累计增速转正,同时多项数据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今年年初的历史性下滑转向大幅回升,复苏步伐正在加快。

10月3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2020年美好企业嘉年华暨第九届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上发表演讲,谈到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和接下来的复苏走势。

姚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从宏观经济、财税金融政策、外贸、消费、房地产市场等维度进行了分析。

“中国经济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接下来乃至明年的增速会更高。”姚洋认为,“短期来看,目前中国的经济复苏还是供给面的复苏,下一步政府仍需思考如何刺激消费。从大周期来看,中国将在明年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五到十年的中高速增长”。

“我的观点是要给老百姓直接发现金”

中国新闻周刊:刚刚公布的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延续了二季度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0.7%,首次实现年内增速由负转正。在你看来,为抗击疫情而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已开始逐渐退出?什么时候会是比较好的退出时机?

姚洋:我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不会退出。在财政上,一方面,由于国家财政要求专款专用,所谓“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所以国家财政在今年5月批下来的钱还没有花完,会累积到最后一个季度去花,这也是通常最后一个季度财政支出高增长的因素。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推动力仍然是供给面的复苏,即投资、房地产、出口,乍看似乎回到了过去“三驾马车”推动的状态。事实上,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今年全球疫情下,中国的出口增长非常快,而这个增速很难保持到明年下半年,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明年下半年之前把国内的需求刺激上去,把消费刺激上去,这才是可持续的。因此,下一步财政方面最重要的仍然是如何刺激消费,我的观点是要给老百姓直接发现金。

在货币上,一方面,很多人认为货币政策应该退出了,是因为看到了今年上半年有很多钱进入金融领域空转,产生了一些泡沫。而在我看来,即使现在有很多钱用在了金融领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应该退出。金融好比是一辆车,货币政策好比是燃油,当车的速度提高起来后一旦急刹车就会出事故,正确做法是慢慢减速,让货币政策平稳地、逐步地退出。这可能需要到明年二季度整个国民经济运转完全恢复以后,货币政策才能退出。另一方面,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相当稳健的了。事实上,中国全年平均货币增速并没有超出往年太多。中国已经习惯了GDP实际增长6%,货币增速10%~13%的情况,但是通货膨胀率又不是太高,肯定有一部分钱是去了金融领域空转,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常态。所以我们不要被货币增速所迷惑,如果增速降下来,就会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常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货币政策:当一个池塘里养鱼,同时有大鱼和小鱼,当投喂的饲料少时,基本上都被大鱼吃掉了,小鱼可能因吃不到饲料而饿死,最终导致整个池塘的产量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只有多投入饲料,让大鱼和小鱼都能吃饱,才能提高池塘的整体产量。

总体上看,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需要持续。当危机来临时,最好的应对手段是财政而不是货币。所以下一步中国依然需要用财政政策来强刺激,使经济加快运转起来,货币政策才会见效。

中国新闻周刊:从数据来看,国内消费已有连续两个月增长,刨去“金九银十”这样的特殊消费时段的影响,你认为从整体经济情况来看,消费已经回到正常增长轨道了吗?

姚洋:消费还没有回到正常的增长轨道。因为三季度刚刚转为正增长,全年算下来还是负增长。有人寄希望于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能够刺激消费,我的判断是,今年“双十一”很难超过去年的成绩。因为它是全民购物节,过去是各个阶层都会去消费,但今年国内有很大的失业人口,这部分人可能是从前“双十一”的消费主力,但现在消费能力比较低。总体上看,尽管消费在逐步复苏,但仍然是目前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尤其是疫情中后期,房地产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现在房地产的金融监管持续收紧之后,接下来房地产的走势会怎样?

姚洋:从现实来看,中国人喜欢买房,一个家庭买两套房已经变成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从监管上看,中国的房地产监管政策是一种防止泡沫的政策。一方面,这种政策的好处是让房地产市场永远不会出现泡沫破裂的情况,不会引起社会的大动荡;另一方面,这种政策的坏处是给老百姓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房地产永远会涨,因为从来没有泡沫破灭的情况发生。

过去二十年里,唯一一次较大幅度的房价下滑发生在2008年到2009年初,北京的房价下滑了20%~30%,其他时间里,全国房价都处在上涨趋势里。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就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认为,过去没买房就是亏了,中国的房地产还会涨。这样一来就进入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通道。显然政府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打破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中国又将持续五到十年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发布的对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仍然低迷,在此大背景下,你认为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只是暂时的成绩?四季度能否持续上扬复苏?

姚洋:我认为明年的经济增速会更高。从国内来看,2020年一季度是跌了6.8%,2021年只需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2%,填平2020年的坑,增速就超过8%了。我预计明年全年增速超过7%问题是不大的。

从国际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大部分企业不能正常开工,高度依赖中国产品,事实上是有利于中国出口增长的。今年以来由于出口大增,外贸企业的日子都很好过。所以如果全球疫情持续到明年年中,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就要持续到明年年中。

需要注意的是,当疫情结束、全球经济完全恢复时,别国有能力自己生产了,中国的出口自然就会回落。因为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长太快,所以到了明年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速会下滑甚至有可能转负。此外,当前国际形势下,一些外贸企业需要转型做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也需要有更多的需求来支撑。因此,中国需要在明年下半年之前充分激发国内需求,刺激消费,才能真正保证经济运转平稳恢复。

事实上,这一轮疫情危机给了中国一个先行的机会。疫情发生以后,世界经济要停止一年半到两年,而中国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抗疫措施,把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现在经济已经在恢复了,中国获得了先机。总体上,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现在世界对中国的实际依赖度在提高,而中国对世界的依赖度在下降,中国对世界的主导权正在增加。我判断,中国将在明年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将持续五到十年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中国已经由原来的国际经济大循环进入到双循环协调发展格局,你认为接下来继续实施双循环策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现在主要依靠的内循环发展战略有何深意?

姚洋:事实上,中国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内循环战略了。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国内消费已经开始增长,近年来国内消费占GDP比例从48%上升到55%,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一方面,中国在2020年这个节骨眼上正式提出内循环战略,我认为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可以参考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五中全会公报,其中关键词“安全”被提及了22次,频率非常高。现在的形势下,美国正通过各种手段来打压中国,中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所以我们的计划和变化是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在管理、运作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打通,以内循环为主的战略也可以补齐过去的短板,解决过去存在的风险问题,加快国内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内外循环互动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回顾过去四十年,特别是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也得益于全球化。所以我们在强调内循环的同时,一定不能放弃外循环,中国经济要实现内外双循环的互动,做全球化的深度参与者。

相关推荐